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渗透

2019-09-10朱宁

教育界·A 2019年11期
关键词:识字教学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朱宁

【摘要】课堂是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而语文课堂是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我国不断强调文化自信,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在课堂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随着西方文化的引入,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于是加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国民意识成了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本文将小学识字教学作为传播传统文化的切入点,探讨了把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课堂中的策略,旨在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文学素质,增强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统文化作为千百年来我国历史的重要见证,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对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进行继承和弘扬,探究传统文化背后的道德理念,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基础,指明未来发展方向。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学习传统文化,然而对传统文化最好的渗透还是来自语文课堂的教学,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识字教学渗透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也能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我们应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利用传统文化来不断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让新一代年轻人在传统优秀文化的影响下,增强提高爱国意识,从而为我国的文化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一、中国汉字

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较长、涉及地域较广的文字之一,汉字的出现和发展促进了中国历史的进步,也对世界的文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字最早形成系统可能出现在商朝,甲骨文就是当时文明高度发展的特征之一,甲骨文被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然后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汉字逐渐演变成了我们如今使用的文字样式。汉字使用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从来没有间断过,汉字的出现把中国历史以文字的方式记载下来,对中华文明的传承有着重要作用。汉字有表意字和象形字,以象形字为基础,最终发展为表意字,并不断地增加了许多造字方法,如会意、形声等。

二、识字教学是传统文化渗透的切入点

认识字是我们进行语文学习的第一步,如何更好地进行识字教学,并通过识字教学渗透传统文化呢?我们首先从汉字的形和义着手进行识字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给大家介绍汉字的起源,通过对新学字的结构进行分解,让学生更加明白该字的含义;通过该字对其背后的文化进行探索,以字为切入点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例如,在教学“尚”字时,教师可以对其进行成语教学。“礼尚往来”这个成语,很多学生常常会写成“礼上往来”,那么我们就要探究这个成语背后的含义。原来这个成语出自《礼记·曲礼上》,“礼尚往来”的意思是说,我们人和人之间互相往来,你给我一个苹果,我也要给你一个苹果,“尚”代表着注重的意思,而不是上下的意思。通过成语学习,学生不仅能学会新汉字,还能了解词语背后的传统文化。在识字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字的含义进行讲解,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的渗透中,培养学生的高尚品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在生活化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源于我国古代人民的历史生活,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一些生活现象中寻找传统文化的痕迹,并通过识字教学引入课堂,这是传播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小学生活泼好动,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师应通过设置生活化教学情境,在课堂上利用生活化教学手段,讲一些生活故事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例如,在教学“羊”这一新字时,老师可以给学生讲亡羊补牢的故事,并准备一些教学素材,如狼和羊的玩偶,辅助教学。教师通过拿出羊的玩偶让学生观察羊的头部,让学生看“羊”这个字是不是很像“羊”的正面和犄角组合,从而加深学生对“羊”的立体记忆。此外,“羊”也是我国十二生肖中的一种,教师可以通过联系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十二生肖,在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由此可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学模式,不断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拓展传统文化知识,进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水平。

四、在识字过程中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

教师可以对一些字进行扩展,在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例如,在教学“端”这个字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端午节这一概念的输出,让学生了解我们中国的传统大型节日,了解其背后的深刻历史意义。受西方文化的冲击,我国的民俗节日逐渐被淡化,而教师通过引入端午节这一节日概念,能让学生了解传统民俗,使其树立爱国意识。再如,在教学《元日》这一古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入春节的文化,让学生在学会新字的基础上,深刻理解我国传统文化。

五、让学生在字词朗读中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传统文化不是一种固定的知識体系,它囊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文化不一定要有故事载体,也不一定要有存在形式,它有可能只是一种文化情感。在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朗读帮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新字进行大声朗诵,并通过词组搭配,让学生沉浸在朗读中,感受文字的神韵,从而不断地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朗诵一些朗朗上口的词句、成语、古诗文,是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最直接的方式。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诵中,学生会慢慢理解文字的含义,日积月累,会深刻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六、结语

在语文课堂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对每一个新字进行文化探索,寻找字背后蕴含的文化底蕴,然后在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知识储备。传统文化有助于语文课堂的开展,教师应在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人文素养,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语文教师应充分准备课堂内容,有效地进行传统文化的知识传播,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感悟传统文化,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柯玲琴.如何将传统文化的精华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6):117.

李顺昌.浅谈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9(19):43-44.

雷有梅.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研究[J].学周刊,2019(21):55.

猜你喜欢

识字教学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试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