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小练笔 开启习作教学新视角

2019-09-10庞丽华

教育界·A 2019年2期
关键词:小练笔小学语文教学

庞丽华

【摘要】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儿童自然纯真的天性,“我手画我心,我口诉我情”,让孩子在“我”的世界里,大胆想象,大方表达。同时,结合小练笔简短、生动、形象的特点,培养中学段学生练笔的兴趣,激起学生的练笔欲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练笔能力,从而为高年级的习作打下扎实的基础。为此,我们小学中学段语文组在教学中,挖掘生活中的资源并从中选择写话主题,进行有效的练笔训练;从兴趣出发,让学生想象、练笔、生活、做人,从而真切感受:生活是美好的,习作是美妙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生活主题;小练笔\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选题,少写命题作文。加强对平时练笔的指导,提倡写日记、书信和读书笔记等。”从小学中学段开始,语文课本每个单元都有习作,一册语文书就有八篇习作需要学生去写。

我们小学中学段语文组结合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尝试开展“生活主题式小练笔”的研究。

一、素材累积展开训练

孩子的世界是五彩缤纷、多姿多彩的。对于中学段的孩子来说,习作首先要做的是积累素材,只有如此,写作文才不会无从下笔、无病呻吟。

1.日有所诵—在读中积累

一直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都是将读写结合在一起的,我们中学段语文组研究的这个“小练笔”也是如此。我们首先开展的是在“读”中积累。经过前期的观察实践,我们推荐孩子们每天进行《日有所诵》的诵读。

为引导孩子“日有所诵”,我们推行的第一层次是“三个一”:每天看一看、每天读一读、每天背一背。在轻松的环境中,孩子们不知不觉记住了其中的内容。在“三个一”的基础上,我们又推出第二层次的“3+1”:每天看一看、每天读一读、每天背一背之余,模仿“日有所诵”进行写作。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使孩子们增长了知识,积累了语言。对于中学段学生来说,更是打开了孩子的眼界,增长了孩子的见识,积累了写作素材,丰富了孩子的生活!

2.日有所练—在写中积累(要求见表1)

为了达到这样的要求,我们以“分层练笔”的形式开展了“日有所练”。一篇层:要求孩子们每天写一篇一百字左右的随笔,记录一天中发生的一件件小事。多篇层:有的孩子一次写不出那么多字,不急,可以多写几件事,把这几件事串联起来,百字左右也行。任何事情,都可以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日有所练”就是在这样的感触中产生、坚持的。虽然每天只写一百字,但是,一个月,一个学期,一年后,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的坚持有多久,他们的进步就有多大!

3.日有所评—在评中积累

学生“日有所练”,教师也配合进行“日有所评”。每天,教师都会从孩子们的“日有所练”中选择部分练笔,利用午睡前5分钟,或教师读,或小作家讀,读给全部学生听。大家边听边点评:谁的练笔有趣?谁的练笔令人反思?你最喜欢谁的练笔,为什么……

“日有所评”不在于评论数量的多少,不在于评论的是否精准,而在于让孩子们参与到评论中来,听练笔,评练笔。在评论中,他们听到了同学是怎么写练笔的;在评论中,他们由此想到了发生在自己身上这样那样的事;在评论中,他们积累起了一个个虽不是自己的故事,却属于自己练笔的素材……

二、确定主题进行训练

对“生活主题式小练笔”主题训练,我们依然重“生活”。例如,3月份的学雷锋,可确定主题为“学雷锋,做好事”,发现身边的好人好事,形成练笔;4月份参观陆蠡故居,课前安排学生查找资料,资料收集完成后,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讨论,形成练笔;5月份的书法节,6月份的阅读节……来自各个渠道的活动,只要合理挖掘,都可以成为练笔资源。

1.联系校园,挖掘有效练笔训练资源,选择练笔的主题

校园生活是快乐的,难忘的,这里有可敬的老师,有可爱的同学。校园里的每一天,都像一幅炫彩的画,等着孩子们去描绘,去书写。教师可以联系校园生活,让学生进行小练笔。

(1)走进自然,系列练笔

一年一度的“春游”,是孩子们最快乐、最期待的事。“春游”这个词在孩子们眼中就是一个字——“游”!从早几天的“传言”,到早一天的“证实”;从前一晚的超市狂购,到出游当天的狂吃狂喝;从出发的喜上眉梢到回校的筋疲力尽……每一个点,孩子们都亲身经历、体验;每一步,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故事,都可以练笔成段、练笔成文。

(2)互相关爱,师生共练

我们让孩子们准备了一本“我是小雷锋”的本子,每天在本子上记录自己做的好事。孩子们写得很积极,因为在本子上再次重温自己的善举是件快乐的事。而“学雷锋做好事”不单是孩子的事,更是我们大人树立榜样的时候。我们尝试这样的练笔:让教师和学生一起记录自己“日行(  )善”!

自从教师开始写“大雷锋日记”,孩子们的劲更足了,也更喜欢练笔了。

2.关注时事,挖掘有效练笔训练资源,选择练笔的主题

中学段的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知道一点时事,并开始关心时事,让他们走出“家”门,融入“国”际,开开眼界,长长见识,增增胆量,懂懂事理,其实很有必要。我们鼓励孩子们用纯真的心灵和稚嫩的笔触,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

三、展示练笔激励训练

儿童爱表现,爱听赞美的话,所以在学生练笔时,教师要多鼓励、奖励,用爱的行动激励学生进一步练笔。

1.便利贴,练笔小贴士

我们利用学校午读的时间读(可以是教师朗读,也可以是作者本人或其他学生朗读)练笔,从练笔中挑选出孩子们写的精彩的文句,感人的场景,有趣的画面……如此还不够,我们还让孩子把获得表扬的练笔,写在便利贴上,粘贴于教室黑板报一角,与大家分享。有了这么一个展示的平台,就形成了一个你追我赶、争优练笔的氛围。

2.打印粘贴,展练笔风采

孩子们写的优秀的文章,我们会打印出来,粘贴在教室“小练笔展示角”。自己的文章在展示角贴着,孩子常去看,去摸,没多久,打印的纸张有红笔印、黑手印,还有褶皱,但是这些脏旧的打印文章,不正是孩子最喜欢的文章吗?

3.练笔手抄报,精彩便来到

我们还会根据相关主题,不定期地把孩子寫的主题练笔写在A4纸上,配以图片,以手抄报的形式呈现。图文结合,需要花费的心思大,但感情也深,孩子们对自己编的手抄报,爱不释手。

4.小记者投稿,练笔在发表

我们平时会把孩子们的优秀练笔进行修改、整理,然后投稿。因为关注量能提升习作的积极性。对于练笔发表的孩子,教师在班级里进行隆重的颁奖仪式,发表练笔的小记者,就会在全班同学羡慕的眼光中体验明星的风采。

5.家长圈展示,传播小练笔

家校配合的教学,才会事半功倍。练笔也一样,单单教师要求、实施,效果不一定好。如果家长有这个意识,那么孩子的练笔会更持久,也会更有效。于是,我们利用微信这个平台,在我们班级群中不定时晒出孩子平时的习作,或片段习作,或习作题目,或习作之人……通过家长的点评、点赞,推动更多的家长参与到我们的小练笔研究中来。

四、汇集成书,留住童年

当练笔到达一定的阶段后,要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成绩,这时教师可以为他们制作封面,写序,配上前言,装订成册。让他们有一种“我是小作家”的感觉,激励他们更好的练笔、写作。

1.汇集成书

我们总喜欢把孩子们写的“练笔”收集在一起装订成书。因为我们觉得孩子们用心写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它自身的价值。为了奖励,也为了纪念,我们还给孩子们的“书”取名《童心飞扬》。自从《童心飞扬》放在书架上后,不管是在中午时间,还是在课间,它都成了孩子们较喜欢读的“书”之一。

2.博客成文

QQ、微信、博客,对于中学段的孩子来说,早就轻车熟路了。说到玩,相对而言,电脑带给他们更多的是游戏。我们想,如果让孩子们在电脑中玩“博客”,在朋友圈中玩“练笔”,那么这样的玩,才是有意义的玩。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我们积极构建“作文—生活”的桥梁,创造条件让学生向生活靠拢,融入生活,参加各种活动,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情感,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应生活之需,为真情而写,为兴趣而写,为交际而写,为自己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而写。当孩子们见识广了,生活丰富多彩了,作文也自然就“美”起来了!

【参考文献】

崔允漷,王少非.有效教学的理念与框架[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02):5-7.

刘国正.叶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张祖庆.张祖庆讲语文[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

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革命[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小练笔小学语文教学
浅谈小练笔在教学中的作用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思想教育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课堂小练笔有效指导的尝试与探索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如何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练笔的有效性
语文写话教学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