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市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2019-09-10林晓洁

天津教育·上 2019年2期
关键词:随班障碍教室

林晓洁

国家《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明确要求,特殊教育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全面推进融合教育。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天津市积极开展随班就读试验,在实践中总结出了“集体教学为主,个别教学为辅”的随班就读教学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融合环境的完善,越来越多的轻度残疾学生在普通学校就读。为了更好地推进随班就读,我们对天津市大部分区域(14个区)随班就读教师进行了问卷调研,并走进随班就读课堂、资源教室听课,进行访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本调研报告。

一、普通学校实施随班就读基本情况

天津市各区积极推进轻度残疾学生在普通学校就读,在融合的环境中享受适合的优质教育。截至2018年9月,全市共有1443名学生在618所普通学校随班就读。

2016年,《天津市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指南》出炉,截至目前,天津市16个区域已经建设了43间特殊教育资源教室(以下简称“资源教室”),除滨海新区建设7间、北辰区建设7间、东丽区建设3间、武清区建设3间外,大部分区域均按照《天津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实施方案》的要求建设2间,用于为随班就读学生和其他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教师和家长,提供学习辅导、康复训练、心理疏导、生活辅导、咨询服务和培训指导。

二、随班就读教师情况

(一)基本情况

参与调查的教师共1064名,男教师203名,女教师861名。其中,26—50岁的教师是承担随班就读工作的主体,26—30岁的占18.98%,46—50岁的占18.42%,41—45岁的占18.23%;20—25岁、51-60岁的教师合计只占14.66%(详见图表1)。

(二)教师专业素养情况

1.职前教育情况。

被调查教师中,教师的原始学历达到大学本科以上的占46%。其中,硕士研究生21人,博士研究生1人。教师所学专业是特殊教育专业的仅有17人,不足2%。

2.学科分布情况。

现有学校中没有专职承担随班就读的教师,多是兼职,承担学科主要是工具学科,语文占39.57%,数学占24.62%,英语占15.04%,心理占2.07%,其他约占18.61%。

3.职称情况。

承担随班就读的教师主体是一级教师,559人,约占52.54%;高级职称以上教师152人,约占14.19%;其中,正高级教师1人。

4.培训情况和接受特教中心巡回指导情况。

83.84%的教师接受过随班就读工作的相关培训,78.38%的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接受过区特教中心的随班就读巡回指导。

(三)资源教室使用情况

大部分受访教师每周都会使用资源教室对学生进行教学及辅导,2次以上的占23.03%,2次的占17.48%,1次的占35.71%,没有使用的约占23.77%。

(四)教师参与随班就读教学改革情况

绝大多数教师对参与教学改革有积极性,只有不足1%的教师没有积极性,兴趣不高。

(五)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和康复仪器设备情况

日常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熟练使用多媒体设备,其中达到得心应手程度的占53.94%;在使用康复设备方面,教师达到得心应手程度的有所减少,占23.9%。不太熟练和从来不用多媒体设备的教师只占2.34%,不太熟练和从来不用康復设备的教师大幅增加,占到31.02%。

三、随班就读及资源教室课堂教学情况

笔者深入天津市8个区8所普通学校(7所小学、1所中学),到语文、数学课堂听课,到资源教室巡课,对随班就读教师进行访谈。8所学校中共有21名随班就读学生,2名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其中,听力障碍学生5名,视力障碍学生1名,智力障碍学生8名,肢体障碍学生4名,言语障碍学生1名,孤独症学生2名。

(一)随班就读课堂教学情况

在随班就读语文(数学)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能关注随班就读学生的需求和发展,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并为他们设计个别化的教学活动和作业。有些教师还能较好地发挥助学伙伴的作用,帮助随班就读学生学习。大部分学生对随班就读学生比较友善,形成了良好的班级融合课堂氛围。

(二)资源教室课堂教学情况

各区学校的资源教室大多设立在教学楼的一层,相对安静,出入方便,能较好地与其他功能教室(图书室、心理咨询室)毗邻,实现资源共享。但也有少数资源教室安排在高楼层,不便于肢体障碍学生使用。

各区学校能安排本校的随班就读学生、有特殊需要学生到资源教室上课,并定期向区片内随班就读学生、有特殊需要学生开放,进行学习辅导、康复训练、心理疏导、生活辅导。资源教室的使用有日常活动日志,资源教室授课教师为学校的资源教师或区特教中心的巡回指导教师。

四、问题与思考

(一)各区随班就读需求分布不均衡,界定标准不统一,急需出台随班就读管理办法

从随班就读学校和学生统计可以看出,全市区域随班就读的需求分布不均衡。滨海新区、蓟州区的随班就读学生均超过200名,承担的普通学校均超过100所;和平区承担随班就读普通学校4所,学生7名;同属环城四区的东丽区随班就读普通学校41所,学生179名,西青区随班就读普通学校9所,学生11名。由此可见,随班就读学校、学生的分布,与地域面积、区域人口没有必然联系。

市内六区的随班就读学校均为普通小学,而其他区域涉及普通小学、普通中学。另外,在有的区域,轻度残疾学生虽然在普通学校就读,但没有申请随班就读。因此,天津市急需出台随班就读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随班就读。

(二)资源教室需不断补充和完善

目前,天津市43所资源教室已经建设完工,并在日常教学中发挥着对随班就读学生和其他有特殊需要学生的学习辅导、康复训练、心理疏导和生活辅导的作用。然而,大部分区域仅有2间资源教室,很难满足随班就读学生和有特殊需要学生的需求。各区应按照《天津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实施方案》的要求,招收残疾学生5人以上的普通学校逐步建立资源教室。

各区已经建设和即将建设资源教室的学校应根据本校以及辐射区片内学生的残疾类别和特殊需要,合理配置基础设备、专业设备和图书,有效发挥作用,避免资源闲置。针对当前学校用房紧张和随班就读学生分布分散的实际情况,各区学校可以根据学校、区片内随班就读学生和有特殊需要学生的需求,在班级建立资源角或者配置一些小型康复设备。

资源教室的使用和管理应进一步加强,根据学校、区片内随班就读学生和有特殊需要学生的需求,合理安排时间和课程。资源教室的课程以个训或者小组的方式,资源教师根据学生的特殊需要,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康复、学习辅导、康复训练、心理疏导、生活辅导,促进功能补偿和潜能发展。

(三)随班就读教师需加强专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随班就读教师调查问卷、听课和访谈反馈的数据与信息表明:各区学校高度重视随班就读工作,均配备了中青年骨干教师;教师们从事此项工作的积极性很高,也接受了一些培训,但多是特殊教育类的通识培训,不够系统,针对性不是很强;另外,教师们使用康复仪器设备还不够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各区特教中心应根据各区随班就读学生和有特殊需要学生的需求实际,进行分类汇总,组织专项的菜单式培训,如不同残疾类别的教学和康复方法、情绪和问题行为的干预方法、资源教室康复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教学建议等,供随班就读教师选择,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培训的方式不仅限于专题讲座,还应增加实操训练和案例研讨,解决随班就读教学一线的实际问题。

(四)随班就读课程与教学的整体设计需深入研究与实践

随班就读学生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更多的时候是在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因此,如何让随班就读学生在日常教学中真正做到随班就读,而不是随班就座、随班混读,是实施随班就读的重点。

1.教学和评价应兼顾全体与差异。

随班就读学生作为班集体的一分子,其课程与教学设计整体应与普通学生一致,但也要根据学生的障碍和需求进行适当调整,采用并列式教學计划,定制随班就读学生的个性化课程。在日常学科教学中,教师应采用插入式教学计划,在整体单元、课时教学计划与设计中,根据随班就读学生的差异,进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方式的调整。进行调整时,应基于对学生的评估,设定最近发展区目标,但不能一味地降低教学要求。

在评价中,教师要基于平等的前提适当奖励和要求,对随班就读学生应一视同仁,对日常行为和学习习惯不能放松要求,如遵守纪律、按时交作业等。对于学生因本身障碍存在的一些限制,教师应适当调整方式或标准,如对智力障碍学生,作业可比其他学生内容适当减少、要求适当降低。

2.关注特殊需要,提供个别化的支持与教学。

随班就读学生因本身障碍存在一定限制,教师在班级环境、教学设计与实施中要因学生的特殊需要调整课程,遵循学习通用设计原则,提供个别化的支持与教学,让随班就读学生有参与、互动、展示的机会,保证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学质量,真正实现融合。

当前,随班就读学生主要存在肢体障碍、听力障碍、视力障碍(低视)、智力障碍、孤独症(自闭症)谱系等情况。教师要考虑学生的特殊需要,在板书、教学内容呈现、教学方式、教学具等方面进行调整,提供个别化的支持与教学。对肢体障碍的学生,教师应在座位的安排上提供便利,其他教学和评价方式与普通学生要求相同。对听力障碍学生,教师可以多用文字、图片甚至手语等方式呈现教学语言。对视力障碍(低视)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放大阅读材料,提供大字课本、盲文或有声材料等方式,给予物理支持,弥补障碍。对智力障碍、孤独症(自闭症)谱系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多采用实物、图片、视频、沟通板等呈现学习内容;教学过程中应提前准备学习指南,采用先行组织者策略组织教学,小步子多循环,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方法支持;教学中还应发挥普通学生助学伙伴的作用,进行合作学习,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支持。

教师通过提供各种支持,保障随班就读学生可以平等地参与教学活动。同时,教师应设计适合随班就读学生的活动和问题,创造条件,让他们展示交流,体验成功的快乐。如,对智障学生,可向他们提问简单的描述性问题;对有绘画潜能的孤独症(自闭症)谱系学生,可让他们通过绘画表现对文章的理解等。

(五)完善随班就读融合教育体系需家校共同支持

通过问卷调研、听课和访谈,可以看到各区学校随班就读融合氛围已经形成,学校、教师、学生认同并积极支持、推动随班就读工作,但学校在学生多元化课程、评价等方面还没有形成完善体系,部分家长还不能理解和支持随班就读工作。

各区学校应通过家长学校宣传融合教育,营造和谐氛围,让更多的普通学生家长了解、理解和支持随班就读工作;同时,加强与随班就读学生家长的沟通工作,做好课内外教育康复的延伸工作,提高随班就读水平。

在班级中,师生应从积极的角度看待随班就读学生的差异,接纳和尊重随班就读学生,促进普通学生和随班就读学生在自主与协作中充分融合,共同成长。各区学校还应不断构建多元化的课程、适切的过程与结果评价,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他们的发展。

猜你喜欢

随班障碍教室
不要在教室打闹
Unable to read as a teen, now a PhD student儿时读写难,现今已博士
提高随班就读质量的关键在教师
跟踪导练(四)2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酝酿睡意
我国随班就读支持体系研究综述
心灵休憩
选择障碍症
采取更多措施,提高随班就读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