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粮食安全及对策探讨
2017-01-21段昕昕
段昕昕
摘 要:俗话说,家里有粮,心里不慌。可见,粮食对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家庭显得多么重要。粮食生产既受特殊的自然条件制约,又受社会因素的影响,保障粮食安全既要克服不利的自然条件限制,又要克服不良的社会因素影响。本文正是从这些方面作了探讨。
关键词:粮食安全;脆弱性;对策
1 问题的提出
本来,结束了一周紧张的学习,准备回到家里过一个轻松的周末。然而,新闻联播之后的公益频道导出的实情让我久久不能忘却:“每年我们国家光浪费在餐桌上的饭菜就达两千亿人币,相当于一亿人一年的口粮。”我们国家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人口多、底子薄、土地有限,除了这样惊人的浪费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潜在危机,我们国家的粮食还能安全吗,到底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呢,这不得不让人深入地思考。
2 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深入分析
(一)粮食产业脆弱性的分析
粮食生产面临着变幻无常的自然风险。粮食的生产率不仅取决于农民的生产态度、生产经验、生产手段等主观能动因素,而且还取决于土壤、地形、气候、雨量、温度、湿度等客观自然因素。看看一些农业谚语,就知它们的内在联系。“雨洒清明节,麦子豌豆满地结”、“春雨贵似油,多下农民愁。”这反映了农业与雨水的紧密关系,既离不开,也不能太多。“清明热得早,早稻一定好;四月不拿扇,急煞种田汉。”这又反映了农业与温度的关系。这些就是自然因素对农作物尤其是粮食生产重大影响的典型写照,而现实中也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人们事先信心满怀,为粮食来年丰收作了充分的准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一场“风云突变”,几乎一夜之间就使人们的幻想化为了泡影。
(二)对我国特殊国情的分析
1、耕地资源人均数量少、质量低。曾几何时,我们还自豪地说,我国地大物博。我国虽然国土辽阔,总面积达960万平方公里。但由于我国人口过于庞大,目前已经达到13.7亿人。平均到每一个人头上,不到全世界人均耕地的一半。另外,耕地质量总体水平偏低。一是全国耕地分布在山地、丘陵、高原地区的占一半以上,不利于耕作;二是受荒漠化影响,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耕地的绝大多数已不同程度退化,质量堪忧。
2、水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平衡。就水资源的总量来看,在我国境内有黄河、长江两大水系,还有众多的湖泊,总体水量居世界前列。但同样的道理,分配在每一个人身上,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就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来看,我国水资源在空问分布上是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而我国的华北、西北地区又拥有大量的耕地资源,但因为缺水严重地影响到了这些地区的粮食生产能力。在时间分布上,我国降水的季节主要在6-8月份,在其变化节奏上难以适应粮食作物生长的需求。
3、自然灾害频发、气候影响恶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地震、海啸、泥石流、暴雪、冻雨时有发生。1997年特大洪水、2008年汶川地震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
4、惊人的铺张浪费。在中国人的文化中,讲究“大气、豪华、隆重、排场”。由此导致生活中惊人的铺张浪费现象。外出吃饭,点满满的一大桌,吃不完随意丢弃。不但浪费了资源,而且污染环境。
3 我国粮食安全的对策探讨
(一)加强制度建设,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地方打着搞开发区、工业园区、旧城改造等项目的名义,大量的乱战土地,甚至是耕地,这会严重威胁我国的粮食安全。所以,要加强这方面的制度建设,如何搞开发、规模多大,都要有严格的制度,不能一窝蜂地上马。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克服粮食产业面临的自然风险
我国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机械设施、电力设施等大多老化失修、配套不全,农田整理、水利灌排、产业化经营等粮食生产的基础环节相当薄弱。有鉴于此,建议作以下方面的完善。
第一,投资主体,既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也包括内外资企业投入。为此,就要首先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农业投入的划分。对于农业基础设施,受益范围跨越两个以上省级行政区域的项目,应当划入中央财政的投入范围;对于省级行政区域以内的项目,应当划入地方财政的投入范围。而其他的营利性项目则可由企业或者农户进行投资。在确定投资主体以后,就应当对各种投资项目欲实现的目的、评价方法、监督管理规程等从制度上作出具体规定。
第二,鼓励措施。由于涉及粮食生产的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周期长、资金数目大、受自然灾害影响大、利润低等特点,对于企业和农户投资来说,国家应给于一定的政策和制度优惠。具体包括相关的税收优惠、信贷优惠、土地供应优惠以及相应的补贴等措施。另外,建立粮食生产技术开发风险基金、粮食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基金等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三)加强节俭美德教育,克服粮食消费中的铺张浪费现象
前面我们谈到,一些人在消费中过分的讲究豪华、气派、隆重,导致大家纷纷跟风,于是就出现了大量的浪费。为此,我们要在全民中进行“浪费可耻、节俭光荣”的美德教育。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在学生当中进行节俭美德教育。包括从小学到大学的全覆盖教育,让他们真正体会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的真正用意。
第二,通过媒体宣传,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浪费可耻、节俭光荣”的社会氛围。社会行动了,就会影响到家庭,家庭自然会影响到孩子尤其是未成年的中小学生。
参考文献
1.黄季棍,胡瑞法.中国农业科研投资:效益、利益分配及政策含义.中国软科学,2000(9)
2.黄季棍,杨军,仇焕广.对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政策的思考.农业经济问题.2012(3)
3.罗孝玲,张好,杨怀东.我国粮食安全的界定与评估.山东农业人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4.付青叶,工征兵.中国粮食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统计与决策,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