APP下载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认知能力的教学方法

2019-09-10潘芳

大众科学·中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

潘芳

摘 要:初中生已经具备基本的社会认知能力,并且伴随着身体和心理的变化,进入了培养社会认知能力的关键时期。但是由于初中生年级较小、心理尚不成熟等因素,其认知发展容易受环境与其他事物影响,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必须加强对社会认知能力的培养,促使个体身心健康发展,走正确的人生道路。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社会认知

意识对个体行为具有指导作用,因此社会活动进行的重要前提是社会认知。感性认识初中生认识的主要特点,这种认识是社会认知发展的基础,但是由于缺乏理性认识,容易使个体做出错误的判断。初中道德与法治从感性与理性出发,全面培养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促使个体客观的认识生活,参与社会实践,运用正确的方式实现自身价值,推动社会发展。

一、科学创设情境,增强社会生活体验

理论知识具有抽象性、概括性,传统课堂中教师依托教材以教授理论为主,学生往往只能弄懂浅层意义,不能深入理论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材内容,挖掘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情境创设,通过增强学生的体验培养社会认知。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法律在我们身边》这一课时,笔者创设多个情境,运用不同的案例引发学生思考,促使个体了解法律对人们生活的保障作用,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首先笔者出示《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道路交通法》等法律条文,而后运用多媒体展示“虐待儿童”“干涉婚姻自由”“闯红灯”等情境,要求同学根据情境思考对应的法律规定。这些情境的融入使得学生自然的联系到自身生活,主动讨论自身想法。此外,笔者根据情境设置了“我会怎样做”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思考自己遇到相同事情时会怎样做,从而引发进一步思考,有效发展社会认知能力。由此可见,初中生的认知发展基于一定的经验积累,创设情境能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激发认知冲突,促使个体深入思考问题,获得新的认知,从而促进认知发展。

二、注重问题引导,促进个体认知发展

个体认知发展是随着经验的丰富,知识水平的提升逐步发展的,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循循善诱,通过提问和追问存进个体认知发展。初中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随着心理的发展个体渴望能够获得表大自身想法的机会,问题引导不仅能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还可满足学习需求。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社会生活讲道德》这一课时,笔者运用多媒体展示两幅漫画分别是张口谩骂他人以及两个运动员握手互表敬意,并根据漫画提问:“看到这两种场景你能够想到什么?有什么感受?”通过问题进行课堂导入,学生很快对新知形成初步认知。在讲授新课过程中笔者组织小组讨论“乞丐可以进图书馆吗”这一问题,分别展示了读者A、读者B以及馆长的看法,请学生对三人的看法做出判断并说出原因是什么?谈论结束后,笔者进一步提问:“你们认为尊重是什么?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做的?”由問题引导学生由书本回归生活,反思自身行为,从而实现自我教育,促使个体不断加强自我完善,通过强化自我认知提高社会认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教师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组织者,应应极大程度发挥自身引导作用,是个体能够从实际出发思考问题,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规范自身行为。

三、开展实践活动,内化认知培养品德

实践活动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落实社会认知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能够进一步建构自身认知体系,有助于品质品格塑造与关键能力培养,另一方面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认知需求能够为教学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促进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改革。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守望精神家园》这一课时,笔者汉字演变实践调查活动。调查活动前笔者运用多媒体展示“鼎”“羊”“扣”等文字的演变,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而后将集体分为6个调查小组,每组同学在教师提供的其他文字中选取两个字进行调查研究,并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活动的开展一方面是为学生了解中华文化拓宽途径,一方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发展,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形成文化认同,增强民族自信心。青少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促进个体将对爱国主义的认知转化为爱国精神、品质,进而使个体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做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者与传播者。此外,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表现积极,探索欲望强,说明实践活动能够激发个体认知需求,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现实中的资源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满足认知需求,帮助个体在实践中实现对理论知识的内化,促进高尚品德的形成,从而实现个体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对培养社会认知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在最大程度上把握学生认知基础,有效激发认知需求,促使个体主动参与教学,培养自身社会认知能力。此外,教师必须正视教学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不断进行优化,为学生搭建更加优质的课堂,更好地培养社会认知能力。

参考文献:

[1]高玉玲. 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的探究[J]. 中华少年, 2018(19).

[2]赵霜叶. 关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社会认知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中), 2015(11):238-239.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初中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快乐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