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文本阅读中的儿童诗歌教学策略
2019-09-10王蔚
王蔚
儿童诗歌作为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文体,无疑是培养文字感悟、丰富情感的最好媒介和选文资源。它在多文本阅读教学的探索实践中也是不容忽视的。如何在多文本阅读视野下有效进行儿童诗歌的教学呢?
策略一:有效结合课内外阅读资源,活用新教材
1.灵活使用新教材,巧妙重组整合
语文教材当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因此,在进行儿童诗歌的教学时,教师要创造性地利用这些文本资源,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重组与整合。
一位教师在教学《有趣的儿歌》一课时,就对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当中的儿歌进行了合理筛选重组,在引导学生朗读儿歌的基础上感受儿歌的不同类型。
15页的《谜语歌》:“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水中都不见。”这种由谜面和谜底组成的儿歌我们称它为谜语歌。
35页的《绕口令》:“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四十不是十四,十四不是四十。”教师引导:“读这首儿歌容易吗?”“是呀真不容易,因为它是一首绕口令,绕口令像谜语歌一样也是儿歌的一种类型,绕口令也叫急口令、拗口令。”
82页《比尾巴》:“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像这样有问有答的儿歌,我们叫它问答歌。
待学生熟读后自然引出诵读这三类儿歌的益处:读谜语歌要一边读一边思考,这样才能把谜底猜出来(板书:动脑筋);经常练习读绕口令可以锻炼我们的口齿,让我们的小嘴巴变得越来越厉害(板书:练口齿);从问答歌的一问一答中,我们能学会很多知识(板书:学知识)。
2.找准衔接点,架设阅读桥梁
进行教学设计时如果抓住衔接点,便于做到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结合。衔接点如何抓?以文本内容为依托,给学生以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能够自主阅读,从而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量。教学中,执教教师就很好地抓住了“利用教材中的现有文本,学生已对三种儿歌类型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个衔接点,适时为学生搭建课内通向课外的阅读之桥。
(1)拿出书页,自由朗读课外儿歌《月亮》《浪花》《上山下山》。
(2)这三首儿歌的主人公因为贪玩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谁愿意做个有爱心的孩子把它们送回家?
在这里,教师强化阅读的主体,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给儿歌分类,既巩固前面所学内容,又从课内延伸至课外,拓展了学生的阅读空间。
策略二:教学层层递进,探求可行性路径和方法
儿童诗的教学要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局限性,教师在教学时要寻求可行性路径和方法,讲求递进式的教学思路,做到立足学生基础,让学生循序渐进地阅读。以二年级《儿童诗里的声音》一课教学为例。
1.利用选文,体现层次性
本节课共选取了五首儿童诗《四季的脚步》《蛋》《雪》《伞》《夏日音乐厅》。这五篇选文根据文本自身特点和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精心安排,有序呈现,层层递进。
(1)《四季的脚步》篇幅较长,涉及的句型也较复杂,内容也较其他几篇理解起来有难度。因此,这首诗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拟声词”的概念。
师:首先我们来欣赏一篇有声有色的儿童诗——《四季的脚步》,认真听老师读,我们一起到诗中去寻找最美妙的声音。(教师读)
师:听了老师的朗读,你找到了哪些声音,谁来说说?
生:丁冬,丁冬;知了,知了;刷刷,刷刷;呼呼,呼呼。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表示声音的词语。像这些模仿声音的词语,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拟声词”,也叫“象声词”。
(2)《蛋》这首儿童诗虽然短小,但是生动活泼,童趣十足。很适宜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在对比诵读中理解,拟声词使儿童诗变得生动、有趣。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首特别有趣的儿童诗《蛋》,谁愿意把这首小诗读给大家听?
师:谁找到了这首诗里藏着的拟声词了?(啪嗒、啊、哈哈)这三个拟声词,让你想到了什么画面?
师:去掉这些拟声词,会有什么不同呢?男生读一读,女生再来读一读。(生读)
师:这样一比较,我们就可以发现拟声词在诗中的作用真不小,它可以使我们的儿童诗变得生动有趣,让我们读后有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觉。
(3)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教学的本质就是“让学”。多文本阅读,也意味着教师须让学于生,让思于生,让议于生,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静心默读,潜心思考。因此,接下来《雪》《伞》《夏日音乐厅》的学习教师出示阅读提示让学生自主阅读。
ɑ.自由朗读三首儿童诗,用横线画出诗中的拟声词。
b.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诗,和同桌说一说从拟声词中想到了什么画面。
c.全班交流自读成果。
2.选择教法,体现递进性
进行儿童诗的教学除了让学生习得阅读策略、领会儿童诗的特征、体会表达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儿童诗里的声音》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勾画、品读拟声词,想象不同的画面;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儿童诗中运用拟声词的趣味,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儿童诗的兴趣。
整节课的教学呈现了由“扶”到“放”,走向自主的过程。在从“扶着”学习《四季的脚步》《蛋》直到“放手”学习另外三首,教师在“扶”“放”间较好地把握了尺度,“扶”之有效,“放”之到位。“扶”学时由浅入深、化难为易,“放”学时充分信任,注重交流。可以看出,教师都在致力于让学生在“阅读”中“學会阅读”。这个过程中学生收获了乐趣、收获了成功。
策略三、依托文本资源,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
“天真的儿童天生就是诗人。”儿童诗歌符合儿童的语言特点,结构简单,便于模仿。而多文本阅读教学这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能很好地弥补单文本教学的不足,助力学生进行语言学习。
1.创设情境,学编儿歌
鉴于一年级学生识字写字量有限,《有趣的儿歌》一课,教师根据学生语言发展规律,结合本节课所学儿歌特点,为学生创设了一定的语言情境,设计了适当的语言训练。
师:同学们,明白了儿歌的特点、类型,我们也来试着编一编吧,看看谁是编儿歌的小行家。这三种类型的儿歌,可以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编一编,也可以每种都试着编一编。同桌可以合作,互相说一说。
2.发挥想象,创编童诗
当学生借助文本对儿童诗已有所感悟时,教师就要挖掘他们语言创造的潜在能力,让学生在记录生活、发挥想象中创编儿童诗,展现学生眼中的人与自然、人与生活的诗意。二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汉字积累,《儿童诗里的声音》中教师鼓励学生用笔进行表达,让学生进行儿童诗的创作,促使学生的语言发展有一个质的飞跃。
师:同学们,拟声词可以是动物的声音,也可以是自然现象的声音,还可以是事物的声音,甚至是人发出的声音。下面我们也来当当小诗人,用上你喜欢的拟声词,来仿写几句小诗吧。看谁想象丰富,创编的有趣。当我们把想象创编出的诗句连起来,一首首妙趣横生的小诗就应运而生了。
总之,在多文本阅读视野下采取有效的策略进行儿童诗歌的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我们在坚守语文课程核心价值的同时,和学生一同感受多文本阅读的魅力。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乡市卫滨区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责任编辑 张 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