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9-09-10刘迎华

教育界·A 2019年11期
关键词:兴趣培养教学方式小学语文

刘迎华

【摘要】在小学的教育课程中,语文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语文教学乃是其他科目教学的重要基础,而且是学生形成语言表达、情感抒发及文字运用等能力的重要基础。但因为小学生年龄较小,其在学习期间缺乏自制力及专注精神,所以教师应构建趣味课堂,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教学效果的提升。本文以小学语文为中心,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兴趣培养;教学方式

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语文是现代每个中国学生必须要学习的课程,人们在平时生活中,除了安全需求和温饱需求以外,也有对交流和阅读的需求,交流是精神的表现,人们通过交流可以宣泄内心的压力和负面情绪,进而使身心回归到一种放松的状态。而世界的文明也都是依靠文字流传下来,历史、科学、艺术、文化的传承都离不开文字,可以说如果没有文字也就没有了文明。而对于学生来说,首先,语文学习是各科学习的基础,很多学生数学看不懂题目、英语不理解段意,其根本原因在于语文没学好;其次,语文学习是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最后,语文的学习将会伴随学生的一生,语文学习涵盖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分别对应理解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字感悟能力、文字书面表达能力,这四方面能力关系到学生一生的成长。综上所述,语文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密不可分,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

一、培养阅读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积累中,数不胜数的书籍被传承下来,而我们的精力、时间都十分有限,学生需要学习的古诗、文言文、文章和写作内容太多,因此,我们只能筛选出一部分进行教学。以古诗為例,诗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对我们了解历史、了解古时期中国的文化传统有着极大的帮助。而中国目前收录下来的古诗数量在5万首左右,如果每天学习一首古诗,那么需要一百多年的时间才能够学完。古诗的数量如此众多,但是仍然还有许多学生抱着唐诗只有三百首这种错误的概念。

从古至今,历史上记载下来的每个故事都是一种文化和智慧的体现,而学生通过学习相关的文章就能从中吸取经验、理解道理。例如,王安石的《伤仲永》告诉我们,即使天资聪慧也要努力付出;而阅读了莫泊桑的《项链》我们知道,人不应该贪慕虚荣。因此,阅读对一个人的素质养成有着很大的帮助,而素质也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进而影响自己的人生。

犹太人有一句话,叫作一箱书籍比一箱黄金更具有价值。书籍即是知识,知识即是力量,但是当前中国虽为大国,人们的阅读量却是十分少的,每年人均阅读量约4本,而韩国每年的人均阅读量是中国的3倍,日本每年的阅读量是中国的10倍,以色列每年的阅读量将近中国的15倍。由此可见,中国的年平均阅读量是十分少的,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和中国对阅读的不重视。在德国,人们很重视亲子阅读,据统计,有81%的德国人每天都会陪孩子阅读或者给孩子讲睡前故事;而在俄罗斯,阅读更是一种习惯和享受,几乎在哪里都能看到读书的俄罗斯人。然而在中国,受应试考试的影响,学生下意识地认为学习是为了考试,因此,学生一旦毕业走向社会不需要考试后,便不会再进行阅读,从而导致中国年均阅读量的下降。

由此可见,提高学生兴趣尤为重要,其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保证我国历史文化的传承。

二、培养学生学习小学语文兴趣的方式

1.脱离传统,生动教学

在传统的教育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一般会重点讲解考试会考的内容,如古诗、文言文等,并且教师会要求学生背下来,而遇到考试不会考的内容就简单讲,甚至不讲。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考试合格,但是也带来了副作用。当教师不重视那些不需要考试的知识时,学生会跟着效仿不重视那些知识,并会形成一种学习只是为了考个好成绩的错觉。而当学生离开学校不再需要考试时,就会直接停止学习,不再进步。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缺乏兴趣。而学生缺乏兴趣的原因源于教师错误的教学方法。因此,想要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就要从学习的目的出发,首先要坚决杜绝以成绩决定一切的错误想法,成绩重要但是仅供参考;其次可以以语文内容为基本,以生动的教育方式来吸引学生,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有趣的语文课堂,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最后一分钟》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朗诵比赛。小组讨论可以促使学生自主进行思考和理解课文的内容,小组合作朗诵的方式可以使学生产生责任感和团队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而适当的竞技可以有效地带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利用多媒体,改善枯燥记忆

小学生尽管已经步入学习阶段,但本质上还是处于儿童时期,想让他们对一件事情保持持续深入的探索状态,就要让他们对这件事情感兴趣,很多教师在这一方面的不足就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进行传授,不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导致整个教学过程单调枯燥。其实这种情况发生的大部分原因是教学顺序产生了问题。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一般由晨读、授课、练习组成,而授课一般分为朗读、讲解和抄写。相关研究表明,青少年采用重复记忆的方法更有效,而青年以后采用联想记忆更为有效,但是对于教育来说,虽然学生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记忆,但这也会让学生感到枯燥,降低其学习的兴趣。因此,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积极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以丰富学生的信息量,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例如,在讲解杜牧所写的《清明》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动画,将诗中所讲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样子形象地展露出来,使学生在重复记忆的同时,能够联想到诗中悲凉的场景,从而改善学生感到枯燥的问题。

三、结语

在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不断记录和分析,与其他教师一同探讨交流,借此摸索出适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改善教学的枯燥性,为社会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曹光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6):145.

罗晓丽. “班班通”让农村孩子更爱语文课——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点滴谈[A].教师教育论坛(第五辑)[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

猜你喜欢

兴趣培养教学方式小学语文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高中生物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探讨
灵动指尖的艺术
扩展阅读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