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中生历史思维和表达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

2019-09-10林曦

教育界·A 2019年1期
关键词:历史思维表达能力培养策略

林曦

【摘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高中教育越来越注重对学科素养的培养。高中历史教学旨在通过研究人类相关历史发展进程,使高中生形成一定的历史观,并具备一定的历史叙述和阐释能力。但是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还存在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落后的现象,尤其是农村地区学校的情形更为严峻。当前的教师队伍中,许多历史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历史表达能力不强,再加上很多学校对历史教学不够重视,严重影响了高中历史教学质量。针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历史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存在的教学问题,本文将通过深刻分析,提出相关改善策略。

【关键词】历史思维;表达能力;培养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宁德市中学教育科学研究2018年度课题“培养薄弱校高中学生历史表达能力的研究与实践”(立项批准号:FJNDKY18-403)的研究成果。

历史知识的学习对每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高中历史知识的学习面临着高考的重要考核,而且高中生的思想观念逐渐成熟,所以在学习中,教师更需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和表达能力的锻炼。由此,高中生才能在学习历史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念,对历史的认识也将更加全面,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定的历史思维,并能准确表达自己的历史认知。因此,高中历史学习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面对新知识时,能够有自己的思考立场。教师需不断对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深入探讨。

一、历史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的要求

1.历史思维能力

思维,顾名思义是人的主动思考性,是一种理性化认识。历史思维是人通过主观的历史事件接触和客观的历史事件描述,并将这些建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历史思维包含形象思维和历史逻辑思维,其利用语言表达体现思维模式,从历史发展的表面现象进行透彻分析,挖掘深层次的本质事实,进而总结出历史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体现社会历史转变的本质和规律。历史思维既调节着人的主观思维,又客观地反映世界。

历史思维从目的上看,是为了通过人类社会发展表现出的种种社会历史现象,分析历史事件产生的原因以及本质;历史思维针对的对象是过去客观存在的人和事,历史思维的方式就是参照各种历史资料,透过这些历史资料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历史思维具有辩证性,同时也具有全面性,能够联系社会现象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站在社会发展的政治立场上,用科学的态度对待所有史实。

高中生历史思维的培养,需要明确历史教学的学科素养培养目标:第一,高中生要培养通过时间发展,形成完整的唯物历史观和时空观念;第二,通过学习历史,提高史料分析实证能力;第三,剖析历史并且准确阐述历史的解释能力;第四,学习历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家国情怀。

2.历史表达能力

历史表达能力是基于历史学习,通过精确得当的语言或文字,将已有的历史认知和思想与自身的历史认识和见解相结合,将之较全面地表现出来的能力。历史表达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大量的史料阅读,提高专业的历史表达能力,从基本的历史事件,深入解读剖析史实中蕴含的思想。

二、高中历史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1.开展史料阅读的启发式历史课堂教学,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高中历史学习大多数内容围绕课本知识展开。因此,历史教学首先要围绕课本知识,开展史料阅读的启发式教学。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掌握高效的课前预习方法,针对要学的内容,通过阅读浏览,规划学习提纲,划分要学习的重点知识。教师在课前应尽量收集一些史料作为学生的预习资料,也可作为拓展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应在史料阅读前设计引导性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预习,在下一次课前,先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概括性总结,通过解答课前问题,深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高中历史中涉及很多史料分析题目,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史料阅读能力,有效的课前阅读能锻炼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

例如,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二第三讲“伟大的抗日战争”,对于这一内容的学习,教师应首先安排课前阅读预习,围绕课本重点知识点设计几个思考问题,如“抗日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抗日战争中最主要的战役”“从抗日战争中你得到哪些认识”等,这样学生就能进行有目的的阅读预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课前提出的问题进行简要回答,对存在争议的问题开展专题性探讨,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集中到课堂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良好习惯,同时也能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教师还可以开展相关问题的辩论会,让学生在激烈的辩论和竞争中产生思维碰撞,从不同的思考角度拓宽对历史问题的认知面,发现现象背后隐藏的本质问题。通过这样的历史课堂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历史表达能力。

2.充分利用史学资料,锻炼学生历史思维和历史专业术语表达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通常运用大量的史料进行历史问题的引导,在学习和考试中史料分析类题目十分常见。史料能够有效证明历史的真实性,通过真实的史料反映历史事件所包含的社会发展问题和本质,因此史料是学习历史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选择要有代表性,这样才能较全面地呈现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教师应利用史料教学,尽可能仔细地引导学生挖掘历史真相,善于从史料中提取关键信息,画出简洁明了的板书,直观并且富有条理性地将史料中的信息全部呈现给学生。

史料阅读要注重加强学生对历史课文的阅读能力,通过阅读提取重要的信息,阅读的过程要有明确的目的,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加强对自身思维能力的锻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注重自身教学语言的专业化。历史教学的要求十分严格,语言表达要准确,对于历史事实不能歪曲,这对教师有很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表达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因此,教师可以适当背诵一些专业的学科词汇。

例如,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四第3讲《“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与实践》,对这一讲的学习,教师应选择合适的史料,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一国两制”的政治策略。比如,将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事件作为分析史料,将香港实行的资本主义发展策略和内地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对比,探索我国“一国两制”制度的构想和发展以及在社会实践中的具体表现。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注重历史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历史背景以及历史意义的讲解要具有全面性,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趣味性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历史创造性思维,增强文字表达能力

高中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思维模式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活跃的课堂气氛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有利于学生历史思维的创新。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创建新的教学模式,如创建课堂历史课题辩论赛、历史知识小竞赛、历史时政相结合的历史问题讨论活动等,从而有效活跃课堂气氛。

为了使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表述更加准确,教师要通过大量的史料阅读,使学生学习准确的历史表达,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而且可以锻炼学生对历史专业术语的表达能力,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文字功底。例如,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專题的“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完成这一讲的内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书写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知论文,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结合现代社会主义发展,表达自身对历史的见解,将历史发展和时政相结合,提高历史创新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历史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重要目标,通过探讨提升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手段,能够有效总结和归纳良好的教学方法。但是,教育具有很大的变迁性,随着时代的变化,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也要追求相应的变化。教师应利用历史发展经验,结合当下的时事发展,明史更要明志。所以,对学生历史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要进行深刻的探讨和广泛的实践,全面促进高中学生历史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观的历史认知观念。

【参考文献】

梁栋树.培养高中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探讨[J].高考,2014(11):110.

李海艳.高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和方法[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11):40-41.

蒋洪江.高中生史料实证能力培养方法[J].中学教学参考,2016(31):90.

猜你喜欢

历史思维表达能力培养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
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培养历史思维,优化历史活动课
历史想象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