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简精神引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策略
2019-09-10张杰
张杰
【摘 要】数学本身存在一定的艺术之美,蕴含着一定尚简之美,因此在教學过程中也应该积极应用尚简精神,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数学的兴趣。数学中尚简精神的渗透,在启迪学生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不惧困难的精神气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更加简单,并且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知到数学学习中的难和易,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信念。
【关键词】应用价值;教学设计;教学实践
一、尚简精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培养学生删繁就简的意识
数学的独特气质中包含数学的求真、求简,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美,以能够有效和教学内容相结合,以此引导广大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美,逐渐拉近学生和数学之间的距离,体验数学独特气质。
(二)让学生体验“化难为易”的奇妙
数学具有较高的简洁性程度,数学家通常是利用精确且形象的数学语言,为广大学生建构数学知识体系,以此将丰富内涵蕴含在简洁之中,但对于儿童的数学来讲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去战胜数学中的困难,感受数学中的简洁美,体验数学中“难和易”之间的微妙变化。
二、尚简精神引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一) 把握数学的本质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课本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过程中,有一个例题:某地有杨树5棵,柳树棵数是杨树的3倍,那么柳树有多少棵?教师在对学生讲解这道题目的过程中,可以经过以下几个流程:(1)了解题目的信息,让学生思考柳树的棵数应该根据什么进行求取?(2)让学生进行相应的探究理解,探讨如何将“柳树棵数是杨树的3倍”简单清晰表示出来?(3)让学生将“柳树棵数是杨树的3倍”自主摆放或者画出来。(4)将“柳树棵数是杨树的3倍”互动展示出来,例如将5棵杨树看成是一份画出来,柳树也就需要画出同样的三份,即表示为三个5棵。(5)通过互动,摆放或画画方式均能够成功将“柳树棵数是杨树的3倍”转化为“柳树有3个5棵”,即为求出3个5棵是多少?在此过程中也就可以通过计算得到:3[×]5=15(棵)。
在整个解题流程中,针对“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求解,也就是关于“几个几是多少”的求解。新时期,小学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也深刻认识到把握数学本质的重要性,有效把握数学教学内容本质,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深入浅出,便于学生理解。比如题型多变的应用数学题,比较容易让学生混淆,即将其总结为两种,分别是:第一,总量和部分量相关性,或者为大数、小数以及相差数相关性,这一关系明确了解也就可以实现对任意加减法应用题的解析;第二,每份数、份数以及总数相关性,以此解决所有乘除法问题。
(二)在数形中发现数学之“简”
例如,小明家到学校850米,有一天小明上学途中,大概走到总路程的一半想起来忘带语文课本。于是立即回家拿书,然后再去学校,请问这一次小明上学途中大概走了多少米?在解题中正确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题意,有助于提升解题效率。那么在多年教学经验中,实现数形结合,采用“画数学”方式,则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实现文字、符号以及图形语言的结合,从而实现儿童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共同发展。
三、结语
通过将尚简精神融入小学数学实践教学中,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在启迪学生智慧的同时,能够帮助学生以简单快乐的方式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朱桂凤等.由直觉经验到经验判断的变迁-基于APOS学习论的视角研究[J].中国数学教育,2015(7).
(责任编辑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