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学学习的多重体验
2019-09-10黄瑞心
黄瑞心
摘 要:新课程提倡“体验学习”,我们应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性,以趣促学;在实践探索中体验数学的挑战性,享受成功的喜悦;在课外,在生活中体会数学的价值。
关键词:数学学习;多重体验;实践探索
间接学习是从别人的口中或书籍上获得知识,而体验学习是经过自身体验获得知识。显然,体验学习能够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是知情合一的学习,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迫切需要提倡“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调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让学生在探索、尝试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以趣促学,从而达到会学、乐学、善学的目的。
一、在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性
在教学中,我们要尽量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激发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如教授“奖牌给哪组”时,笔者利用学生前一天体育课上举行的投篮比赛,创设了一个情境:昨天有两个小组举行投篮比赛,下面是他们的投篮情况统计图,如果你是裁判,你会把奖牌给哪组呢?这样一个如此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在具体情境的感受下,让学生体会到在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比投中的总个数是不公平的,从而体验到求平均数的必要性,自觉、迫切地进入到新知的探索中。又如教授“整理房间”时,教师就把玩具、书、篮子、衣服、鞋子、饮料瓶等东西零乱地丢在教室中间,让学生亲自体验杂乱无章的生活,既不美观,又不卫生,自然而然让学生产生收拾东西的欲望。教师并不急于让学生动手,而是让学生思考:全班这么多学生如果都上来,会造成什么后果?学生想象这样做的危险、混乱,自然产生了讲秩序的念头,体验到秩序能使生活有条理。面对同样凌乱的物品,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分类、整理方法,教师积极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放,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习惯去分类,让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经过整理后的教室,不仅舒服,更重要的是方便学习、生活,让学生经历分类的活动,感受分类的必要性。在以后的生活中,学生也能自觉分类整理书包、房间里的物品。
二、在实践探索中体验数学的挑战性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如教授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时,先让学生大胆猜想,让学生猜想“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让学生通过观察会变魔术的长方形,体会到长和宽长度的变化,直接影响长方形面积的大小。当学生提出大胆的猜想,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给他们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凡是学生能够操作实践的,都要让学生自己去做,体现“做数学”的思想,使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本课中,教师为学生提供许多操作材料,让学生选择材料验证,方法多种多样:把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在长方形的长和宽上摆小正方形;以1厘米为标准,把长和宽平均分……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逐步验证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可见,在实践探索活动中,学生有了真切的体验,得到的结论是属于学生自己的,而不是外加的。这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三、在学习中体验被赏识的愉悦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被教师重视、赏识。但由于进入学校之后,他们对自身的评价由原来单一的纵向评价体系进入到纵横向评价并存、以横向评价为主导的评价体系中。学生非常在意教师的评价,哪怕只是一个细微的表情,敏感的学生也能从中分析出教师认为我好,或教师认为我不好。假如受到的赞赏比较多,这个学生就会调整自我评价:老师都说我好,我一定比别的孩子好;反之,如果受教育者得到的冷落和失败比较多,学生的调整的自我评价:我一无是处,老师不喜欢我。在这两种心态牵制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就不可同日而语了。小学数学赏识教育无疑是教师培养学生自信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一个肯定的点头示意、一句鼓励的评语都会让学生产生自信。赏识教育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方法,符合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具体的教学中,这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爱,包涵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尊重、严格要求,也体现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当然,我们在提倡赏识教育的同时,也要讲求分寸。教师对学生的赏识不是走形式主义,而是发自内心,真诚地对待学生;教师对学生的表扬要具体,不能不着边际进行空泛的表揚,这不会激起学生的心理感应;表扬学生不能过于频繁,否则学生会产生自负心理。要让学生学会自我肯定,而不是一味希冀得到别人的赏识。在赏识学生的同时并不意味着不再批评学生,没有批评是对学生的放纵,要将两者结合起来。
四、在尝试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教学中,我们不但要强调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还要强调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不仅可以促使他们积极参与数学思维活动,而且对形成良好的态度、稳定的情绪和充足的自信心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让处于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特别是对那些受过训斥、责骂、被群体冷落的学生,更要为他们创造条件。
如在教授“对称图形”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道特别的作业:举办一次剪纸作品展览。每个学生都有很高的兴致,就连那些内向、平时不太爱参与活动的学生,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在学生精心的准备下,一幅幅美丽的作品展览在大家眼前。看到他们脸上快乐的笑容,笔者知道他们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五、在生活中体验数学的延伸
当数学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时,数学才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我们应力求做到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让学生感悟和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感受数学对社会的价值,体会到学习与生活的真正快乐,把课内与课外、知识与生活连接起来,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数学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在设计“年、月、日”的练习时,为了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笔者设计了几个问题:1. 老师出生在九月,你能告诉我,这个月是大月,还是小月吗?今年老师的生日过了吗?2. 6月30日后一天是几月几日?是谁的生日?3. 元旦节是在每年几月几日?她前一天是几月几日?4. 和你的同桌说说自己出生的月份,让同桌告诉你是大月还是小月出生。5. 回家调查父母的生日,并想一想他们的出生日期是大月还是小月?是平年还是闰年?这些问题学生很乐意接受并会积极地去解决,培养了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学生共同“体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