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2019-09-10蔡苗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83期
关键词:计算公式学具圆柱

蔡苗

一个人处在“自觉自愿”状态时,他的主观能动性比较强,潜能容易发挥与表现,常有顿悟与灵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并使自主学习的意识转化为创新精神时,教学效果将事半功倍。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笔者认为,主要是让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努力做到有意选择、主动参与、积极发现。

一、有意选择

在课堂的数学教学中笔者让学生根据需要选择学习材料,如与例题学习相关的材料,动手操作的材料,A、B组习题;选择学习方式,如自学、讨论、求教、合作、评价等;选择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如解答有关比例尺的应用题,选用算术方法还是选用方程方法,解答分数应用题,选用语言还是选用图表帮助分析问题。

二、主动参与

在课堂上让学生参加数学活动的全过程:①参与预习和准备学具;②参与例题的学习、有关操作和讨论;③参与合作和交流;④参与练习和改错;⑤参与评价和总结等。在课外活动中,让学生参与确定活动的主题和制定活动方案,参加考察、调查、访问、咨询、搜集、尝试等实践活动,进行交流、讨论、汇报、展示结果。

例如,教学六年级上册“节约用水”的实践活动时,笔者让学生参与以下的实践活动:①调查水价,自己家每月用水量及学校内水龙头的数量; ②设计方案、收集数据、计算水龙头的滴水速度;③根据已有的信息完成第十一册第106页的问题。

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调查、测量、收集整理数据、计算水龙头的滴水速度,不仅渗透了函数的思想方法,而且使学生发展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还使学生学会与家人、同伴合作,并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互通有无,共同进步,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积极发现

在探究数学问题及其结果的过程,要引导学生大胆尝试,积极发现。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笔者根据教材的编排:

1.在复习时先帮助学生复习圆柱的特征、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還要求学生回忆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过程是怎样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导出求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课件展示推导过程)

2.在导入新课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出:圆柱能否转化成已学过的立体图形,求出它的体积?

3.在探究新知时,先让学生合作操作学具,把切割了的圆柱拼成近似的长方体(同时课件也展示);接着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①圆柱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什么变了?什么不变?②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圆柱的哪一部分有关?近似长方体的高与原来圆柱的哪一部分有关?你能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得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吗?

4.学生讨论后汇报:①表面积变了,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圆柱的表面积增加了2rh;体积不变,长方体的体积=圆柱的体积;②长方体的底面积就是原来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原来圆柱的高,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5.启发学生:圆柱子的体积还有别的计算方法吗?

学生再操作学具,把近似长方体换另一个位置放(课件展示),发现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就是原来圆柱侧面积的一半,近似长方体的高就是原来圆柱的底面半径,从而得出: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侧面积×半径。

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变换的过程,掌握了基本知识和技能,发展了空间观念、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形成独立思考,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同一个问题,通过努力自己得到结果,甚至得到与别人不同的结果。

总之,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开辟较为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真正、自主地活动起来,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

猜你喜欢

计算公式学具圆柱
圆柱的体积计算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谈拟柱体的体积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变力做功的八种求法
圆柱表面积的另一种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