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趣玩七巧板 传承孝文化

2019-09-10郭亚萍

教育界·A 2019年2期
关键词:有效整合核心素养

郭亚萍

【摘要】七巧板是中国古老的传统益智玩具,其生动活泼的图案、变化多端的拼搭、丰富的教育内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它以一种生生不息、创新发展的艺术,在课堂上发挥着极大的魅力。“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笔者的家乡上虞,孝德文化源远流长,称为“上孝之地”。在核心素养大背景下,我们可以依托七巧板的资源与孝德文化,以无穷的创新资源激发其内在的文化精神,发挥其特有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核心素养;七巧板教学;孝德文化;有效整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中编排了一节“七巧板”教学。“七巧板”既是玩具又是学具,既有灵活性又有可塑性,拼搭变化无穷,学生非常感兴趣。近期,笔者对一年级4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关于数学学习兴趣与学习方式的抽样问卷调查,从相关数据得知,比起传统七巧板数学教学,学生更喜欢趣味性、文化性的课堂教学,且参与率非常高。鉴于此,依托七巧板与上虞家乡文化,笔者借用小小七巧板去撬动孝德文化大道理,传承孝文化,并在学习中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培养他们数学学习的基本素养,与当代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接轨。

一、七巧板教学与孝德文化整合的现实意义

1.七巧板教学有利于孝德文化传承拓展外延

小小七巧板极具趣味性,能拼搭出1600种以上不同的图案,一年级的学生好动、喜拼。借助七巧板,寓教于乐,能使学生在了解孝德文化历史及故事的基础上用自己的理解创造性地去表达意境,从而使孝德文化的表现形式更加具体、生动、丰富,进而为孝德文化传承拓展了新的途径,同时,学生在动手动脑中体验和感悟了孝之心、孝之行、孝之道。

2.孝德文化丰富了七巧板教学内涵

孝德文化为七巧板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整合素材,用七巧板表现孝德文化,能使七巧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更加生动。在拼搭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了七巧板的拼搭技巧,发展了数学思维,而且实现了多种课程统筹统整,有利于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七巧板教学与孝德文化整合的策略探寻

在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之风下,将孝德文化渗透数学课堂教学,形成特有的数学文化,不失为一次寓教于乐的良好时机。在近期的教学摸索中,笔者以孝德文化家庭教育、孝德文化学校教育、孝德文化社会教育三个文化阵地为载体,适时进行文化浸润,将“趣玩七巧板”与“传承孝文化”有机整合,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同时,笔者将数学能力与文化内涵进行结合,找到相关契合点,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动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也为学生提供更多脑力想象的平台和碰撞点。在实际的整合过程中,我们初步探索出以下策略。

1.七巧板与孝德文化家庭教育的整合—让学习形式更具多样性

润物细无声,孝德文化始于家,家庭是学生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因此,我们先寻找“七巧板”与“孝德文化”家庭教育的切入点,启迪他们的创新意识。生活中的许多事物,经过抽象化后,就可以用“七巧板”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创设了具有丰富性、挑战性和开放性的活动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家长的助教积极性,以促进孩子和父母的有效交流和沟通,不断推进互学互进,增进亲子关系。

【案例1】用七巧板制作节日礼物

(1)目的:在母亲节利用七巧板拼搭,进行孝敬长辈、感恩父母的教育;

(2)热身运动:用七巧板分别拼一拼人物和植物;

(3)夸夸我的妈妈;

(4)制作七巧板礼物;

(5)展示作品:请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6)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惊喜的是,图1是某男生用七巧板拼搭的一列爱心火车,想让妈妈乘着火车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小小娃这是何等雄心。

父亲节马上要到了,学生早已创意满满,图2是学生用七巧板拼出的五个数字“88520”,谐音:爸爸我爱你。简简单单几块板,朴朴实实几个字,彰显了他浓浓的感恩之心。

通过趣玩七巧板,借助生日、节日等活动创设,“孝德教育”让孩子在温馨亲情中,升华出美好的人格,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达到了文化熏陶、智能训练和人格培养的目的。在“動”中感悟“孝”的亲情,在积淀孝德素养的同时又促进了孝德实践。

2.七巧板与孝德文化学校教育的整合—让学习目标更具可操作性

学校教育是学生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应突出学校自身特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优势,利用七巧板开展一系列校园文化的建设。

(1)七巧板与国学结合

【案例2】用七巧板进行古诗配画

一年级语文有八首古诗,通过理解、领悟,学生可以用七巧板给它们配画,将语言文字转化成形象图画来表现古诗意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晚餐后的亲子时光,让父母亲与孩子一起用七巧板来配画,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还能增进亲子关系,使学生在一种优美的文化情境中认识七巧板拼图的魔幻性,了解和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发挥想象,不仅促进了自身创造力的迸发,大大提升了活动的满足感和快乐感,也促进了自身身心健康的发展。国学知识的渗透创新培养了小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七巧板与学校元素结合

例如,教学完动植物、人物的拼法后,教师布置了拼“美丽的校园”主题活动的任务,学生用“七巧板”拼出了“幸福校园”。再如,我们在见影拼图活动内容中安排了SXYNJ(实小一年级首拼字母)的赛拼。其中,创意实小校徽设计,一个男孩与一个女孩奔跑着(见图3),充分显示了我们实验小学的办学理念:让每位儿童充满生活力。小小七巧板拼出了“大学问”,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爱校情怀。

(3)七巧板与学校社团结合

“陶吧”是我们学校的特色社团。基于陶艺社团的课余生活实际,我们让学生在课余生活中去学习七巧板拼搭,将七巧板课堂教学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变被动为主动,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使他们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能真正陶冶情操。

笔者带领学生参观学校的陶吧,组织学生开展陶艺设计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使其在感受文化洗礼的同时,大胆地发挥想象,设计生活中人物、动物、植物、日常用品、体育运动等各类上色纹样,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趣玩七巧板,在“玩”中学习,在“玩”中开动脑筋,在“玩”中动手操作,极大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千变万化的图形,浸润广博深厚的校园文化精神,点亮了无穷的数学奥秘。

3.七巧板与孝德文化社会教育的整合—让学习载体更具广阔性

孝德教育不止于家庭和校园,更需地方特色文化的浸润。上虞蕴含着丰富的孝德文化教育资源,挖掘和利用孝德文化资源,发挥孝德文化资源的优势,借助七巧板的展现,能让传统文化经典入学生耳,进学生心,燃学生情,使学生亲身感受传統文化的魅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得到教育。

【案例3】用七巧板制作孝德画报

七巧板与文化的有机整合,将数学的文化育人功能拓展延伸,不仅有利于家庭和校园教育,更浸润了地方特色文化,我们可以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去推动文化传承。

中华孝德园以“大象无形”的理念,完整体现了虞舜的孝德品质。14岁孝女曹娥投江救父的经典故事更是孝感动天,流芳百世。

在活动课上,学生诵读了虞舜和孝女曹娥的感人故事之后,纷纷用七巧板制作了“曹娥投江救父(见图4)”和“象耕鸟耘(见图5)”画报。学生统筹计划,合理分工,创意发挥,润色成品,真实互动,让小小画报焕发生命的活力。通过活动,以史为鉴,以贤正身,使学生深深认识到了百善孝为先,并将之转化为内心的广阔情怀。这次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质,还传承了地方文化特色。

文化无边界,当辩证的数理知识结合丰富深刻的文化内容时,多元的课堂活动油然而生。趣玩七巧板,传承孝文化,突破教育边界,引入多元教育载体,实现了两者的有机整合,不仅能将各学科教学实现统筹统整,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更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涵养品德,健全学生人格,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受到数学和文化的双重熏陶,从而达到德育、智育、美育的多元发展。

【参考文献】

张宏伟.小学数学课程和教学跨领域整合的探索[J].小学教学参考,2016(11):10-14.

张中华,刘学军.小学数学课程与科学课程的整合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17(07):100-103.

谢丽华.小学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目标与内容[J].科学大众,2007(08):17.

猜你喜欢

有效整合核心素养
精巧务实的驾驭教与学,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整合初探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中考语文复习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