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心理健康教师咨询力的提升
2019-09-10朱夏艳
【摘 要】为提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咨询的专业能力,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学院开展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4C专业成长子项目“会咨询”的专项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心理咨询理论的学习、个案实践和个案督导,旨在帮助心理健康教师夯实专业基础,促进专业的成长。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咨询能力;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96-0016-03
【作者简介】朱夏艳,上海市宝山区行知外国语学校(上海,200444)教师,一级教师。
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心理辅导活动课和心理咨询工作在学校中不断深入开展。相较于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普适性,心理咨询工作是从学生的个体需求出发,由学校心理健康教师运用相关的心理咨询专业技能,帮助学生应对学习压力、人际交往、情绪处理等心理困扰。
心理咨询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一名合格的学校心理健康教师除了需要具备相关的资质证书以外,还需要接受相关理论技术的培训和个案的实践督导。基于以上需求,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学院开展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4C专业成长子项目“会咨询”的专项培训,旨在通过深入学习心理咨询理论,开展个案的实践和督导,提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咨询能力。培训主要包含以下内容:聚焦叙事疗法的培训项目、“咖啡馆模式”督导项目以及“YUE”媒材研发项目。
一、聚焦叙事疗法的培训项目夯实专业基础
叙事疗法主张将人和问题分开,认为每个人都是自己问题的专家,都能通过自己的方法应对问题的挑战。中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在面对心理困扰时缺乏充分的认识及有效的应对方法,他们常常会认为自己就是“问题”。
聚焦叙事疗法的培训项目,指导心理健康教师进行理论技术学习及个案实践,帮助学生将自己和所面对的“问题”分开,从而找到自己的力量去应对“问题”的挑战。培训项目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深入开展:读书研习、专家讲座、案例会诊。
通过读书研习和专家讲座,心理健康教师能够掌握叙事疗法的基本理论,了解叙事疗法常使用的技术,如问题外化、寻找支线故事、重组会员、由薄到厚等。问题外化是叙事疗法中的重要技术,通过修正学生与问题的关系,把学生与问题分开,让心理健康教师和学生成为合作伙伴,共同面对问题。寻找支线故事是指寻找那些“问题以外”的故事,是那些“有别于问题的生命故事”,而新故事的发现可以帮助学生重新叙说自己的生命故事。
每一个案例都蕴含一项重要技术的使用,通过案例会诊,心理健康教师能够深入习得理论技术的应用方法。在问题外化的案例中,心理健康教师通过拟人化的外化语言(如生气这个家伙,通常会在什么时候找上你?)将学生与问题分开,随后,通过绘画等表达性艺术辅导的方式引导学生画出问题,制作问题小档案,看清问题带给自己的影响。在寻找支线故事的案例中,心理健康教师通过深入发掘学生的兴趣爱好,发现问题不存在的时刻和原来被忽略的故事,重新构建学生的生命故事。
聚焦叙事疗法的培训项目帮助心理健康教师在学习和实践中夯实心理咨询的专业基础,引导心理健康教师发现更多走近、理解和陪伴学生的方法和可能性,用学生能够懂得的语言陪伴学生一起面对生命中出现的问题。
二、“咖啡馆模式”督导项目提供专业回应
接受个案督导是心理健康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专业成长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咖啡馆模式”一词来源于经济术语,指人与人之间的双向交流。此次“咖啡馆模式”督导项目,以专家督导与同侪督导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旨在通过督导者与被督导者之间的双向交流互动,提升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咨詢的专业技能。
督导项目的每次活动都有心理咨询督导专家参与。活动中,首先由专家就如何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如何进行提问收集信息、如何聚焦咨询目标、如何有效运用咨询技术流派等方面进行理论阐述。然后,两位心理健康教师分别模拟来访者和咨询师根据每一次活动的理论侧重点进行现场的个案模拟。模拟来访者的教师提前收集真实个案并进行现场模拟,咨询师当场给予回应,在座专家和心理健康教师进行现场观摩。模拟结束,咨询师与专家面对面交流,就咨询过程中的问题做深入的探讨与剖析,从而巩固各项咨询技术的运用。最后,在专家督导的基础上开展同侪督导,在场的心理健康教师随机分组,就理论培训与个案实践督导内容做深入讨论。同侪督导旨在挖掘团队成员的集体智慧,调动每一位在场心理健康教师的积极性,做到人人有思考、人人有表达、人人有收获、人人有提升,真正实现全员性与广泛性的专业心理咨询能力的提升。
除了个案模拟,专家督导项目还需要走进真实的咨询现场。每周六的下午,宝山区心理中心都会接待区内有心理困扰的学生与家长。志愿咨询活动后,心理中心会聘请督导专家进行及时督导,心理健康教师分享咨询中的感悟与困扰,由专家给出专业的指导及情感支持。对于心理健康教师而言,每一次的交流互动都是心理咨询专业能力提升的契机。
三、“YUE”媒材研发项目延展专业内容
心理咨询中的媒材,指的是促进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的沟通表达、深入探讨问题的媒介和材料,可以是玩具、卡片等实物,也可以是绘画、音乐等表达方式。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表达能力尚在不断发展中,在叙事疗法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借助媒材来帮助学生将问题外化。由此,在叙事疗法培训的同时尝试探索“YUE”媒材研发项目。
情绪卡和优势卡是此次项目中新研发出的两套卡片,两套卡片均由主卡和副卡组成。情绪卡的主卡由描述开心、兴奋、平静、悲伤、愤怒等情绪的50张卡片组成,每张卡片配以学生的情绪脸谱图片为背景;副卡为支持、赞美、鼓励、讽刺、对峙等动词,用来表示情绪出现前后当事人及他人的行为。优势卡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研发,主卡由好奇心、善良、勇敢、希望等24项人格优势词组成;副卡为各种花卉植物的照片,每一种花卉都有一种花语及象征意义。两套卡片都适用于心理咨询,运用心理投射理论,作为媒材来帮助心理健康教师与学生建立关系、开启谈话、鼓励表达、催化联结及有效转化。
以下是在心理咨询中使用“情绪卡”将问题外化的片段:
小明是小学二年级学生,情绪和行为经常不受控制,冲动易怒。在情绪爆发时会伤及老师和同学,在学校的人际关系很差。
教师:老师这里有一些情绪卡片,你看看卡片上的哪个家伙一直会找上你?
小明:就是愤怒这个家伙。(小明从一堆情绪卡片中选了一张“愤怒”的卡片)
教师:那这个“愤怒家伙”长什么样呢?能不能把它画出来看看?
小明:我叫它“火山哥”。(小明在A4纸上画了一个浑身红色、类似火山形状的小人)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当这个叫作“火山哥”的愤怒家伙找到小明的时候,小明会有哪一些变化?你有没有什么故事要讲?
心理健康教师运用情绪卡与小明一起探索,发现给小明造成困扰的是“愤怒”这个情绪。教师指导学生结合想象、绘画的媒材表达方式,给“愤怒家伙”命名,帮助小明将“问题外化”。同样,在“寻找支线故事”的过程中,运用优势卡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见,在叙事疗法的过程中使用媒材,可以将原本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帮助学生外化问题、厘清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蔡素文.媒材在小学生心理咨询中的有效运用[J].江苏教育:心理健康,2017(11):45-46.
[2]李建军.中小学心理咨询员培养浅探[J].江苏教育:心理健康,2017(1):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