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策略探究

2019-09-10王道相

教育界·A 2019年11期
关键词:习题课解题教学高中数学

王道相

【摘要】在高中階段数学学习至关重要,目前,素养教学是各学科重要的教学方式。高中数学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教师教学的难点,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因此,教师要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在教学策略上要结合新课改和核心素养的内容,使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得到综合素质的提升。本文将探讨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习题课;教学策略

传统教育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只关注学生成绩,教学方式单一,以例题讲解、反复训练为主,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而高中数学知识难度较高,很多学生对知识不能有效的理解,所以成绩得不到提升,素养也没有得到培养,影响其未来发展。因此,在当前教学中,教师要以素养教学为指导方向,重视引导学生,让学生参与到数学知识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数学素养。

一、做好课前授课准备,合理选择练习题

课前,教师要先熟悉习题大纲和学习目标要求,再把学生课后的练习题进行归类整理,逐一解析,这样在为学生答疑解惑时才能游刃有余。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要做到边改边记录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并根据作业中出现的难点,应用启发式、引导式教学,让学生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使他们既能获得成就感,也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例如,练习关于“集合”的习题时,学生需要熟悉并掌握基本概念知识。教师选择练习题时,首先要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去选择;其次要根据各班实际情况选择难度适宜的习题,这样才能达到练习效果;再次要找出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习题让学生练习,不一定非要很多,而是要精益求精;最后要回归书本,紧扣教材内容。万变不离其宗,考试题不会脱离书本知识,教师要用问题作为习题导向,提高学生分析探究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探究解决办法。通过这样的方式锻炼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把问题叠加起来,从不同的视角剖析问题、攻克难题。

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有效提高学习质量

高中数学知识难度较大。因此,教师要合理布置习题,既要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要让他们信心十足去解答问题,要想办法让学生开动脑筋。数学题变幻莫测,解题思路各不相同,当学生提出异议时,教师要及时、合理地引导,使学生豁然开朗。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式、认知水平不尽相同,要想让每个学生都能收获知识,教师就要把习题分为阶梯型和层次型,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解题速度,向最高层努力,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数学教学水平。

综合应用题涵盖的知识内容较多,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要把题由单一转变为综合,用一题多解模式引导学生思路,帮助学生克服做这类题型的恐惧心理。例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求以一点为圆心且与一条方程已知的直线相切的所有圆中,求半径最大的圆的标准方程。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数形结合的思维,需要学生作图或根据经验解题。

解法一:首先分析题目中的圆与直线的性质,观察直线的坐标,发现可以写成 m(x-2)-(1+y)=0,说明该直线过某个定点,此定点作为切点时,圆的半径最大,此时利用求到的半径,再根据圆心坐标,解出圆的标准方程。此种解法要求学生思考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并根据切点和圆心间距离计算出圆的半径,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让学生形成点与直线体系的构建,这样便能辅助学生解题。

解法二:除使用数形结合方法外,还可以用不等式法解题。题目中需要求出半径最大的圆,就可以从不等式的原理入手求解。本题已知直线的一般方程和圆心的坐标,就可以用未知量 m 表示出距离 d,经过化简得到 d,注意此时取等号的条件,得到的 d 就是圆的半径,就可得出圆的标准方程。此种方法需要学生熟悉不等式的应用,并掌握不等式的成立条件。在遇到几何问题求最大值、最小值等,就可以考虑使用不等式解题。

通过这样一题多解的方法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注重题后评析,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教师对学生的习题解答情况进行评析,可以帮助学生厘清思路,提升思维、分析能力。当然,教师也不能就题论题,而要加以延伸,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更深的含义,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等能力,使他们将知识融会贯通。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在评析后进行系统的总结归纳,把解题规律、易出错的题整理出来,活学活用,变通地去解题,有效提升数学水平。例如,若存在一点 P 在以坐标原点为圆心的圆上,则求该圆在点 P 处的切线方程。这道题主要考查切线方程的知识点,需要学生知道几种常使用的直线方程,如点斜式直线方程、两点式直线方程等。教师在讲解此题时需要判断是否有多种解法,并提示学生,这样能让学生学会多种方法解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他们的解题效率。

解法一:已知题目中的圆以坐标原点为圆心,则连接坐标原点与P点构成一条直线,所求的切线斜率与该直线斜率乘积为-1,此时利用题目中已知的两点坐标可求出切线斜率,又因为 P 点在切线上,就可以利用点斜式方程解法,求出切线的方程。此种解法需要学生知道垂线的斜率乘积为-1,也要判断两点的位置关系。

解法二:已知题目中的图形是由一个圆和一条直线构成,其中圆是以坐标原点为圆心、过定点的圆,直线则与圆交于一点,此时可以计算出圆的标准方程,并设切线与 x 轴的交点为 Q,根据相似关系可以求出 Q 点坐标,利用这两点坐标,就可以计算出两点间距离,由此解出切线方程。

四、进行单元整合,提升学生数学整体意识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使学生获取即时的能力;要让学生将学习中获取的知识和素养完全吸收,还需要安排学生实践,进行单元知识整合,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整体意识,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提高。例如,教师对于《三角函数》这一章进行整合时,让学生理解三角函数图象中角和弧度的关系,引导学生形成一个整体性思维结构,这样学生就能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完整,建立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五、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下,要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教学策略上要从数学核心素养的内容出发,使学生建立数学抽象和数学建模的认识,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锻炼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能力,进行单元整合,让学生的数学素养在实践中得到练习,使学生通过练习各类题型有针对性地突破自己薄弱环节,把知识点吃透、学透,从而有效提高数学素养,实现自身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刘方宇.高中数学教材例习题探究学习的理论研究[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7):80.

猜你喜欢

习题课解题教学高中数学
巧用一题多变提高地理习题课教学的有效性
中学数学中的解题教学及案例分析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探讨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变式训练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题海无边,方法为船
如何上好化学习题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