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熵值法的粮食主产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
2019-09-10赵会杰于法稳
赵会杰 于法稳
内容提要: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安全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改进的熵值法,基于2003~2017年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份的面板数据,对其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利用多指标面板数据的聚类分析方法对2003~2017年13个粮食主产省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予以分类分析,考察粮食主产区各省份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2003年以来,粮食主产区农业绿色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高,13个省份农业绿色发展各有短板和优势,省份间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和速度差异较大。提升粮食主产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应着重弥补农业绿色发展过程中的短板,缩小粮食主产区各省份间差距;加强农业绿色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和机制构建,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和预警机制;引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关键词:粮食主产区;农业绿色发展;粮食安全
中图分类号:F3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543(2019)11-0136-11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农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农产品产量稳步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大幅改善,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农业发展引致的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农业过分依赖资源消耗、粗放发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成效区域差异性明显,比如化肥农药等增减区域不平衡[1]。新时代优质安全农产品供给不足,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社会主要矛盾在农业领域的突出表现。因此,全面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满足人民对安全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成为当前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绿色发展问题。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指出,要把农业绿色发展摆在生态文明建设全局的突出位置,完善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工作,对农业绿色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业绿色发展行动,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不但提出了“强化高质量绿色发展导向”,而且还提出了“创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根据财政部2003年发布的《关于改革和完善农业综合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我国粮食主产区包括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13个省份。2017年,13个粮食主产省份的粮食产量占全国比重达到了76.2%,粮食增产总量占比达95%[2]。粮食主产区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区域[3],面临着粮食生产能力持续增长难度加大、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环境污染严重、国际粮食市场风险加剧等挑战[4],提升粮食主产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推动粮食主产区成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实现粮食主产区农业绿色发展,对于保障国家粮食数量和质量双安全,满足老百姓对安全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文结合农业绿色发展的内涵,参考已有研究,构建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熵值法对13个粮食主产省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通过量化分类方法分析地区间的差异,在此基礎上,提出推进粮食主产区农业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相关文献综述
农业绿色发展问题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国内学者对农业绿色发展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内涵阐述。涂正革等认为,实现农业绿色发展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前提之一,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效率高和农业面源污染少两个方面[5];孙炜琳等认为农业绿色发展以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绿色发展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为保障,其本质是一种发展理念,是农业生产生态生活的全过程全方位绿色化[6];魏琦、张斌、金书秦认为,农业绿色发展就是以尊重自然为前提、以利用各种现代技术为依托、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7]。二是对农业绿色发展必要性的分析。于法稳等分析了农业绿色转型发展面临的严峻资源环境形势,指出化学品过量投入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质安全农产品和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形成了矛盾[8],认为要实现农业的绿色转型发展,首先要确保水土资源及环境质量[9];王飞、石祖梁、王久臣等指出,农业绿色发展面临农业资源约束加剧、面源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质量安全风险等问题[10]。三是关于农业绿色发展的国际经验梳理与借鉴。钱小平等分析了日本、美国、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农业环境政策的取向,发现发达国家将WTO绿箱政策、农业直接支付政策与农业环境支持政策结合起来,既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生产所带来的安全问题,又可以加深消费者对相关政策的理解与支持,为完善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政策工具提供了参考[11];崔海霞等通过对比分析欧盟与中国绿色农业政策,提出从加强政策的针对性、提高政策实施效率、丰富政策工具手段等方面来推进中国农业绿色发展[12];易小燕总结归纳了以色列农业绿色发展遵循的“法律先行、效率优先、科技引领、公众先行”的先进经验,并得出了一些对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启示[13]。四是关于促进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战略选择与探讨。罗必良重点分析了我国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农业转型发展的策略和路径[14];于法稳指出农业绿色发展的核心及关键是水土资源的保护,强调应深刻理解农业绿色发展的战略意义,围绕水土资源的数量安全与质量保护采取有效的策略[15];叶兴庆建议通过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发挥市场对绿色发展的激励作用,发挥企业的引领作用,走出农业绿色发展的认识误区,让农业绿起来,摆脱我国农业发展的困境[16]。五是关于农业绿色发展评价的研究。在研究内容上,多数学者关注的是国家和省级层面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评价。魏琦、张斌、金书秦构建了包含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和质量高效四个维度的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指数,并对全国及各省份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初步评估[7];靖培星等构建了包含资源利用、产地环境、生态系统、绿色供给四个维度18个指标的安徽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20年安徽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预测[17];周莉建立了农业效能、生态节约、城乡融合三个方面的指标体系,对乡村振兴背景下西藏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18]。在研究方法上,学者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19]、DPSIR模型[20]、区间直觉模糊动态规划模型[17]、层次分析法[18]等对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已有研究从不同角度对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但从已有研究成果来看,还存在如下问题:在研究范围上,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全国、省级或市级层面,对特定区域农业绿色发展评价的研究较少;在研究内容上,对区域内部的量化分类分析尚不多见;以往研究多运用主观赋权法,很少采用客观赋权法中的熵值法,就算有也未引入时间变量。因此,本文以13个粮食主产省份为研究对象,尝试构建专门针对粮食主产区小农业——种植业的具有横向和纵向可比性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改进后的熵值法对粮食主产区以及内部各省份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价,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农业绿色发展的内涵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伴随着地下水位越来越低、水体污染越来越重、农产品质量越来越差、生态系统支撑经济增长的能力越来越弱等问题[21]。自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以来,绿色发展理念被运用到各个领域。农业绿色发展概念一经提出,就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2017年,原农业部发布的《关于实施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的通知》明确指出:我国农业到了必须加快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的新阶段,绿色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认为,农业绿色发展不仅是农业投入和产出的绿色化,而且是整个农业体系的绿色化,包括产前、产中、产后的绿色化,兼具了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农业绿色发展的本质是一个“调常”的过程,即通过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有机结合,使以过度依赖化肥、农药为特征的“石油农业”恢复到正常状态,突出强调农业生产的资源基础保护与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保护,目的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实现农业绿色发展,不能仅靠政府顶层设计,还需要引导和鼓励农民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引导企业进行绿色加工和生产,使消费者树立绿色消费观念。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1.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第一,科学性原则,即既要立足于农业绿色发展的自身规律,又要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13个粮食主产省份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第二,可行性原则,指标所需数据大都来源于统计年鉴,为指标数据的获得提供了便利性;第三,综合性原则,即指标体系要既能够反映粮食主产区农业绿色转型时期的特征和现状,又能反映其发展趋势;第四,针对性原则,即指标体系要能反映粮食主产区农业系统这一有机整体的主要本质特征。
2.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
早在2005年8月,习近平同志就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后经过不断发展,形成了“两山”理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原则和方向,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指明了路径,是新时代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理论指导,也是构建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依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两山”理论要求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融入农业绿色发展的全过程。因此,农业绿色发展評价必须以“两山理论”为依据,既要节约资源,降低农药、化肥的施用强度和农膜的使用强度,又要兼顾产出数量和质量,增加绿色农产品的供给,继而提高农民收入、保障农民的生活。
3.指标体系的确定
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安全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农业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借鉴《意见》提出的“坚持以粮食安全、绿色供给、农民增收”为基本任务,实现“资源利用更加节约高效、产地环境更加清洁、生态系统更加稳定、绿色供给能力明显提升”等目标,以及《2019年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工作要点》指出的“持续推进化肥、农药的减量增效,加快发展节水农业,提高灌溉用水利用效率,增强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等要求,同时,我们参考了魏琦、孙炜琳等学者的研究成果,针对粮食主产区种植业发展特点,确立了符合本研究要求的指标体系(见表1),包括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出高效、生活保障4个一级指标,其中,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基础,也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点和难点;产出高效和生活保障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基本任务。不同于已有研究,本文以《意见》中提出的“坚持粮食安全、绿色供给、农民增收”为基本考核评价标准,考察的对象实则为种植业的绿色发展水平,主要关注种植业的投入与产出,通过其投入、产出这一动态过程来综合反映种植业子系统的发展规律与趋势,全面了解13个粮食主产省份农业绿色发展的真实水平,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1)资源节约指标。资源节约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基本特征,强调耕地、水资源、农机动力等资源的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尤其是耕地和水资源利用率,因为耕地面积及水资源量的多少是影响农产品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15]。在此,选择耕地复种指数、单位播种面积农机总动力、节水灌溉面积占比、农业劳动生产率四个具体指标来评价粮食主产区农业绿色发展的资源节约状况。
(2)环境友好指标。环境友好的本质是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以及农业发展数量效益与质量效益的和谐统一,强调对农业生产的资源基础保护。于法稳指出,农业绿色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是水土资源的保护,特别是水土资源质量的保护,这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本[15],一旦农业生产的资源基础被破坏,使用再先进的农业技术也无法生产出优质、安全的农产品[9],在此,选择农药施用强度、化肥施用强度、农膜使用强度三个指标来评价粮食主产区农业绿色发展的环境友好程度,旨在降低农药、化肥施用强度和农膜的使用强度。
(3)产出高效指标。产出高效是农业绿色发展的直接目标,强调兼顾产出的数量和质量,即农业发展的趋势不单单是追求农业数量效益,而是逐渐向高质量发展,依靠质量兴农、绿色兴农解决人民日益增加的对优质安全农产品的需求与农业生产供应不足之间的矛盾。在此选择单位面积绿色食品标识产品数量、粮食单产、单位播种面积农业总产值三个指标来评价粮食主产区农业绿色产出数量、质量与效率状况。
(4)生活保障指标。农业绿色发展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优质安全农产品的需求,最终的目的仍然是为了提高农民的收入,保障农民的生活。在此,选择农民人均纯收入来评价粮食主产区农民的收入状况。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利用2004~2018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业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水利年鉴》《中国环境年鉴》以及13个粮食主产省份的统计年鉴等,采用表1中的指标对粮食主产区绿色农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二)研究方法
熵值法是一种客观赋权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它根据各指标的联系程度或各指标所提供的信息量来决定指标的权重,能够客观准确地评价研究对象。为了比较不同年份粮食主产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本研究对熵值法作了改进,加入了时间变量,使分析结果更加科学合理。改进的熵值法评价模型如下:
第一步,指標设定。设有k个省份,n个年份,m个指标,则Xθij为第θ年省份i的第j个指标值;
第二步,指标的标准化处理。为消除不同指标量纲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极值法对各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22],将指标值转换到0~1之间;
四、粮食主产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测算
本文根据熵值法的原理,首先通过逐步计算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见表1),然后对2003~2017年13个粮食主产省份4个一级指标及11个二级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了处理,根据计算结果对粮食主产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如表2和表3(下页)所示。
(一)粮食主产区农业绿色发展总体水平分析
测算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农业绿色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年均值从2003年的0.375上升到了2017年的0.534,累计提高0.159,年均提高1.06%。其中,江苏、山东、辽宁、湖北四省的年均增长率超过了粮食主产区平均水平;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从2003年的0.343上升到了2017年的0.653,累计提高0.310,年均提高2.07%,发展速度最快;河南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从2003年的0.319上升到了2017年的0.406,累计提高0.087,年均提高0.58%,发展速度最慢,低于粮食主产区平均水平,未来该省应着力弥补农业绿色发展的短板,大力提高农业绿色发展水平。
黑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总体最高。2003~2014年,黑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一直领先粮食主产区其他省份。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势头迅猛。2003年,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在粮食主产区省份中排名第7位;到2014年,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几乎与黑龙江省持平;2015年,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首次超过黑龙江省,位居第一。山东省农业绿色发展势头良好。2003年,山东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排名倒数第一,到2014年,该省已经赶超河北、河南、湖北、湖南等省份,发展速度较快。河南省农业绿色发展势头不足。2003年,该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排名第10位;2011~2017年,该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在粮食主产区中排名最末位。
(二)2017年13个粮食主产省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分析
1.各省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综合得分
13个粮食主产省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如表3所示。黑龙江省的综合得分最高,其次是江苏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四川省;河南省的综合得分最低,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的综合得分也较低,其他3个省份居中。
2.各省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一级指标比较
资源节约项得分最高的是内蒙古自治区,得分最低的是湖南省,分别为0.287和0.098。内蒙古自治区耕地复种指数为0.972,相对较低;节水灌溉面积占比达88%,在粮食主产区中最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了9.361万元/人;单位播种面积农机总动力为0.386瓦特/公顷,是粮食主产区各省份中单位播种面积农机总动力消耗最少的;原因是其节约型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良好的成效,虽然播种面积较大,达到了901.42万公顷,但是农业机械资源消耗总量较小,为3483.55万瓦特。湖南省耕地复种指数达到了2.005,是粮食主产区各省份中耕地复种指数最高的,也是唯一一个耕地复种指数超过2的省份;单位播种面积农机总动力较高,达到了0.752瓦特/公顷,仅次于河北省、山东省;节水灌溉面积占比达13%,是粮食主产区省份中最低的。未来湖南省应努力增加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提高节水灌溉面积占比,节约农业用水总量,发展节约型农业。
环境友好项得分最高的是黑龙江省,得分最低的是辽宁省,分别为0.245和0.083。黑龙江省农药施用强度较低,为5.635公斤/公顷,仅次于最低的内蒙古自治区(3.951公斤/公顷);化肥施用强度为170.102公斤/公顷,在粮食主产区中最低;农膜使用强度也最低,为5.402公斤/公顷。黑龙江省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取得良好的成效,与政府高度重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大力开展农药化肥减施行动分不开。辽宁省的农药施用强度、化肥施用强度、农膜使用强度均较高,分别为13.775公斤/公顷、348.657公斤/公顷、29.909公斤/公顷。未来辽宁省应着力降低农药、化肥的施用强度和农膜的使用强度,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大力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
产出高效项得分最高的是江苏省,得分最低的是内蒙古自治区,分别为0.211和0.064。江苏省单位面积绿色产品标识产品数量较高,达到了0.268个/万公顷,仅次于山东省;粮食单产达到了4778.466公斤/公顷,排名第5位;单位播种面积农业产值达到了4.982万元/公顷,是粮食主产区各省份中最高的。内蒙古自治区单位面积绿色产品标识产品数量较少,为0.070个/万公顷,排名第12位;粮食单产和单位播种面积农业总产值均较低,分别为3610.415公斤/公顷、1.592万元/公顷,在粮食主产省份中均排名第12位。未来内蒙古自治区应努力弥补农业绿色发展产出高效这块短板,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生活保障项得分最高的是江苏省,得分最低的是河南省,分别为0.066和0.035。江苏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5 611.5元,是粮食主产区各省份中最高的。河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9211.5元,是粮食主产区各省份中最低的。未来河南省应立足丰富的农业资源,发展高效型农业,提高农业发展质量,进而增加农民收入。
(三)2003~2017年粮食主产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分类分析
为进一步观察13个粮食主产省份之间的差异性,了解其农业绿色发展特征,本文借鉴涂正革等人[23]构建的多指标面板数据聚类分析方法,利用SPSS19.0软件,对2003~2017年粮食主产省份农业绿色发展情况进行分类分析,然后根据聚类结果提取优劣势指标,结果如表4(下页)所示。
第一类:江苏省。江苏省是粮食主产区各省份中农业绿色发展速度最快的,发展势头迅猛,发展水平也较高,但是在环境友好方面有待提高。该省资源节约项得分排名第四,其中,耕地复种指数为1.652,排名第四;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了17.042万元/人,排名第一;节水灌溉面积占比达64%,排名第三。环境友好项得分较低,排名第11位,农药施用强度、化肥施用强度、农膜使用强度均较高,分别为9.683公斤/公顷、402.109公斤/公顷、15.230公斤/公顷,分别排名第七、第二、第四。产出高效项得分排名第一,源于该省一直重视发展高效外向农业。2006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高效外向农业的意见》明确指出,要依靠科技和增加投入,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实施高效农业百项工程,扩大高效农业规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该省高效设施农业占比、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业机械化水平、“三品”有效数、农户参加合作社比重、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等指标再上新水平,具有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坚实基础①。
第二类: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四川省。这些省区农业绿色发展速度较慢,但是发展水平较高,尤其是在环境友好方面表现突出,得分排名前三位。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四川省的农药施用强度较低,分别为3.951公斤/公顷、5.635公斤/公顷、5.823公斤/公顷;化肥施用强度也较低,分别为260.744公斤/公顷、170.102公斤/公顷、252.689公斤/公顷;农膜使用强度也较低,分别为10.462公斤/公顷、5.402公斤/公顷、13.681公斤/公顷。黑龙江省是粮食主产区各省份中绿色发展水平最高的,也是我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该省在农业节水节肥节药以及农产品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加工、储运、市场准入等全过程实施质量安全控制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第三类:辽宁省、山东省。这些省份农业绿色发展速度较快,发展水平较高。在产出高效方面表现良好,辽宁省、山东省单位耕地面积绿色食品标识产品数量分别为0.238个/万公顷、0.300个/万公顷,分别排名第四、第一;粮食单产分别为5586.128公斤/公顷、4838.312公斤/公顷,分别排名第二、第四;单位播种面积农业总产值分别为3.884万元/公顷、4.182万元/公顷,分別排名第四、第二。但是,在环境友好、生活保障方面,辽宁省和山东省的表现不佳,尤其是环境友好方面。辽宁省、山东省的农药施用强度较高,分别为13.775公斤/公顷、12.664公斤/公顷,分别排名第三、第五;化肥施用强度分别为348.657公斤/公顷、396.082公斤/公顷,分别排名第八、第四;农膜使用强度也较高,分别为29.909公斤/公顷、25.847公斤/公顷。山东省高度重视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注重培植龙头企业,优先发展优质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截至2017年底,该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等“三品一标”总量位居全国前三。
第四类:吉林省。该省农业绿色发展速度较慢,发展水平一般,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出高效等方面都表现一般,在粮食主产区各省份中处于中游水平,而且在生活保障方面表现较差。2017年,该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0 279.4元,在粮食主产区省份中排名第11位。
第五类:河北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这些省份农业绿色发展速度较慢,发展水平较低。在资源节约方面均表现较差,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的节水灌溉面积占比偏低,分别为22%、27%、36%、15%、13%,农业劳动生产率也偏低。需要指出的是,河北省制定了主要农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标准和实施规范,近年来节水节肥取得了一定成效。2017年,河北省节水灌溉面积占比提高到了76%。在环境友好方面,这些省份农药、化肥施用强度大都偏高。不过,安徽省大力推广种肥同播、水肥一体、适期施肥等新技术,推进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在化肥减量增效上取得了初步成效。2017年,安徽省化肥施用强度为365.224公斤/公顷,在粮食主产区各省份中排名第7位。在农药减量施用方面,江西省把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纳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考核指标。2010~2017年,江西省农药施用强度呈小幅下降,但仍然是粮食主产区各省份中最高的,2017年达到了15.560公斤/公顷。因此,未来江西省应加大力度推进农药、化肥等减量行动,同时提升考核质量。在生活保障方面,河北、江西、河南等省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0 535.9元、9870.4元、9211.5元,在粮食主产区省份中的排名都比较靠后,尤其是河南省,排名第13位。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构建了针对13个粮食主产省份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熵值法对其2003~2017年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然后运用多指标面板数据聚类方法对其进行分类分析,结果发现:2003年以来粮食主产区农业绿色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高,但是仍然有较大提升空间;粮食主产区省份间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和速度差异较大;粮食主产区13个省份农业绿色发展过程中各有短板和优势。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着重弥补农业绿色发展过程中的短板,缩小粮食主产区各省份间差距。通过提取不同分类地区的优劣势指标,结合前文分析发现,农业绿色发展速度最快的江苏省在质量高效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但是在环境友好方面表现较差,农药、化肥施用强度和农膜使用强度偏高;江苏省经济体量大、资源总量少、环境容量小,资源和环境成为农业绿色发展过程中的短板,因此,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意义重大。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较高的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在环境友好方面表现突出,但是在产出高效方面还有待提升,单位面积绿色产品标识产品数量偏少。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较低、速度较慢的河南、江西等省份,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出高效、生活保障等方面都有较大提升空间,比如节水灌溉面积占比和粮食单产都偏低、单位播种面积农机总动力消耗大、化肥施用强度偏高、单位面积绿色产品标识产品数量过少等。因此,不同省份应该在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的同时,着力弥补农业绿色发展过程中的短板,提高自身农业绿色发展水平。
第二,加强农业绿色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和机制构建,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和预警机制。一是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业绿色发展,增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紧迫感、使命感,把握农业绿色发展的工作重点,大力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二是根据农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时调整相关农业发展政策;当前农业政策体系调整的关键在于适度弱化粮食产量目标,强化农业的国际竞争力目标[24],构建符合当前农业发展需求特征的政策体系。三是在全面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过程中,既要追求农业高质量发展,又要兼顾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将环境友好作为农业绿色发展的重中之重,尤其要加强对农业水土资源的保护,可以学习江西省把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纳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重要内容和考核指标的经验,同时也可以把产出高效项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范围。四是加强农业资源环境监测,建立科学的防范体系和统一的奖惩机制。OECD的报告指出,绿色增长意味着整套政策在实现其增长和可持续性目标方面变得更加连贯一致,包括各种政策手段的结合[25]。因此,建立持续的政策监测和评估过程对于跟踪和衡量农业绿色发展进程尤为重要,可通过对各省、市、县农业绿色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和考核,以激励各地努力提高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和速度,从而提升粮食主产区农业绿色发展整体水平。
第三,引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一是政府层面要给予引导和支持,全面开展农业绿色发展相关工作,支持农产品地理标识和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在初始投资、产品认证、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支持[26]。二是农业生产者要采用绿色生产方式,降低农药施用强度、化肥施用强度、农膜使用强度,提高土地、水资源、农机动力等资源的利用率,进而保障农产品品质,使老百姓都能消费得起绿色农产品。三是农业生产资料企业应该进行绿色生产,保证农业生产资料的品质。农产品加工企业应该实现绿色加工,保证加工环节的安全,生产绿色食品。四是科研机构要加大对绿色环保生产资料研发力度,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以科技支撑农业绿色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五是消费者应该树立绿色消费观念,提高对绿色食品标识的认知度和信任度。要逐步培育消費者对安全食品的消费偏好,运用市场机制倒逼食品加工企业加强质量安全管理,进行绿色加工与生产[27]。
参考文献
[1]金书秦.农业面源污染特征及其治理[J].改革,2017(11):53-56.
[2]马彪,陈璐.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剪刀差”现象分析[J].农村经济,2019(5):51-59.
[3]韩荣青,郑度,戴尔阜,等.中国粮食主产区生产潜力对气候波动响应研究[J].资源科学,2014(12):2611-2623.
[4]吴玲,刘腾谣.粮食主产区实施利益补偿的价值判断与政策导向[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7):1-9.
[5]涂正革,甘天琦.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动力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165-178.
[6]孙炜琳,王瑞波,姜茜,等.农业绿色发展的内涵与评价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14-21.
[7]魏琦,张斌,金书秦.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指数构建及区域比较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8(11):11-20.
[8]于法稳,杨果.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领域与路径[J].重庆社会科学,2017(12):5-12.
[9]于法稳.实现我国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的思考[J].生态经济,2016(4):42-44.
[10]王飞,石祖梁,王久臣,等.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思考[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8):17-22.
[11]钱小平,尹昌斌,方琳娜.日本与欧美农业环境支持政策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7):35-44.
[12]崔海霞,宗义湘,赵帮宏.欧盟农业绿色发展支持政策体系演进分析——基于OECD农业政策评估系统[J].农业经济问题,2018(5):130-142.
[13]易小燕,吴勇,尹昌斌,等.以色列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经验对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启示[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10):37-42.
[14]罗必良.推进我国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7(6):8~11.
[15]于法稳.新时代农业绿色发展动因、核心及对策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18(5):19-34.
[16]叶兴庆.以绿色托举中国农业[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8.
[17]靖培星,赵伟峰,郑谦,等.安徽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动态预测及路径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10):51-56.
[18]周莉.鄉村振兴背景下西藏农业绿色发展研究[J].西北民族研究,2019(3):116-127.
[19]龚贤,罗仁杰.精准扶贫视角下西部地区农业绿色发展能力评价[J].生态经济,2018(8):128-132.
[20]金赛美.中国省际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评价[J].求索,2019(2):89-95.
[21]高世楫,王海芹,李维明.改革开放40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历程与取向观察[J].改革,2018(8):49-63.
[22]田雪莹.基于熵值法的中国城镇化水平测度[J].改革,2018(5):151-159.
[23]涂正革,谌仁俊.中国碳排放区域划分与减排路径:基于多指标面板数据的聚类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7-13.
[24]仇童伟,罗必良.农业要素市场建设视野的规模经营路径[J].改革,2018(3):90-102.
[25]OECD. A green growth strategy for food and agriculture: preliminary report[R].[2011-05-25].http:www.oecd.org/greengrowth/sustainable-agriculture/48224529.pdf
[26]沈国际,魏皓阳.绿色发展视角下的我国农产品贸易问题探讨[J].国际贸易,2017(5):31-32.
[27]文晓巍,杨朝慧.食品企业质量安全风险控制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动机理论为视角[J].改革,2018(4):82-91.
Abstract: Achieving green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nsuring national food security, increasing the supply of safe and quality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meeting people’s growing needs for a better life. This paper uses improved entropy method to measure the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level of 13 major grain producing provinces in China from 2003 to 2017.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rovinces of major grain producing areas, we use clustering method for multi-indicator panel date to classify and analyze the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of 13 major grain producing areas from 2003 to 2017. The results show that: since 2003 the overall level of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in the main grain producing areas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13 provinces in the main grain producing areas have short-board and advantages in the process of green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the level and speed of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between provinces are quite differen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in the main grain producing areas, we should make up for shortcomings in the process of green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each province, shorten the gap between provinces in major grain producing areas, strengthen the top-level design and mechanism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strategy, establish a sound reward and punishment mechanism and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and guide multi-subject to participate in promoting the green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Key words: major grain producing areas; green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food secu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