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利用“微课”开展前置性学习的教学探究
2019-09-10黄美娟
黄美娟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微课”开展前置性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如何利用“微课”进行前置性学习?笔者认为,一是要结合小学数学教材选择适合“微课”设计的内容;二是设计“微课”的目标要明确,尤其是指导方法的重视;三是需精心设计导学单,指引学习的方向;四是要建立多元的学习评价机制,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微课;前置性学习
“义务教育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终身学习是目标,学生有自学能力之后才能谈到终身学习,这正是我们教书育人的目的。随着科技的发展,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更新,“微课”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走进我们的教学生活,它以自身的优势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明者因时而动,智者因事而制。”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应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学实效。本文主要从小学数学前置性学习中运用“微课”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教学效率作探讨。
一、小学数学前置性学习的起因及现状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上,由于学生对新授的知识没有一定的概念准备,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利用40分钟的大半时间于新知的讲解,而学生也只能被教师“牵着鼻子”进行学习,这种被动式的学习状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失去了培养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性的意义。为了把课堂更多的时间给予学生探究发现,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度、方法进行了设置,让学生课前通过自学书本进行前置性学习,然而,形式比较呆板、沉闷,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前置性学习效果不佳。
二、“微课”教学应运而生
“微课”是在传统的教学课件、设计、反思的基础上继续和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是互联网+的特殊产物,更是对教师“教”的资源和学生“学”的资源的有效补充。“微课”渗透各门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针对数学的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来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如,学习活动、实验等,将知识碎片有机整合,从而提炼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內容,设计出具有情景、知识脉络的多种学习方式的课程。因此,学生在图、文、音等多种感观下观看“微课”进行前置性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有效学习的动机与源泉,兴趣是学生的入门导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就可将“要我学”转变成“我想学”,有了学习的内需,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就有了正确的思维,学习就会具备主动性和探索精神。因此,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利用“微课”让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相比传统的利用书本进行前置性学习的形式更具有优越性:呈现时间短,图文音三者结合,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问题为导向,把知识的重难点制作成“微课”,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学习问题。因此,通过“微课”,可以促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前置性学习,当学生在前置性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就会产会盼望解决的欲望,从而上课的积极性和目的性就会提高。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数学核心素养,具体来说即是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能够自发地、有批判性地学习新的知识,并能将原来学过的知识迁移到新的知识体系中,综合运用,也就是数学教学要能引发学生深度学习、主动学习和学会学习。在以往的教学中,一般都是通过让学生结合书本自学预习新知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沉闷之余并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但如果课前把自学的内容录制成“微课”,根据“微课”的可视化、碎片化、非线性化的特点,学生课前观看“微课”,根据问题思考而进行分节点自主学习。这样日积月累的训练,不仅培养学生认真听讲,集中精神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学生的自学和探究的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三、在前置性学习中运用“微课”的策略
1.在小学数学教材选择适合“微课”设计的内容
在“微课”的设计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数学素材都可以拿来做“微课”内容的,教师应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有效地选择适合“微课”的内容。如,一些可以通过迁移与类比、交流和辩证的方式进行数学教学的,就没必要进行“微课”教学。因此,在课前可以选择讲述性比较强的知识点,如概念性的知识做成“微课”,让学生提前自学,然后在课堂上再针对重难点有效地开展训练和检测,真正向课堂的四十分钟要质量。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一课,教材在内容安排上比较多,既有三角形的分类,又要掌握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三边名称,以及厘清边与边、边与角之间关系,等等,因此,在课的设计上,笔者把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和各部份的名称这一部份内容做成一个“微课”,并在“微课”的结尾设置一个开放性题目:给出一些三角形,让学生试分,并思考按什么标准来分。由于学生在课前已通过观看“微课”进行前置性学习,整节课的课堂设计和时间的把控上得到较好的处理,提高了教学效果,并得到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2.设计“微课”的目标要明确,尤其是指导方法的重视
“授之以鱼,仅供一餐所需;授之以渔,则终生受用不尽。”作为一种新型教育资源,“微课”有着教与学的互动形式,受到师生的欢迎。在学生对“微课”有浓厚兴趣的基础上,教师应有效应用“微课”,明确目标,重视指导方法。因为,学生如果学习不得法,以一种单刀直入的方式观看学习,将无法对学生形成有效的启发。在前置性学习中,教师要给学生明确“微课”的学习目标,提出要求,并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清楚认识到“微课”是以学为主,里面包含着若干个学习的节点,当学习到关键解决方案(一般为导向的问题)时要按照要求按下暂停键,然后自主思考一段时间或动手操作,具备思路之后再播放视频;当遇到不太理解的或不过关的知识时,可选择“微课”中某个节点重新学习,加深理解。总之,一个好的数学老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激励学生主动去学数学,学会学数学。
3.精心设计导学单,指引学习的方向
“微课”导学单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扇窗”,可以让学生有方向地、带着问题和目的去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有效转化学生的学习观念,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当然,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教师应根据学生存在的差异性,精心设计导学单,紧密联系学情,做到有层次、有重点、有延伸,并通过导学单的反馈,了解学生的自学效果以及改进“微课”题型的设计。然后,针对出现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教学调整。笔者认为,导学单的设计既要有“微课”内容的直接练习,又要有让学生动脑思考,变式的巩固练习,这样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才能考验学生对知识是否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运用。如,笔者在设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微课”时,在自学导学单中设计了三道习题,第一道是基础题,主要是针对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和各部分的名称设计的填空题;第二题是在学生已初步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概念的基础下设计的变式题:给出不同形状,摆放角度不一样的三角形,让学生量一量,说一说是什么三角形,并标出各部份的名称;第三题是画一画。实验证明,只有结合精心设计的导学单自学“微课”,才能让学生学透学懂。
4.建立多元的学习评价机制,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评价促发展,激励暖人心。学生结合导学单观看“微课”进行前置性学习,教师在反馈的过程中及时地对学生的前置性学习情况给予评价。重視及时性的学习评价,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斗志,增强他们的信心,提高他们的兴趣。而针对学生的前置性学习情况,可采用以下三种评价方面:1.师评。即教师对学生自学的反馈如态度、努力程度等表现出来的情况,进行及时的针对性的口头表扬、物质奖励、精神鼓励或善意的批评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走进自主学习的队伍中,让学生得到自主发展;2.生生互评。即学生对学生的评价,这也是实施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方式,学生互评首先体现民主性,学生之间平等,通过互评,使他们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并在此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3.自评。即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学生自评体现自我教育性,这样的评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和提升的能力。
四、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以其有效直观、主题突出、资源便利、反馈及时等优势,教育应用前景广阔。对教师而言,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于学生而言,“微课”在前置性学习中能发挥其导学性、个性化学习的作用。因此,微课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参巧文献:
[1](苏)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M].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