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儿童求新心理品质发展现状及教育建议

2019-09-10刘伟杰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2019年10期
关键词:江苏省儿童

【摘 要】对江苏省13602名9 ~ 18岁儿童的求新心理品质进行调查发现,江苏省儿童求新心理品质整体发展状况较为乐观,略低于全国儿童平均水平。在求新心理品质的内部结构上,江苏省儿童的休闲娱乐求新和思维方式求新水平高于全国儿童平均水平,日常生活习惯求新水平略低于全国儿童平均水平。此外,年龄、性别、生活满意度、家庭生活方式、城乡区域都对江苏省儿童的求新心理品质发展存在影响。

【关键词】江苏省;儿童;求新心理品质

【中图分类号】G44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80-0018-04

【作者简介】刘伟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南京,210097)硕士研究生在读。

一、问题提出

求,即追求、探求、寻求,求新是对新事物的探求或追求,表现的是一种倾向,而不是一种能力。在教育学领域,求新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积极心理品质,在心理学领域,通常用“创造力”这一说法来表述。前者更强调对新事物的接纳和探求,后者则强调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或过程。

心理学对创造力的研究较为丰富。关于创造力的研究始于西方,在测量方面较为著名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编制的“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创造力测验”。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和儿童发展的需要,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越来越重视对创造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创造力的结构、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创造力发展的影响因素、创造力的测量及培养等方面。俞国良的研究表明,创造力与个性之间关系密切;武欣、张厚粲的研究倾向于从认知的层面来研究创造力;贾绪计、林崇德的研究指出,在创造力的发展心理学取向上,人们关注创造力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强调早期经验、家庭、学校等因素对创造力发展的影响。此外,也有部分相关的实证研究,如沃建中等人采用自编问卷的方式对青少年的创造力进行研究;王子宜通过问卷对720位上海地区小学五年级到高中一年级的青少年进行创造力研究;张凯歌对济南市某两所中学275名初中生进行为期三年的跟踪,分析7 ~ 9年级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趋势及性别差异。

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江苏省13602名9 ~ 18岁儿童求新心理品质的发展状况进行调查。求新心理品质包括三方面:休闲娱乐求新、日常生活习惯求新和思维方式求新。

二、江苏省儿童求新心理品质的基本情况

江苏省儿童的求新心理品质发展状况与全国儿童基本一致,整体表现较为良好,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休闲娱乐求新发展水平最高,思维方式求新水平次之,二者均高于全国儿童平均水平;日常生活习惯求新的发展相对最弱,且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江苏省儿童的求新心理品质发展随年龄的增长呈波动下降趋势,10岁是重要节点。

整体来看,江苏省儿童求新心理品质均值在10岁达到最高后随年龄的增长波动下降(全国为11岁),10 ~ 12岁和14 ~ 16岁是两个下降较急速的阶段,自17岁后开始趋缓(见表1)。胡卫平、林崇德等人的研究表明英国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下降发生在14岁;Claxton等人的研究表明12岁可能是青少年创造力发展的低谷,均与本研究结果有一致之处。其中,休闲娱乐求新和日常生活习惯求新水平都随年龄的增长波动下降,而思维方式求新水平则随年龄的增长波动上升。

2.高中是江苏省儿童求新心理品质发展的薄弱阶段。

江苏省儿童求新心理品质发展水平随着学段的增长呈下降趋势,与全国儿童的发展趋势一致。各学段儿童的求新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小学儿童求新水平最高,高中儿童相对最薄弱。其中,休闲娱乐求新和日常生活习惯求新水平都随学段的增长呈下降趋势,而思维方式求新水平则随学段的增长呈上升趋势。

3.男女生求新心理品质的整体发展基本持平且各有优长。

江苏省儿童在求新心理品质上的性别差异非常显著。男生的日常生活习惯求新和思维方式求新水平均优于女生,女生的休闲娱乐求新水平略优于男生。

4.生活满意度是影响儿童求新心理品质发展的重要因素。

不同生活满意度儿童的求新心理品质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对生活很满意的儿童求新心理品质明显优于对生活不满意的儿童,与全国儿童在不同生活满意度上的特征一致。此外,对生活很满意的江苏省儿童与全国儿童的求新水平基本持平,但对生活不满意的江苏省儿童的求新水平均值低于全国儿童均值。在休闲娱乐求新和日常生活习惯求新上,对生活越满意,儿童的求新水平越高;在思维方式求新上则呈相反趋势。

5.江苏省儿童求新心理品质的发展存在城乡差异,城市儿童更优。

江苏省不同城乡区域儿童的求新心理品质发展差异显著。城市儿童表现最优,县镇儿童次之,乡村儿童相对最为薄弱,与全国儿童表现一致。在休闲娱乐求新和日常生活习惯求新上,城市儿童优势明显,乡村儿童在思维方式求新上表现更佳。

6.原生健全家庭儿童的求新心理品质整体表现更优。

不同家庭生活方式对江苏省儿童的求新心理品质有影响,“和父母及祖辈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求新心理品质水平最高,“和祖辈生活在一起”“和父母一方生活在一起”的儿童的求新心理品質水平最低,这与全国略有不同,全国调研中,“和父母一方的新家庭一起生活”的儿童的求新心理品质水平最低。其中,日常生活习惯求新中,“和父母及祖辈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求新心理品质均值最高,在休闲娱乐求新和思维方式求新上,最高值出现在“和父母一方的新家庭生活在一起”的儿童中(见表2)。

三、教育建议

1.在关注儿童整体求新心理品质发展的同时,着力提升日常生活习惯求新水平。

“在当前和未来,发展每一个学生的创造力已经成为教育的核心使命之一。”江苏省儿童的求新心理品质发展水平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日常生活习惯求新水平最为薄弱,表现出短板更短的特点。求新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生活就是发展,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同样,儿童求新心理品质的发展也寓于生活之中,家长应鼓励儿童接触新事物,对于由恐惧或自卑引发的对新事物的抗拒,家长要耐心陪伴和解释,引导和等待儿童尝试。要细心观察儿童的求新想法或行为,用心倾听,支持儿童合理的新想法,切不可过于强调家长权威。

2.关注高中儿童求新心理品质的提升。

相比于小学和初中,高中生面临的升学压力更大,课业负担更重,学校应该在训练技能和传授知识的同时,为学生留出独立钻研的时间,将求新心理品质的培养纳入教学计划。此外,在教学方法上,要避免填鸭式教学,尽量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的新想法,支持他们的新尝试。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要配备专业的咨询教师,保证学生的新想法得到合理引导、关注和适当支持。同时,可以开展与求新心理品质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或开设相关课程。

3.尊重儿童在求新心理品质上的性别差异。

学校、教师、家长和儿童都应该认识到,求新心理品质不存在性别优劣,但男女生各有所长。对于由性别原因造成的求新心理品质方面的差异,首先要做到尊重,不盲目比较甚至贬低。其次,要发扬男女生在不同求新心理品质上的长项,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适当引导男女生互相学习。

4.提升儿童的生活满意度。

在家庭中,父母除了要在物质条件上关心儿童外,也要关注儿童内心的需求,通过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儿童感到安全、舒适。对于部分对物质条件感到不满、自信心不足的儿童,要培养他们乐观积极的心态,引导他们放眼未来,通过悦纳自我来提高生活满意度。在学校中,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舒适的校园环境也有助于儿童生活满意度的提高。

5.提供良好的家庭支持。

“一个理想的家不仅是住所,还是我们闯世界的据点。”父母不仅要保障儿童的物质需要,更要关心儿童心理品质的发展。应该尽量给儿童一个健全的原生家庭,注意家庭变化给儿童心理带来的影响,同时尽量多地陪伴儿童,父母双方共同承担起抚育儿童的责任。另外,还要注意家庭生活的细节,如父母应避免在儿童面前争吵;有时父母要把自己变成儿童,站在儿童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感受。

6.为乡村儿童提供相应的政策倾斜

在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下,要站在乡村儿童的立场上,给予他们政策上的倾斜。要充分利用好乡村特色,因地制宜地为乡村儿童设计相应课程,并配备师资,培养和提高乡村儿童的求新心理品质。在设计适合乡村儿童的心理活动或课程时,要体现求新心理品质的培养,要对乡村教师进行培训,使他们系统了解求新心理品质,并掌握相应的培养方法。另外,乡村学校可与城市学校按需合理结对,儿童求新心理品质表现良好的、有相关经验的城市学校,应积极向乡村学校分享经验或提供援助。乡村留守儿童是需要更多关注的群体,要对留守儿童的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使他们了解这部分儿童的心理特点,掌握应对策略。留守儿童父母也应定期通过电话、书信、视频等方式积极参与到提高儿童求新心理品质的行动中来。<\\Ysc01\d\江苏教育\2019年\心理\05\KT1.TIF>

【参考文献】

[1]董奇.儿童创造力漫谈[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1):33-39.

[2]俞国良.论个性与创造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83-89.

[3]武欣,张厚粲.创造力研究的新进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13-18.

[4]贾绪计,林崇德.创造力研究:心理学领域的四种取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1-67.

[5]沃建中,王晔辉,刘彩梅,等.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2009(3):535-539.

[6]王子宜.學生创造力现状与培养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6.

[7]张凯歌.初中生创造力的发展趋势及其与认知需求的关系:学校气氛的调节作用[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

[8]胡卫平,林崇德,申继亮,等.英国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2003(5):775-777.

[9]CLAXTON A F,PANNELLS T  C.Develop- mental Trends in the Creativity of School-age Children[J].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2005(4):327-333.

猜你喜欢

江苏省儿童
因为喜欢儿童 所以儿童喜欢
吃火锅的发现
好办法
2017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信息表
2017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信息表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
留守儿童
让人无法理解的儿童
六一儿童
江苏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选送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