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研究助力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初探
2019-09-10吴敏
吴敏
【摘要】随着民办幼儿园及其教师数量的增加,如何提升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已成为教育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采用课例研究,立足具体的教学实践,可以让教师在经验与理念的交锋和协调中,重新整合教育经验,在实践中进行自我反思,在互助中形成专业发展共同体,从而提升民办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其专业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课例研究;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
一、问题背景
2010年11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由此,各地教育部门将扶持民办幼儿园作为发展学前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民办幼儿园成为我国幼儿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极大地缓解了目前幼儿入园难的问题。然而,当前民办幼儿园由于没有严格把关教师的准入环节,仍存在很多问题。部分民办幼儿园的教师学历虽高,却不是学前专业的,缺乏专业理论知识;部分教师素质水平较低,基本的教学能力不佳,教研活动和教学反思往往停留在较肤浅的水平。由于民办幼儿园在教师培训方面缺乏针对性,只停留在表面,所以其教师的专业素质较低;再加上目前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尚未纳入公办幼儿园教师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所以,民办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处于比较随意、无规划状态。由此可见,如何提升民办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民办幼儿园教师教学能力不足这一点,课题组立足课堂教学实践,采用课例研究,旨在通过增强教师合作学习和研究的意识,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二、课例研究及其对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1.关于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源于日本,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其追求有效教学理念,是以真实课堂教学为载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行动研究。基本操作过程为:确定教学内容、备课、授课、评课和反思、修改教案、再次授课、评价和反思、分享结果。
课例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立足课堂,通过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全程或片段进行分析,寻找其成功或不足之处,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体验和课后的反思,以此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由此可见,课例研究具有实践性强、重交流、易操作的特点,而这恰恰契合民办幼儿园教学和教研的特点,利于民办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
2.课例研究对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1)有助于教师进行自我反思,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在实践中,我们采用“一课多研”及“同题开课”的方式开展研讨活动。一课多研的模式使执教者先确定内容、备课、授课,而后听课教师和专家进行研讨。研讨时,先由执教教师说出自己备课的依据及授课流程,然后每位听课教师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高校专业教师进行详细剖析。执教者在听取意见和建议后对教案进行修改,准备下一轮上课。同题开课的模式是由同一年级组的两位不同的教师就同一内容自行设计教案,进行开课,而后高校专业教师引领研讨。
课例研究强调自我批判性反思,利于教师认识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为教师的反思提供了空间和平台。这种反思既有执教者对自己教学过程和行为的回顾、反省,也有听课教师的观察与反思。每位参与的教师在“问题—设计—实践—反思”的循环往复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能力;在互评中分享同伴的智慧和经验,学会合作、反思、研究。课例是亲身经历的,所以教师有话可说,而对课例的深度分析,能促使教师养成思考的习惯,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进而促使教师从经验性教学走向反思性教学。
反思环节有利于教师打破原有的教学经验,重新建构教学假设,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不斷深入的根本动力。
(2)有利于充分发挥高校专业教师的作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长期以来,民办幼儿园园本教研基本是园内同年级教师之间的横向讨论,缺少教育专家和幼教教研员的协助与引领,常常会局限于同一水平。高校专业教师与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合作使这一问题得到了突破。
民办幼儿园教师很多是非学前教育专业的,没有专门的学前教育系统知识。如果没有高校专业教师的参与,没有专业理论作为教师思考和行动的支撑,那么教师研讨只能局限于经验总结层面,难以获得深入的发展。高校专业教师的参与,一方面有利于民办幼儿园教师学习专业理论知识:高校专业教师可以以课例研究过程中的问题为起点和突破口,逐步让民办幼儿园教师掌握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学习特点与教育要求,带领他们进行有目的的理论阅读与研究,加深其对特定问题的理解,进而提升他们理解和反思课堂教学的水平;另一方面便于民办幼儿园教师在操作中提升教学能力。高校专业教师通过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的实施来帮助他们增强对学前教育各项教学活动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其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的能力。
课例研究中,研讨过程是对民办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习惯的理论与理念的指导,也是理念与经验对话的过程。通过不断寻找、调整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实践之间的差距,民办幼儿园教师能逐步使理念与行为协调一致。课题组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教学案例,逐步修正民办幼儿园教师的自我认知结构,不断丰富其教育专业理论,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
(3)有利于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构建,让教师在互助中成长
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仅靠个人的学习比较缓慢,困难也比较大,教师只有在群体中与其他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沟通、协作、分享,才能快速成长。因此,教师的发展既需要教师的个人反思、各类外在培训活动的参与,也需要教师集体性的反思。这可以激发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使其形成更适宜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
在课例研究的实施环节中,无论教学设计还是教学反思等环节,都是教师间共同进行的。例如,教学设计一般采用两种形式:一是先由一位教师进行设计,然后在教研活动时,由年级组讨论,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和补充、完善;另一种是年级组先集体备课,确定教学的整体框架,处理具体的教学细节,而后由执行教学任务的教师写出教学实施方案。无论哪种形式,都少不了教师的共同合作,听课评课、沟通反馈等环节都莫不如此。
目前,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普遍存在孤立的、自我封闭的特征,教师之间要形成一种合作文化具有很大难度。在课例研究中,每位参与的教师都有自己相应的责任,同时,教师可以借助他人的教学来反观自身,在与他人交流、切磋、研讨的过程中,不断更新自身理念,拓宽视野,从中获得进步,这是一种互惠共赢的效益。而教师在这种互动合作中,也能加深对合作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形成一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交流、共同提高”的专业生活方式——专业发展的共同体,而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形成又能促进教师的发展。
理念决定行为,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课例教学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让教师一起探讨、审议课程的设计,让教师在经验与理念的交锋协调中,重新整合教育经验,进而提升民办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石素果.在园本教研中引领教师专业成长[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4(1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