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皇帝不早朝,明朝为何还能安然运转

2019-09-10刘绪义

华声文萃 2019年11期
关键词:百官万历大臣

刘绪义

很多人好奇,明朝嘉靖20年不早朝、万历皇帝30年不早朝,为何国家不乱呢?

唐宋的早朝

早朝,又称朝会,最早源于诸侯朝天子。汉代自汉宣帝始实行五日一朝的常朝制度,三国时沿袭之。此后唐、宋、元、明、清历代都有朝会制度,但都有区别。

唐代真正每日早朝的只有少数级别高的官员。时间也不是很早,通常为早上7点到8点左右,这个时间是唐代规定官员上班办公的时间。有一种是朔望朝参。即每月的初一、十五。只到了每月这两个日子,殿上才设黼扆、蹑席、熏炉、香案,依时刻陈列仪仗。在监察御史的带领下,群官按品级于殿庭就位,皇帝始出就御座,群官在典仪唱赞下行再拜之礼。最具仪式感的是元日和冬至日举办的大朝会,最隆重。宋代承袭唐代此制。

明代初期每日早朝

真正的百官每日早朝是明代朱元璋的创制。据《大明会典》记载:明朝时期的早朝,“昧爽而朝”,大臣必须午夜起床,凌晨3點,大臣要准时到达午门外等候。当午门城楼上的鼓敲响时,大臣就要排好队伍;到凌晨5点左右钟声响起时,宫门开启。百官依次鱼贯而入,过金水桥在广场整队。这个过程当中,官员中若有咳嗽、吐痰或步履不稳重的都会被负责纠察的御史记录下来,听候处理。通常,皇帝驾临太和门或太和殿,此时百官行一跪三叩首礼。四品以上的官员有机会与皇上对话,向皇帝报告政务,皇帝则提出问题或者做出答复。

朱元璋时期,早朝有着十分严格的礼节。

早朝最重要的环节,即“奏事”。各大官员奏事之先,皆预先咳一声,文武两班之中,不约而同,声震如雷,俗私谓之“打扫”。然后从班列末尾行至御前跪奏,完毕即复位。奏事不用口语,而是大声朗读本章。

这种早朝,即便遇到恶劣天气也不停止,如果遇雨雪,皇帝特许可以穿雨衣。

票拟制度

明朝的早朝到英宗后发生大变,英宗年幼,只逢三、六、九早朝;到嘉靖十三年(1534年)以后,皇帝凡三十余年不视常朝,早朝完全废止。

明朝自宣宗起,开始命大臣“条旨”,形成一个新的制度——票拟制度。

所谓票拟制度,即大臣的章疏由司礼监收进,经御览后发内阁拟票(拟出处理意见),再经御笔或司礼太监按阁票朱笔批红(批答)后发出施行。这种制度大大简化了政事处理的工作量,使皇帝也从繁琐的礼仪中解放出来,自由度大大增加,而且处理政务也比在早朝时当即做出处理决定要审慎许多,因此,入清以后,票拟制度得以继续实行。

很多人奇怪,明朝嘉靖万历二朝数十年不早朝,为何朝政不受影响?其原因在此。即便不早朝,皇帝并没有失去对朝政的控制,只不过由明改暗。正因为内有司礼监、外有内阁的辅政体制形成,故“有臣无君,朝廷得以不乱,朝参照常进行”。以明代万历年间为例,万历十五年以后与以前的朝政并没有什么区别。赈济荒灾、整顿吏治、平定叛乱、治理河道、发展经济、对外交往等工作,一个也没有少,丝毫也看不出皇帝怠政的样子。因此,从此君王不早朝,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摘自《历史只露半张脸》 九州出版社)

猜你喜欢

百官万历大臣
青菜豆腐到火锅, 就是皇子之间的距离
细节
谁的头留下了
万历援朝之战时期明廷财政问题
嘉靖、隆庆、万历时期景德镇瓷器胎体与青花发色特征研究
论万历朝播州杨氏土司之覆灭
转危为安的大臣
一句不真不假的话
热火朝天迎金秋
卖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