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一片最美的叶子

2019-09-10陈士才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2019年2期
关键词:人格塑造社会参与心理健康教育

编者按: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实验小学秉持“大成思想,书院精神,银杏文化”的办学愿景,以银杏树“坚毅、正直、向上、奉献”的品性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点,致力于塑造学生勤奋、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为帮助学生健康、幸福成长,学校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整体架构。2016年,学校获评江苏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摘 要】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实验小学将“让每一片叶子都美丽”作为办学宗旨。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讲,学校将学生比作“叶子”而非“花”,目的是不让学生背负过高的心理预期。同时,“叶子”的翠绿、晶莹、生机勃勃,正是健康心理的体现。学校以人格塑造营造美丽心情,以学业发展编织美丽憧憬,以社会参与展现美丽姿态,帮助学生健康、幸福成长。

【关键词】人格塑造;学业发展;社会参与;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16-0023-03

【作者简介】陈士才,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实验小学(江苏宝应,225800)校长,高级教师,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

一、人格塑造:拥有一份美丽心情

人格塑造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极为重要的内容。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发展的敏感期,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最佳时期。

1.相信文化濡染。

我校人格教育的理念源自银杏文化中蕴含的“坚毅、正直、向上、奉献”精神。一方面,我校精心营造校园银杏文化氛围,每棵树、每面墙、每段文字、每间教室、每幢楼宇都呈现关于银杏精神的图文;另一方面,我校将银杏精神体系化,通过制定具体的行为标准,开展“正直向上银杏娃”“勇敢坚毅银杏娃”“团结合作银杏娃”等考评活动,让银杏精神真正内化为学生稳定的人格模型。

2.唤醒人性向善。

就教育而言,学校承载着引领人性向善的任务。每个学生都需要来自他人的肯定与关爱,更需要自我的认同与接纳。因此,我校开设了“巍巍银杏,立我初心”银杏娃心理品质系列活动体验课程。课程内容包括:一是崇尚仁爱之心,做一片仁善的叶子。我校组织学生参观宝应的学宫,追寻先贤的仁爱思想;采访宝应“星星点灯”留守儿童合唱团创办人许芩老师,关爱留守儿童,激活学生心底的善性;邀请“龙之情”爱心协会创办人冯建龙现场演讲,践行“做一片微善大爱的叶子”。二是激发爱国之心,做一片有担当的叶子。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周恩来少年读书处”,学习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报国精神;参观苏中公学纪念园,追忆先烈,感怀幸福生活,坚定信念,奉献祖国。三是磨砺责任之心,做一片有家国情怀的叶子。我校组织学生参观宝应的纵棹园、八宝亭,了解宝应的名人、杰出校友,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开展“我是交通小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到社区敬老院慰问老人,感悟社会责任。

3.增强人际交往。

受人口政策以及生活空间的影响,现今小学生的人际交往机会有限,而校园生活为学生的人际交往提供了无限可能。我校开展“遇见最美的你”系列交友活动,通过团队游戏、情境模拟、空椅子技术等手段,让学生打开自己的内心世界,与他人互动交流,学会有效沟通的技巧,学习正确表达和传递自己的感受和观点,从而增进人际关系。

二、学业发展:编织一场美丽憧憬

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就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并努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成功的体验。

1.激发学习动力。

任何一种学习都需要动机。很多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模糊,因此需要教师帮助他们明晰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力。我校建构了“四位一体”的立体化体验模式:一是“理想与信念”,引导学生探讨自己的理想与追求,规划实现理想的路径,并使之成为个人学习的内驱力;二是“成功与分享”,借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并通过分享的形式,增强学习自信,积累成功经验;三是“行动与奖励”,学校要求每个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小目标,并匹配与之相应的奖励措施;四是“榜样与力量”,通过阅读名人传记,关注时代精英,从榜样身上汲取成功经验,生成学习动力。学习动力是学习真正发生的保障,也是学生在面对成功或失败时仍然能够持续学习的催化剂。

2.关注智力发展。

一个人的智力因素决定了他的学业成就水平。心理学研究表明:有些智力要素,诸如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感觉统合能力等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得以提升。因此,我校开展相关的专题训练。以注意力训练为例,学校通过开展数字记忆、玩扑克牌、走出迷宫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不断延长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对于一些特殊个案,学校采取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形式,帮助他们将注意力表现维持在正常水平。这些训练不仅可以通过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来实现,还可以融合在学科教学中施以影响,有助于学生走出因学习而产生的自卑、挫败感等负面情绪的阴影,变得更加自信,更能高效学习。

3.坚定成功信念。

教育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听得进表扬,受不了批评;面对困境和挫折鲜有韧劲,容易颓废。为此,我校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养成教育为核心,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不断磨炼他们的意志力和承受力。具体做法包括:一是学做“儒雅的叶子”,学生参与编写《小学生学礼仪》,通过“让我轻轻告诉你”“真心照一照”等专题,让学生体验礼仪带来的崇高感;二是学做“自护的叶子”,学校师生共同编写《养成教育自护读本》,让自护意识成为每个学生健康成长的护身符;三是学做“勤俭的叶子”,让学生参与劳动,如走进小农场亲自栽种果树和农作物,参与农作物收获,制作美味佳肴,体会劳作的获得感。

三、社会参与:展现一种美丽姿态

心理健康是人类个体对其生存的社會环境的一种高级适应状态。对学生而言,这里的适应不仅指适应当前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还包括适应未来的发展。我校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提前适应各种社会环境,以便从容地应对未来的各种挑战。

1.体验校园角色。

在校园生活中,学生不仅仅满足于自我的成长,他们也渴望得到更多的角色体验和能力锻炼。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校管理和班级管理中,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角色体验活动:一是成立“银杏娃自管议事会”,让学生成为校园自主管理的主人。建立大队长值日制,负责全校当天学生常规管理;建立值日班长制,负责班级学生管理;建立活动首席负责制,学校活动完全由学生自主设计、参与、编排。二是打造“银杏娃融媒体”。我校的“银杏之声”广播的节目编辑、组稿、主持、播音等工作都由学生自主开展;在校报《银杏树下》设立“银杏园地”版面,由学生自主征稿、编辑、美化等;我校微信公众号也由学生自主编辑,开展“感动校园”系列评选投票活动。通过这样的角色体验,学生能在更深廣的时空中,思考学校的发展、学习管理的艺术、体验成长的责任。这样的角色体验活动,既能满足学生全方位了解学校生活的愿望,又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

2.走向社会学校。

社会生活中的角色体验远比学校生活丰富得多,更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健全心智。我们带领学生走进宝应教育玩具生产基地,了解教育玩具的生产过程,让学生跟随技术人员学习教育玩具的制作工艺并参与制作。通过活动,学生了解到工人的辛劳与智慧,为将来走上社会奠定心理基础。另外,我校经常借助实践活动课程,带领学生走进社区、走进馆所、走近各类社会角色,对学生的心理施以影响,从而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3.辅助生涯规划。

生涯规划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为学生未来学会生存进行技能储备和心理准备。我校的学生生涯规划着力于四个方面:一是生活态度。开展“我是勤俭银杏娃”“我是正直银杏娃”“我是向上银杏娃”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学会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二是终身学习。即通过学校的辅助,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如与特殊学校进行融合教育,让学生通过了解残疾人的生存状态,增强学习的责任感。三是职业追求。开展“我的理想我做主”“长大后我将成为你”等活动,让学生逐步定位自己的人生方向。四是学会感恩。通过“十岁成长仪式”“毕业感恩仪式”“栽种感恩树”等活动,在学生心中种下感恩的种子。

叶子之美,在于阳光雨露的滋润,进而始终昂扬着生命的律动。愿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能成为学生心灵的阳光雨露,润泽出一片片美丽的叶子。

猜你喜欢

人格塑造社会参与心理健康教育
儒家君子人格的当代意义
不忘初心 幸福前行
网络民粹主义近十年(2007—2016)的研究梳理
公安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与思想政治研究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烟台市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探析
普利兹克奖2016新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