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现代诗的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2019-09-10张崇

教育界·A 2019年2期
关键词:现代诗情感教育课堂

张崇

【摘要】在现代诗歌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贯穿情感教育。首先,教师对于现代诗要有情感体验,以此为情感教育做必要的准备;其次,应以创作背景为抓手,并将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最后,教师可以采用多维度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进行情感教育。本文即从这三个方面论述了在现代诗的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具体方法和路径,旨在提升现代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现代诗;课堂;情感教育

现代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现代诗比重并不低,在现代诗的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培养学生朴素审美、铸造学生美好心灵、陶冶学生高尚情操的作用。语文教师在现代诗的教学中要动之以情,带领学生“披文以入情”,把诗歌的知识、技巧与情感教育巧妙地结合起来,把学生的情感倾向与自己的教学理解融会贯通,使两者产生共鸣,并让情感升华到更高的境界,使学生得到完整的知识美和崇高的人格美。

一、现代诗教学的情感教育思路

在现代诗的课堂教学中,若想教师精神饱满、激情洋溢,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热情,首先需要教师自己情动于中。只有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学生。

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入情。”可见,“缀文”“观文”总关情。文章情铸成!因而,初中语文现代诗教学的最大特点是饱含深情。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教读现代诗之前,务必要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诗的写作背景和具体内容来梳理诗歌的情感因素,细致地领悟字里行间的感情脉搏。体作者的情,察作者的意,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情感体验,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现代诗的情感,并向学生传情达意。在具体的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找出现代诗的动情点(诗眼),深入进去,用心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努力做到作者、教者与学生三方心心相印,这样才能在教学时做到言之含情、导之有情、动之以情。如特级教师魏书生在教冰心的《纸船》一诗时,首先认真地阅读了作家、作品的相关知识,了解了诗歌的内容,体会了其中的真情。并通过诵读深深地被诗中的母子深情所感动,近乎达到不能自已的地步。使作者的情、作品中的母子深情、“我”的情三者融汇,达到了神奇的共鸣。此时,再带着饱满的情绪走入课堂进行教学,使整个教学过程都受到了情感的支配,使学生受到了强烈的情感熏陶,于是把自己对母子之情的理解融入了进去,达到了超越预期的学习效果。

二、现代诗情感教育应以创作背景为抓手

生活是诗歌创作的源泉。每一首有生命力的现代诗歌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并服务于社会生活,所以都有其产生的特定社会背景。

首先,应以诗歌的写作背景作为课堂导入。课堂导入的方法虽有万千,但对诗歌写作背景的介绍不失为最有效的导入法。把写作背景作为导语的一部分进行介绍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带入特定的情感空间中,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感受到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例如,在学习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一诗时,笔者配乐进行了深情朗读:“1972年,台湾的那个深秋。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如水的月光推开窗棂,洒满整个房间。一位诗人倚窗而立,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抬头眺望。突然他拿出一瓶酒,斟满酒杯。酒入愁肠,双眼朦胧,思乡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再难抑制内心的激情,快步走进书房,仅用二十分钟就写下他一生流传最广的作品—《乡愁》。”对这些背景的介绍深深打动了学生,使学生未入诗景先入情景,为诗歌教学打下了感情基调。

其次,应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介绍时代背景。当学习到《乡愁》的最后一节时,笔者展示了这样一段文字:“余光中先生自1949年随国民党军队离开大陆后,转眼二十年过去了,可台湾与大陆之间由于政治原因没有任何交往。余先生当时痛苦地想:也许这辈子真的再也回不了大陆了!他写过这样的诗句:‘大陆是母亲,……我离开她时,才二十一岁呢!再还乡时已六十四岁。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这声声含泪的呼唤道尽了天涯游子的思乡之痛!”通过对时代背景的讲述再次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将其引入了诗歌教学的情境中,并将爱国这一情感教育推向了最高处。

三、现代诗情感教育的手段与方法

1.动口—强化朗读来诠释情感

语言是感情的结晶。绘声绘色的朗读诗歌能使学生陶醉其中,充分感受诗歌的情感,触发内心而引起共鸣,从而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

好的朗读就是对诗歌的极好诠释。在琅琅的书声中,诗歌的意境描绘、节奏波动、情调韵味、形象结构、思想内涵常能得到充分、酣畅的体现。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现代诗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群体功能,努力做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把自己的态度和感情融入字里行间,从而和作品表达的感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在现代诗的朗读和体验情感的过程中,还有必要对朗读技巧进行指导,从重音、停连、节奏、句读等方面进行强化,可以更好地达成情感教育的升华。

2.动耳—播放音乐以渲染情感

在现代诗歌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播放音乐来对诗歌进行渲染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课堂上把音乐语言与文字语言勾连起来,使其意蕴近乎统一,能够很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例如,在教冰心的《纸船》一诗时,笔者给其配上了一段舒缓低沉的轻音乐,乐曲中优柔的曲调正好与诗歌的感情基调相吻合。在配乐朗诵的氛围中,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去感受诗歌所蕴含的丰富情感,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动眼—以观赏视图诱发情感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揭示了诗与画之间的关系。当人们用诗的形式表情达意时,总是有“境”的。因此,借助观赏视图可以再现诗歌的情境,可以把诗歌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文字是理性的,画面和色彩是感性的。在视图面前,学生可以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能够从颜色、明暗、动静中立体地感知诗歌的内容,使诗歌变得易于理解,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比如,在教学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一诗的过程中,笔者在低缓悲怆的音乐中利用屏幕呈现了一只在风中孤独的鸟(或一个在风中孤独的人),其置身于广袤、荒凉而又贫瘠的土地上,画面整体处于一种晦暗的背景之中,很快便实现了让学生入“境”悟“情”,烘托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感。

4.表演—身临其境去理解情感

在现代诗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悟诗中表达的情感,教师也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假设自己就是诗中的某个角色或某种意象,让他们想想自己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做些什么,从而让学生入情入境,深刻地体验和感悟作品的感情。或者是设计一些即兴表演,这时,学生对诗中的角色就会产生一种亲切感,会自然而然地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与作者以及诗歌中艺术形象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这样的表演不仅有感知、记忆,也包含想象与思维,甚至还有创造,更利于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诗歌情感的感悟。

【参考文献】

刘勰.文心雕龙[M].韩泉欣,校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

〔美〕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 易東平,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现代诗情感教育课堂
欢乐的课堂
明确文体 指明路径 解密诗语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以“朗读、鉴赏、审美”三维提升现代诗教学水平
现代诗,我们该教些什么?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写字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