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价:让表演助力阅读教学

2019-09-10姚赛巾

关键词:表达目标思维

姚赛巾

摘 要: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的表演环节发挥统帅的作用,对表演的内容、形式、时机、策略等做出及时、有效的评价,让表演真正助力阅读教学。反思课例,教学中应当紧扣目标,关联表达,发展思维。

关键词:以评促演 目标 表达 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适时融入表演,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解读文本,还有助于他们积累和内化文本语言。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表演环节应该发挥统帅的作用,对表演的内容、形式、时机、策略等做出及时、有效的评价,让表演真正助力阅读教学,让阅读教学更高效。

一、课例回放

有教师执教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在“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小河边。他看见小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小壁虎说:‘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这一段的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表演——

生 (扮演小壁虎)小鱼姐姐,(站在原地不动,对着小鱼)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生 (扮演小鱼)不行啊!(用手当尾巴放在背后摇动,一边摇,一边说)我要用尾巴拨水呢!(一边说一边做出拨水的动作)没了它,我就没法游动了。

师 瞧,这只小壁虎多有礼貌呀,他称呼小鱼为姐姐,还尊称她为“您”呢!演得真好!掌声送给他们!

(全体学生鼓掌。)

二、教学反思

(一)紧扣目标:以评促演的基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目的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对阅读教学中表演的评价也应该指向阅读教学的目标,这是基础,不容忽视。

低年段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词语,培养语感。由此,《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教学中对学生表演的评价也应该指向这一目标。课例中,教师评价小壁虎有礼貌,指向的是人物品质,而不是阅读教学目标。这样的评价,让语文课变成了道德与法治课,有失偏颇。

所谓“运筹谋演”,就是教师评价时要做到心中有目标,评价才能有的放矢。笔者立足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精心解读文本,针对课例中的表演环节,确立了三个目标:一是在表演中认识“爬”“摇”“拨”“您”4个生字;二是在表演中了解小鱼尾巴的用处;三是在表演中体会小壁虎的礼貌。结合这三个目标,教师点评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比如,当学生表演“爬”的动作不到位时,教师可以适时引导,让学生加深对“爬”的印象;当学生表演出了小壁虎的礼貌时,教师可以出示“您”这个字,并相机点拨:“‘您’是把‘你’放在‘心’上,是对别人的尊称,小壁虎称呼小鱼为‘您’,多有礼貌啊!”当学生表演“拨水”这个动作时,教师及时鼓励、表扬,并引导全班学生一起体会这个动作;当学生表演“摇”这个动作时,教师可以评价动作是否到位,适时指导。如此,评价无疑会独具匠心。

(二)关联表达:以评促演的抓手

表演虽然是演,但在演的过程中,融入了朗读、表达、理解等多种能力。阅读教学中表演活动的开展以及教师对学生表演的评价,应指向表达。上述课例中,小壁虎的扮演者表达时没有把“爬呀爬”的动作表现出来,教师将评价直接指向人文观照,却忽略了对该词延伸出的表达能力的引导,实在遗憾。

同样教学此环节,笔者对学生进行了指导:“小壁虎,你是怎么来到小河边的呀?”学生答:“我是爬过来的。”笔者继续指导:“你没有了尾巴,爬过来是什么感受啊?”学生回答:“我手脚并用,一点一点往前移动,好不容易才移到了这里,真是有点累!”此时,笔者让学生结合“爬”的字形进行表演。学生边做动作边說:“我就是小壁虎,现在,我只能靠爪子巴着地,抓牢了才能移动哦。”经过这样的交流,学生表演时的动作更到位,朗读时也因为体会到了小壁虎爬的不容易,读出了“爬”的费力。

再以本课的另一个表演片段为例。教师让学生表演“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咬住了他的尾巴。小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的片段。学生表演“捉蚊子”的动作时站着没动,只用手在空中捉。此时,教师引导学生:“你们觉得她捉蚊子的动作到位吗?请注意‘捉’这个字。”经教师点拨,有学生很快答道:“‘捉’字左边一个提手旁,右边一个足,说明捉东西时既要用到手,又要用到脚。”教师追问:“这是为什么呢?”又有学生回答:“因为被捉的东西会动,比如捉蚊子,蚊子会飞;捉蝴蝶,蝴蝶也会飞。要想捉到它们,就要跟着跑起来。”此时,教师启发:“那蚊子到底应该怎么捉呢?你再演一演。”学生再演时,动作就到位了。这个片段中,教师的评价就指向了表达,引导学生回到对生字“捉”的理解,从字形入手,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字义。当学生通过表达交流理解了字意,表演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发展思维:以评促演的目标

提到思维,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数学学科,语文学科需要训练学生的思维吗?当然。学生的提问能力、判断能力、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评价能力等都是语文思维的直接体现。阅读教学需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表演的评价也应当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养成。此环节,教师要善于通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评价中来,教师进行适当引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例中,教师对学生表演的评价主要针对对话中使用的礼貌用语,以一句“演得真好”结尾,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毫无助益。其实,如果针对学生表演的动作进行关联比较,学生的思维便能得到发展。比如,针对扮演小鱼的学生,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将“用手当尾巴放在背后摇动,一边摇,一边说”和“一边说一边做出拨水的动作”进行比较。学生很快就会发现,“摇”强调来回地动,“拨”强调横着用力,使东西移动。如此,学生的表演会更到位,比较判断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为了把通过有效评价提升学生表演能力进而发展学生思维的问题阐释得更透彻,笔者再举一例进行说明。教学《小壁虎借尾巴》的同单元课文《咕咚》时,笔者对“这一下可热闹了。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这一段的教学采用了表演的方法。学生表演结束,笔者没有立马点评,而是让学生自己做评价。有学生说:“我觉得他们演得很好!”此评价太笼统。于是,笔者追问:“好在哪里呢?”这么一引导,学生便开始思考了。有学生接话:“当时的场面很热闹。他们都跑起来了,还大叫着,这就显得热闹。”这个评价有点想法了,但思维还不够严密。笔者又问:“为什么他们跑起来、大叫着就算演得好呢?如果他们在现场你一句我一句地说,也能显得热闹呀!”很快就有学生回答:“因为‘咕咚’来了呀!‘咕咚’让大家都很害怕,所以肯定要跑起来。边跑边叫才能更形象地表现他们当时的恐惧呀!停在原地是表现不出这种情感的。”正当笔者要肯定他们意见时,又有学生插话:“他们一边跑一边叫能形象地再现当时紧张的气氛,但我觉得他们读‘快逃命啊,“咕咚”来了’这句话时没有读出害怕的感觉。”这一评价一下就点醒了参与表演的学生。他们再次表演时,就演得活灵活现了。

从这段教学可以看出,师生共同评价,或是将评价权交给学生,教师只做适时引导,能让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逻辑分明,更能使评价有理有据、条理清晰。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引导要恰到好处,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发学生的共鸣。

表演虽然只是阅读教学的策略之一,但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发挥以评促演的作用,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紧扣目标,关联表达,聚焦思维,学生就能在此环节真正提升对文本的理解与鉴赏能力,获得思维品质的提升,阅读教学也能更高效。

猜你喜欢

表达目标思维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服装设计中的色彩语言探讨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宗教音乐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展现与表达研究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