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素质评价中教师评语的特点、作用及写作要求

2019-09-10沙丽华崔建京兰宁薛达志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综合素质评价差异性激励性

沙丽华 崔建京 兰宁 薛达志

摘要:教师评语是质性评价,它具有全面性与整体性、差异性与针对性、激励性与教育性、主观性与情感性、典型性与情境性等特点。在综合素质评价中实施评语评价,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主动发展,有利于教师关注过程、实施有效教育策略,有利于师生互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评语的内容指向综合素质评价五个方面,写作方法和形式无固定模式,但是有基本要求。

关键词:教师评语;差异性;针对性;激励性;综合素质评价

2014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教师在学生毕业时撰写的简要评语”“教师评语要客观、准确揭示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2017年辽宁省颁发的《辽宁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细化了教师评语的要求——“在日常活动结束时,要针对学生表现做出即时评价;每学期末,写出期末评语;在学生毕业前,写出毕业评语”,并对教师评语提出具体要求——“教师期末评语简明扼要,记录学生高中三年的个性特点和现实表现等,避免千人一面,面面俱到。字数在200字以内。”“教师毕业评语简明扼要,记录学生高中三年的个性特点和现实表现等,避免千人一面,面面俱到。字數在500字以内。”

按照教育部和辽宁省的文件要求,为了避免在综合素质评价中出现教师评语面面俱到、千人一面等问题,使教师评语做到客观、准确地揭示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收集大连市部分优秀班主任的评语,从教师评语的特点、作用、写作要求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教师评语是对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状态的质性评价,是被赋予权力的教师以描述性语言概述学生某一阶段综合素质的发展状况、反映出学生的个性特征,并以文本形式呈现给学生本人或其家长和教育行政部门。在综合素质评价中,这种方式教师不以学生成绩为唯一标准来评价学生,而是通过对学生成长过程的观察、记录,针对每一个学生具体的特点和不同情况,阐述学生的发展变化,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因此,教师评语是个性化评语,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全面性与整体性

由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高中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认识并不单单依靠学习成绩来判断,一个人的情意和人际交往能力也同等重要。因此,体现学生发展的教师评语,也并不单单是描述学习能力的进步与否,而是全面呈现特定的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而且,综合素质评价的对象是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整体,而教师评语具有整体印象法特点。

(二)差异性与针对性

评语评价的前提是承认差异。学生在先天因素、后天成长环境等方面具有一定差异,这也决定了学生个体之间在发展方向、速度、方式上的差异。评语评价不仅承认这种差异,而且还能正确对待这种差异,即能够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评价,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发挥长处,弥补不足。这样不仅能发挥评价的指导作用,而且使评价更具有针对性。

(三)激励性与教育性

有研究表明,合适的教师评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每个学生建立合适的自我实现目标,在成败之后合理归因,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因此,教师运用激励性评语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激励他们不断进取,不断完善自我。对学校而言,则有利于发挥其教育功能,教育功能是综合素质评价的核心功能。

(四)主观性与情感性

教师评语是一种主观性评价,要求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上加以自己的语言与分析,加入教师的主观意见和个人感情,避免评价的生搬硬套,让这些评价更鲜活与人性化。

教师评语是一种欣赏性评价,教师评语以肯定学生优点特长为主,不直截了当地指出学生的问题,不用强烈的词语去要求和批评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不像分数那样给人一种冷冰冰的感觉。对学生来说,教师评语就是师生之间的一次情感的交流,让学生感受到富有人情味的陶冶,同时也让教师的包容在评价中得到彰显,使得评价更加便于学生理解。

(五)典型性与情境性

为了避免评语模式化、空洞化,个性化评语一般选择在一定情境中学生的典型表现。典型表现能够直接形象地说明问题,说服力强,而且不只是一时一事的表现。通过典型表现,能够把握学生某一阶段的综合素质,把握其综合素质发展的轨迹与潜质。

(一)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主动发展

《意见》指出,“全面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积极主动地发展”,要求教师在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中改变以往程式化的评语模式,在对学生成长过程的记录基础上,用客观事例来阐述学生的发展变化,体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因此,教师评语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不可估量的激励和推动作用。

(二)有利于关注过程,实施有效教育策略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样要经历一个过程,评语评价就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过程。教师评语不仅关注学生发展的结果,更重视学生发展的过程。在运用评语评价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收集并保存表明学生发展状况的关键资料,还要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呈现和分析形成对学生发展变化的认识,并准确、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发展水平,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使学生认识自身的发展需求,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着不同的生命体验,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助于其生命充分成长的和谐、宽松的环境,促使学生健康地成长。

(三)有利于师生互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评语有利于师生互动,一方面学生在自己的行为表现被给予的诊断和评价时,会重新调整对自己的认识和定位,教师的评语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确定下一步的行动目标;另一方面,学生在出现学业和其他问题时,因其知识经验不够,他会主动寻求教师的点评分析,而教师的评语能够极大地影响到学生对问题的归因,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归因,做出相应的决策和行为。

同时,教师评语也是师生之间进行心灵沟通的桥梁。教师评语蕴含了教师的个人主观因素,使得教师能够以自己的见解去分析学生,对学生做出评价,这无疑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得学生通过教师的个性评价感触到教师的温暖,愿意去向教师表露、传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一)教师评语写作的内容要求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意见》明确规定“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修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作为综合评价的内容,教师评语内容理应指向这五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教师个性化评语写作案例的分析,我们发现教师的个性化评语一般包括如下内容:第一,个性品质、参与校内外活动情况及表现;第二,学习成绩及進步,以及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第三,个性特长及兴趣爱好;第四,个性心理、人际交往状况及社会适应程度;第五,问题及努力方向。

其中,个性品质主要对应思想品德、社会实践;学习成绩主要对应学业水平;个性特长主要对应艺术修养和身心健康;个性心理主要对应身心健康;问题与这几个方面可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也可能不是。总之,教师评语内容是指向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的,它们之间不是一一对应关系,而是有交叉和重叠。

(二)教师评语写作的方法要求

一是以事实为依据,选取典型事件的描述支撑评语内容,客观公正反映学生的真实面貌。二是通过多种途径观察了解学生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书写评语,使“每一个你都是一个独特的你”。三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真诚地认可学生的进步,使“每一个你都会成为一个最佳的你”。如大连旅顺中学谭老师在期中考试后给赵同学写的评语:

正直木讷的小伙子,卫生委员工作兢兢业业,即使你很渴望和同学们说说笑笑,却还是不惜因多次督促卫生清扫得罪同学,用牺牲自己利益的方式,换来了班级的卫生不扣分。一次精彩的值日班长演讲让我为之震撼,原来你这么有才,很有幽默感。你在学习上可以用“屡败屡战”来形容,这次的小小进步是对你坚持努力的肯定。想要和同学们交往,你需要改变下你的交流方式;想要成绩提高,要晓得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师评语写作的形式要求

教师评语本质上是个性化评语,个性化评语本身是没有固定模式的。但是,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发现教师评语在称谓上、语言风格上都有一些共同特点。

1. 称学生为“你”或直呼其名

传统教师评语中学生被称为“该生”,现在的教师评语中学生被称为“你”或直呼学生姓名,这种称谓的变化反映出教师评语的功能从鉴定变为指导,师生关系从控制和被控制走向民主和平等。这种变化承认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师生之间应该建立起的相互尊重、信任和理解的平等观。

2. 语言风格生活化和个性化

有研究表明,在评语语言风格方面,班主任更注重委婉含蓄,学生更喜欢幽默风趣,师生观点差异较大。教师认为直截了当会让人难以接受,且评语是影响学生一生的事;而学生希望在比较宽松、活泼的情境下了解班主任对自己的“非正式”评价。对大连市优秀班主任的评语实践研究,我们发现真挚、动情、委婉、富有感染力的生活化的评语能使学生体验到教师深深的关爱、殷切的期待,深受学生喜爱;而且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性格、不同学习成绩等学生对教师评语的感受都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给学生评语时要依学生年龄特点、个性特点及性别差异、成绩差异等不同使用不同风格的语言。

参考文献:

[1]陈惠英.个性化评语的作用及撰写方法——以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教师评语为例[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1(10):32-35.

[2]马艳云.教师评语与学生发展[J].当代教育科学,2006(12):43-46.

[3]邢利红.高中班主任评语的师生观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7(02):54-56.

[4]陈文革.教师评语与师生关系的构建[J].话语研究论丛,2015(01):73-86.

(责任编辑:赵昆伦)

猜你喜欢

综合素质评价差异性激励性
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激励性语言运用的调查研究
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小学习作教学激励性评价的运用策略
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中“写实记录”的功能与操作
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中“写实记录”的功能与操作
因材施教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影响口语测试评分的因素分析
初中英语差异教学可行性探究
英汉谚语差异性的研究与探索
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价值取向和育人导向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