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儿童包容心理品质发展现状及教育建议
2019-09-10周亚文
【摘 要】对江苏省13602名9 ~ 18岁儿童的包容心理品质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江苏省儿童的包容心理品质整体发展薄弱,低于全国水平,亟须关注。在各自然项上呈现以下特点:12 ~ 15岁是儿童包容心理品质发展的关键期;高中生的包容心理品质发展最为薄弱;男生较女生表现偏执;对生活基本满意和不满意的儿童在包容心理品质上无差异;家庭结构欠佳的儿童整体表现偏执;区域差异显著,其中乡村儿童包容性略差。
【关键词】江苏省;儿童;包容心理品质
【中图分类号】G44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80-0007-04
【作者简介】周亚文,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南京,210097)硕士研究生在读。
一、问题提出
本研究将包容等同于宽容,指对别人行为或判断自由的包容,对个人或普遍认可理由、观点的不同意见的容忍。包容不是软弱,不是不批评,更不是无原则和取消差异的“圆滑”。包容不意味着包容一切,而是有界限地包容。包容的前提建立在人与世界的多样性、真理的相对性与人性的多面性的认知基础上,它有利于超越狭隘的自我中心而向他人敞开,理解和尊重他人、社会、世界。所以,包容是一种美德,是个体由自我走向他人、社会、世界的认识前提。为了了解当下儿童整体的包容心理品质发展情况,课题组对江苏省儿童的包容心理品质展开调查。
目前对于包容的研究集中在对包容性的研究上,涉及发展经济学、社会学和文化学领域,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都较丰富。教育领域对包容心理品质的研究始于品格教育,侧重理论。心理学领域对包容的关注始于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其中以孟万金团队的相关研究最具代表性。2009年编订的《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中的“节制”量表涉及包容心理品质;2011年修订的小学生量表中的尊重维度涉及包容心理品质;2016年修订的中学生量表中的律己维度涉及包容心理品质。但是,目前在发展性视角下以儿童包容心理品质发展状况为内容的实证研究依然鲜见。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对包容心理品质的测量主要从儿童对他人的意见接受度、交友态度和对固执的认识程度展开。量表包括5个题目,其中有3题涉及他人的思想、观点或意见的包容性,分别是“当我自己有理时,绝对不会让步”“我决定的事,不管发生什么新情况,都不愿意改变”“我是很有主见的人,谁也不能轻易说服我”;“我只跟自己喜欢的人交往,不喜欢的懒得理”涉及交友态度;“我觉得固执实际上是专一的表现”涉及对固执的认识。5题均为反向计分题,从“完全符合”到“完全不符合”为1 ~ 6分,分值越高,说明儿童的包容心理品质发展越好。以江苏省苏北、苏中、苏南22所中小学的1360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运用SPSS24.0数据分析软件,通过差异性检验发现,江苏省儿童的包容心理品质在各自然项上差异显著。
三、江苏省儿童包容心理品质的基本情况
江苏省儿童包容心理品质的均值是3.05分,是江苏省儿童七项心理品质中发展较为薄弱的一项,并且明显低于全国儿童包容心理品质的均值(3.16分),需要重点关注。
1.12 ~ 15岁是江苏省儿童包容心理品质发展的关键期。
江苏省儿童的包容心理品质在9 ~ 12岁呈上升趋势,这和马艳云的研究结果“四、五年级学生的宽容得分低于六年级”较为一致。但是,江苏省12岁之后的儿童包容心理品质呈下降趋势,其中12至15岁下降明显,并在15岁跌出3分水平。孟万金对全国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年龄研究也表明中学生和小学生差异明显,并认为“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小学生心理发展速度和分化程度远比不上进入青春初期及以后的初中生和高中生,因为进入青春期的学生心理处于‘急风暴雨’阶段。”16 ~ 18岁的江苏省儿童在包容心理品质上的变动幅度较小,均值保持在2.78分左右。和全国相比,除11和12岁外,江苏省儿童的包容心理品质发展水平在各个年龄上都低于全国水平。在变化幅度上,全国9 ~ 15岁儿童的包容心理品质变化趋势较平缓,高中阶段下降明显;相反,江苏省儿童在高中阶段变化平缓,12 ~ 15岁初中段却急速下降,需要重点关注(见表1)。
2.高中段是江苏省儿童包容心理品质发展的薄弱期。
从年段上看,江苏省儿童的包容心理品质发展水平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并且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的儿童在包容心理品质上的差异显著(见表2)。孟万金对律己维度中的宽容指标的研究表明,“小学生与中学生一样,都包含持重、宽容和謙虚3项,说明在小学阶段律已基本成熟,学生基本都能够管得住自己了。”在此基础上,课题组的研究进一步发现,江苏省初、高中生的包容性比小学生弱,这一趋势和全国发展水平较为一致。
3.男生较女生表现偏执。
江苏省儿童包容心理品质发展的性别差异显著,男生包容心理品质的发展水平显著低于女生,即男生较女生表现偏执。有研究表明,“在同样的条件下,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做出宽恕选择”,这一定程度上支持男生较女生表现偏执的研究结论。江苏省不同性别儿童在包容心理品质上的发展特点和全国一致,但江苏省男女儿童的包容心理品质均值都低于全国水平。
4.对生活基本满意和不满意的儿童在包容心理品质上无差异。
对生活很满意的儿童的包含心理品质均值最高,显著高于对生活基本满意和不满意的儿童。对生活基本满意和不满意的儿童之间差异不显著,并且均值跌出3分水平,表现较为偏执(见表3)。总体而言,江苏省不同生活满意度儿童的包容心理品质均值都低于全国水平。
5.家庭结构欠佳的儿童整体表现偏执。
生活在原生健全家庭中的儿童包容心理品质的发展水平明显优于其他家庭类型的儿童。“和祖辈一起生活”“和父母一方的新家庭一起生活”“和父母一方一起生活”的儿童在包容心理品质上的差异不显著,都表现为较偏执(见表4)。江苏省不同家庭类型儿童的包容心理品质发展趋势和全国一致,但整体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全国不同家庭类型儿童的包容心理品质均值都在3分以上,而江苏省除原生健全家庭类型的儿童外,其余均在3分水平以下。万增奎对江苏省76所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发现,“中小学生的家庭环境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特别是离异家庭、留守家庭、流动家庭的子女,其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6.区域差异明显,乡村儿童包容性略差。
城乡区域差异对儿童包容心理品质的发展影响显著,城市儿童的包容心理品质均值最高,县镇次之,乡村最低。江苏省儿童包容心理品质的整体发展趋势和全国一致,但发展水平低于全国,江苏省城市儿童包容心理品质的均值尚不及全國县镇儿童的水平,并且,江苏省乡村儿童的均值跌出3分水平,发展薄弱。
四、教育建议
根据上述研究分析,可以看出江苏省儿童包容心理品质的发展在年龄上存在关键期和薄弱期,并且性别、家庭生活方式、城乡区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重点关注儿童包容心理品质发展的关键期和薄弱期。
提升儿童的包容意识,关键在于调整儿童看待世界、理解知识、认识自身的基本观念,使儿童学会用包容的态度理解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摩擦、矛盾和冲突。“心理品质养成,实践比‘知道’重要”,相关研究也表明主题实践活动是儿童最喜欢的德育方式,“其中有33.34%的儿童倾向于‘实际锻炼法’,喜欢参与一些有主题的实践活动”。12 ~ 15岁是儿童包容心理品质急速下降的时期,高中阶段是发展最为薄弱的时期,所以,初高中教师要抓住该时期,不仅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有意识地引导儿童学会尊重他人、尊重不同的声音、和不同类型的人交朋友,更要根据不同学段儿童包容心理品质的发展特点,设计相关的主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例如心理剧、心理课等。另外,学校可开展不同主题的社会调查活动,使儿童通过实地所见所感和角色体验深入了解某一特定的社会群体,在体验和感受中学会理解、尊重和包容。此外,由于儿童在包容心理品质上的性别差异明显,教师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可有意识地多关注男生。
2.父母要为儿童营造尊重、包容、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儿童第一任也是终身的老师,考虑到家庭生活方式变化可能给儿童包容心理品质发展带来影响,父母在进行生活选择时务必慎重。另外,生活满意度是儿童包容心理品质的重要影响因素,父母应为儿童营造尊重、包容、和谐的家庭氛围。在家庭中,父母要将儿童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多倾听、包容、理解儿童的观点和行为,用沟通、交流的方式解决夫妻矛盾和亲子矛盾,为儿童树立榜样,使儿童在包容、和谐的家庭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学会尊重、包容,而不是固执己见、自私自利。
3.心理健康教育要对家庭结构欠佳的儿童重点关注。
“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和父母一方生活在一起”“和父母一方的新家庭生活在一起”的儿童的包容心理品质显著低于原生健全家庭的儿童,所以,要对家庭结构欠佳的儿童给予重点关注。重点关注不是特殊对待,而是有方式地指引,可借助沙盘、心理剧、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有需要的儿童。需要注意的是,生活在结构欠佳家庭中的儿童不必然包容性差,不能给该群体贴标签。另外,随着《江苏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的施行,家庭教育工作备受重视,教育部门、妇联要共同承担起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从市区、社区、小区逐步推进,对有需要的家庭派专业人员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澄清问题,化解矛盾,帮助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此外,农村地区的家庭需重点关注,这不仅是家庭教育观念的问题,更是经济和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共同努力。<\\Ysc01\d\江苏教育\2019年\心理\05\KT1.TIF>
【参考文献】
[1]马艳云.小学高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0(11):24-28.
[2]孟万金,张冲,RICHARD W.中国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测评量表修订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16(2):69-73,79.
[3]张海霞,谷传华.宽恕与个体特征、环境事件的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2009(4):774-779.
[4]万增奎.江苏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7(5):107-112,124.
[5]孙彩平.心理品质养成,实践比“知道”重要[N].光明日报,2019-1-15(14).
[6]孙彩平.中国儿童道德发展报告(2017)[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