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019-09-10王文芬

教育界·A 2019年2期
关键词: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

王文芬

【摘要】如今,科技高速發展,国家之间的科技竞争逐步演变为创新能力的竞争,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越来越不可忽视。小学是学习的启蒙阶段,学生接受力强、可塑性高,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期。本文从小学教育现状与问题出发,通过教学模式、教师能力、学生培养三个层面对如何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进行探究。

【关键词】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学生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课题编号:BY〔2017〕G024)的研究成果。

创新是人类基于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认识,根据自身目的对已有事物进行更新和替换的思维或活动,而实践是对创新思路验证以及实施中不可缺少的过程。目前,各国对于创新能力都十分关注,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小学是学习的基础阶段,小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储备力量和接班人,他们具有良好的可塑性与无限可能性。在小学阶段对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培养,能够为未来创新型人才的培育打下基础。

一、小学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1.教学内容有限,知识面窄

在我国,应试教育深入人心。近年来,随着中高考的不断改革,对学生能力的考核和筛选已呈现多元化与全面化趋势,但教学内容仍难以突破应试教育的限制,主要表现在教学目的仍以掌握教材知识并达到考试要求为主,学习内容局限教材中而并未进行拓展,知识不贴近生活,难以解决学生对于生活中的疑惑。因此,在遇到生活中的问题时,学生常常带着困惑思考,难以得到正确结果,得出的想法又被认为是异想天开,阻碍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教学模式单一,手段落后

现如今,科学技术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不断有新型的设备或技术出现并应用于生活中。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具有很高的学习和接受能力,家长们常常会发现孩子经过稍微指导便可无师自通地操作手机、平板等设备。相较而言,小学课堂的教学模式略显单一,仍以传统的教师面对面讲授的模式为主,教学手段主要通过黑板板书和幻灯片投影,无法将现代化的设备与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中,导致学生在课堂中难以切身感受现代化的科技发展,对于现代科技的理解也只能停留在讲授内容中的刻板模糊印象。

3.教学过程枯燥,吸收率差

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小学教育中教师与家长仍以学生能掌握教材中所授的知识,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为目标。在这种思想下,小学课堂变成教师向学生灌输考点的过程,知识变成了固定的文字被学生生硬地记忆下。这样的教学模式难以让学生透彻理解所学知识,教学过程也变得枯燥无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使学生抗拒学习。此外,在这样的培养模式下,思维容易形成定式,很多具有新想法的学生往往不受欢迎,其创新想法也得不到重视。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1.丰富教学模式,充实教学内容

教师应引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多元化的教学内容。首先,引入先进的教学和实验设备,使学生可以近距离接触与认识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并通过亲身实践对学习的知识产生更深刻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氛围。其次,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寓教于乐,使教学不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让学生的知识组成更丰富,拓宽其知识面。再次,开展小组实践活动,为学生布置实践任务,如研究太阳的升落规律、植物的生长过程等,通过小组实践活动让学生优势互补,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以及探究问题的能力。最后,定期举办知识与科技竞赛,通过竞争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新与实践积极性。

2.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施教主体,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学生,就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有对岗位的认识与责任感,在教学中应秉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做到平等施教与因材施教,给予学生平等的指导,并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导。其次,教师自身要具有创新思维,做到与时俱进,能够学习与吸收最新的知识,并将其融入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与学习新鲜事物。最后,教师应培养自身能力,如开展学生实践活动的组织能力与指导能力,加强对新型多媒体设备与实验设备的熟练使用以及对于基础科学知识及生活常识的了解。

3.培养学生创新实践的兴趣和基本素养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最首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创新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其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如针对下雨天窗户起雾的现象,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鼓励他们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同时在实验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与帮助,引导学生主观能动地进行创新实践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此外,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与科学素养。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对新事物产生更深入的认识,鼓励他们敢于想象与创造,根据现有事物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创意,并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完整、精准地传达出自己的想法。同时,创新实践过程中学生还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素养,如坚持不懈的恒心、从容不迫的耐心和无微不至的细心等,这些可以使学生在探究实践的路上走得更远。实践过程中教师可通过鼓励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来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创新与实践水平。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国家之间对于创新能力的竞争越发激烈,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创新要从小学生抓起,通过在小学教学中引入更多元的教学模式,加入探究实践过程,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进行培养,逐步改变之前应试教育的学生培养模式,为我国未来的发展培养出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葛兴明,刘秀梅.论教学方式变革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现代交际:学术版,2017(13):142.

钟丽敏.浅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24):66-67.

杨秉瑞.浅议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5(29):140.

赵孝武.中小学生科技创新精神与创新行为培养的研究[J].新一代,2017(22):106.

猜你喜欢

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