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了解,所以理解
2019-09-10闾蓟敏
前几年,我担任学校德育处主任,负责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常常与一些犯错误的学生及其父母交流。这些孩子出现的问题不同,但原因却很相似:成长道路上爱的缺失与错位,缺失温柔、温暖、包容、踏实、有原则而无条件的父母之爱。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孩子们往往既没有安全感和自信心,又没有责任感和自控力,学习上障碍重重,生活中依赖多多,与家长、老师难以沟通,甚至与同学的人际关系也比较紧张。
我最强烈的感受是,如果孩子从出生起,就有专门的政府机构或公益组织教年轻父母如何做父母,孩子一定不会是今天这样的。时间不等人,孩子们的成长也不能等待,于是我毅然辞去学校行政职务,回归到普通班主任的岗位,以班级为平台,开设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成为智慧型的家长。
很少有父母不爱孩子,但真的会爱吗?这个世界上一心一意为了孩子好、最在乎孩子的两个人(特别是妈妈,常将孩子当成人生的全部),有时却无意成为伤害孩子最深甚至亲手毁了孩子的人,以爱为名而酿成的悲剧每天都在上演,为什么呢?
因为不了解,更不理解。
家长学校第一课,我以“因为了解,所以理解”为题,旨在引导家长换位思考,了解乃至理解成长中的孩子。我从开学以来学生们出色的表现说起,从家长们的眼神中,我同时读到了高兴与怀疑。高兴是人之常情,怀疑也在我的意料之中,因为这些在中考中不算优胜者的孩子,自然不是“别人家的孩子”。
我说:“孩子们如此优秀?是,真的是!只要你愿意信任他们,提供平台,给予指导,他们会有令人惊喜的表现。当然,孩子们也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例如,作业马虎,字写得潦草;作业没有抄全,漏做了;书忘记带回家,作业无法完成;试卷落在家里,第二天没法交了;上课走神,被点名起来回答问题,不知道老师问的是什么;咬指甲,咬手指头,弓着腰,跷二郎腿,晃腿……面对种种小问题,有时,我眼神示意;有时,我个别批评;有时,我悄悄提醒;有时,我促膝谈心。在我看来,这些都很正常,人无完人,他们是孩子,是允许犯错的;也正是在改正错误中,他们在不断成长。”
其实冷静想一想,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谁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需要自我完善。在社会越来越复杂、教育越来越功利、人们越来越焦虑的时代,老师和家长都需要回归教育的本真,努力成为智慧的人,这样才真正有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让他们拥有幸福的人生。
我设计的第一个互动环节为:请各位家长简要地写一写,你了解孩子吗?了解些什么呢?
10分钟后,粗略统计:所有的家长最为了解的是学业成绩,例如中考分数、期末考试年级排名等;70%左右的家长认为自己不大了解孩子,了解的内容局限于基本信息,如身高、体重、生日、喜欢吃什么等;20%左右的家长认为自己比较了解孩子,了解的内容有孩子的朋友有哪些、常玩什么游戏、听什么音乐等;10%左右的家长诚实地写上“基本不了解孩子”,纸上一片空白。
我设计的第二个互动环节为:请各位家长写出孩子的10个特点。结果有些出乎我的意料。50名家长,竟有10名家长列举的都是孩子的缺点,如学习不自觉、脾气暴躁等;仅有4名家长列举的孩子优点多于缺点,如懂礼貌、喜欢运动等;其余36名家长列举的孩子缺点多于优点。
我坦率地表达了我的惊讶,并举例说明:在普通父母眼里,孩子的缺点永远大于优点;在智慧父母眼里,孩子没有绝对的优点、缺点,都是特点。父母眼中的缺点,只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显现出来的特质,它的存在,也是成长的问候。
接着,我努力深入浅出地阐释15—18岁高中生经历青春期急剧发育之后,进入相对稳定又渴求独立、感情敏感的阶段而出现的共性成长特征: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自我概念的形成、自我评价的深化、价值观的初步形成和自治需求表现。
但这些都还只是高中生共性的成长特点,每个孩子成长于不同的原生家庭,都是独特的生命体,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家长与高中阶段的孩子相处,遵循哪些原则呢?我提出如下建议:
关心孩子。很多父母眼中只有冷冰冰的分数,没有活泼泼的孩子;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分数排名,不大关心孩子的情绪、心理、个性等;而作为家长,恰恰应该关心的是后者。
尊重孩子。高中生渴望父母能平等交流,共同商量,民主决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里,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兴趣爱好、喜怒哀乐。
赏识孩子。用赏识的目光发现孩子的优点,而不是用放大镜寻找孩子的弱点,更不能总是拿别人家孩子的长处来比自己家孩子的短处。孩子需要有原则的包容、发自内心的认可和恰如其分的鼓励。
目标合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每个父母共同的期望,但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要合乎实际,设立的发展目标要合理。期望值过高,只会给孩子造成精神负担,而遭受一次又一次打击的孩子只会变得越来越自卑,甚至会出现心理问题。家长给孩子设立的发展目标应该是循序渐进的,从踮起脚尖就能够着,到努力跳一跳才能够着。
家庭和睦。在温馨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会有足够的安全感;获得爱和尊重的体验的孩子,会身心健康、性格开朗、积极阳光。
最后,我与家长分享了自己身为 “空巢老人”(孩子在外地读大学)的切身感受——陪伴孩子走过高中岁月,是一种幸福!
因为这是与孩子彼此理解、加深情感的时光,是与孩子同甘共苦、并肩作战的时光,是与孩子共同成长、创造未来的时光。更因为从孩子踏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她、他、他们,就不再属于我们,他们会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感情、自己的小家、自己的世界;而我们只能看着孩子的背影渐行渐远……
正如龙应台在《目送》中所写,“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当家长真正了解了孩子,就会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就能接纳、包容,就会淡定、从容。那时,家长会发现,自己变了,孩子变了,与孩子的关系变了,而且,一定是越变越好……
家长学校第一课后,家长们及时反馈,给予我源源不断的动力。一位家长说:感谢闾老师安排的一场特别精彩、发人深思的家长会,从中让我受益匪浅。正如老师所说,孩子在一天天长大,已经不再是那个懵懂无知的小孩子,有了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实际行动方面的规划,而我作为家长还没有适应孩子的长大,总是安排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一些事情,这也总是引起孩子的一些抵触情绪。所以要学会如何与孩子相处。老师今天真的讲到心坎里去了,事情商量着做比要求着做事半功倍,多听听孩子的心声而不是自己一味地唠叨,有利于亲子关系的融洽,肯定孩子,给予表扬是奠定孩子更加自信的基石……“因为了解,所以理解”,现在的我更能深刻理解这8个字的意义所在,学着做好一个合格的充满爱的家长!丫头也说收获满满。感恩遇见,我们一起努力。
教育,需要老师与家长共同参与。我一直认为,班主任老师作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应该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家长成为智慧的家长。班主任老师与家长之间最好的状态:同心,都希望孩子成人成才;同向,教育理念统一;同行,相互理解与支持;同力,互为后盾,砥砺前行!
闾蓟敏 江苏省南通市第二中学班主任、语文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曾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江苏省先进工作者、江苏省“五一”劳动獎章、江苏省首届十佳师德模范、江苏省“三八”红旗手,南通市市政府园丁奖、南通市师德标兵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