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老王”,监察新兵:斗罢艰险又出发
2019-09-10李天锐梁霜
李天锐 梁霜
2018年11月14日这天,成都市成华区监委委员王志强有三个没想到。
当天上午,区监委第一起留置案——四川交投置地有限公司原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赖亚可受贿案开庭审理。“第一没想到纪委监委这么多人来旁听庭审,第二没想到赖亚可忏悔时说得这么多。”
让王志强更没想到的是,赖亚可发言时还点了他的名字,“特别是留置阶段,王志强委员和我谈话,说我从成为高考状元起一直顺风顺水,自我膨胀了,这给了我当头一棒,引起我深深的反思……”
这一天,距王志强转隶到成华区纪委监委仅过了9个月。此前,他曾因在原检察反贪领域屡建奇功而远近闻名。2018年2月起,他成为了一名纪检监察干部。
王志强
王志强转隶后参与职务犯罪预防宣讲。
融入纪委,“反腐斗士”遇上三重考验
2018年5月的一天,早晨6点,王志强带领几名纪检监察干部出现在成都市某小区。他们手上拿着监委询问通知书及证件,准备稍后叩开一名关键证人的家门。
此前,经成都市纪委监委指定,由成华区纪委监委对赖亚可涉嫌收受服务对象十多万元的严重违纪问题进行初核,他们正准备通知证人到监委询问。不过,事情并非那么简单。
“你们手续带了吗?”“为什么要马上去,还要上班,明天去不行?”当事人很抗拒,其父母也拦在门口。
其实,大家早已出示了证件。在王志强示意下,敲门的女办案人员反应很快:“我们是正常调查,这件事你回避不了,不如主动点。”最后成功将其带到监委,对方提供了重要信息:一笔30多万元的资金往来。为查清问题打下基础。
善于“攻心”是王志强的强项。与被留置后的赖亚可谈话时,他等对方冷静下来后,花一个小时和对方聊工作、家庭和人生,聊“算好几笔账”,使赖亚可很快有所反思,交代了部分违纪违法问题。
不过,身为专案组负责人、对检察院办案程序滚瓜烂熟的王志强,转隶后办首例留置案时却遇上了新挑战——一切都要“摸着石头过河”。
“当时一整套的工作程序,包括流程、表格模板等还在摸索,我们不等不靠,主动和省市纪委相关室衔接,把案子办好。”王志强说。那段时间,同事们都看到他前前后后跑了很多趟,想了许多办法,忙得不亦乐乎。
“最后我们把电脑和打印机都带到市纪委七室去,把案件审理室、案件管理室的同志请来,一起学习《党纪处分条例》及《监察法》,各自谈理解。如果发现报告稿措辞有一点瑕疵,就马上改了打印一份新的……”
成华区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刘东告诉记者,从5月29日留置赖亚可到查清违纪违法事实,向四川交投党委出具区纪委监委首份监察建议书,赖被开除党籍、行政开除;再到7月3日案件被移送检察院,仅用了25个工作日,留置第一案意义非同寻常。作为专案组负责人的王志强,付出的心血无需多言。此后,成都不少区县纪委都闻讯到成华,学习办案经验。
转隶到纪委监委近一年,王志强明显感受到工作中的变化,直言新工作有三重考验。
“从节奏上看,现在比以前快得多,办案要保证质量,也要抢时间。从要求来说,那些纪律条款都‘细致得吓人’,要熟悉每一个流程,对每个环节都考虑得周到全面。”
这一年,他恶补了多部党纪条例与相关法律法规。廉政瞭望记者到访时,他将《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纪常用法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定性量纪实务》等从书架拿下来,摆了一沙发,不少书籍还有勾画和折痕。“喜欢看实用性强,接地气的书,遇上有疑问,就多和同事讨论”。
“更重要的考验是,要摒弃 ‘以办大案为荣’等心态,抓早抓小,让违纪者知错知止,痛改前非。”王志强说。而在刘东看来,王志强对谈话对象心理的把握,正是如今监委迫切需要的。
2018年10月,成华区纪委监委一名收受涉黑企业1200元的违纪科长。一连三天,对方到纪委谈话时都态度蛮横:“你们相信我这个党员还是瞎告的人?”第四天到纪委时,他带着很多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的药,“我有病,你们别磨叽。”
王志强马上打电话,医生带上相关仪器现场检查后,结果完全正常。王志强对他说:“做人讲个公道。你身体没毛病,而是思想出了毛病。是哪个介绍你入党的,我要让他和你们局长一起来,问问他,为什么发展你入党?”接着,他拨通了局长电话。
很快,对方态度大转变,不仅马上退赃,还写出长长的忏悔书,最后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据统计,转隶不到一年,王志强已参与办案58件,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处理的党员违纪案件。近一年来,原为审讯高手的王志强,对谈话也有了更多心得。
“谈话就像中医,千人千方,但要学会换位思考。”王志强举例说,“我们在饭店招呼人,‘来吃点儿,老板再炒几个菜’肯定比单纯问‘您吃了吗’更热情。同样,‘大家都听明白了吗’的效果肯定不如‘我给大家讲清楚没有’”。
转隶后,为做好预防职务犯罪“治未病”,区纪委监委组成了宣讲团,王志强已参加12次宣讲,涵盖了国企、事业单位、民企,还包括奥林巴斯等外企。
“宣讲前看到他,常带着办案熬夜的疲惫;但只要走上讲台,他就像换了一个人,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讲述着朴素廉洁道理,办案经历,心理分析等娓娓道来。”区纪委宣传部干部孙军告诉记者。
听过宣讲的成都鲁能置业员工则告诉记者,王志强乐于把自己摆进去,“我也喜欢钱,但要守住底线。再结合案例说明,幸福快乐和金钱有可能是负相关”,让人警醒。
近一年来,王志强融入纪委的同时,纪委同事也被他感染。“我发现他对法律法规很熟悉。对组织交办的‘难啃’案件,或者有事安排到他,他都高兴地接下,说:‘没得问题。’我想,这句口头禅就是他業务和人品的写照。”成华区纪委常委刘谢平告诉记者。
“钢铁”性格:工作中更硬,平时变柔和了
中等身材,面容黝黑,脸上带着办案人员的精干和警觉,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仿佛随时准备看穿他人……
1995年,王志强从某企业考入成都市成华区检察院。自此,他的人生和反腐败事业紧紧联在一起。
“我从小就有制服情结,一个普通工人脱下工作服穿上制服,这种感觉一般人很难体会,反腐败的工作很神圣。”王志强说。
经过多年历练,他成长为反贪局长,曾被省纪委等抽调,参与查办了多起大要案,也留下了许多精彩的故事。
几名老同事都说,工作中的王志强,拥有“钢铁”性格。有人回忆,办案方式方法,他都有充足的理由说服领导和同事,而非人云亦云。”
尽管性格爽直,办案时的他,却善于观察,能想出很多点子,并享受攻克的快感。
“老师,打不打的?”成都三环路外一工地门口,工人上了车。“你们工地做什么的?我有朋友想找工作,你们要人不?”上车后,“黑的”司机与工人搭话。出于感激,这名有点“职务”的工人向司机介绍了工地业务及用人情况,连领导的脾气秉性都和盘托出。
原来,“黑的”司机是时任区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王志强“扮演”的。这是2007年,有举报称某国企高管刘某卷走大量钱财,王志强正乔装寻找嫌疑人。接着,他又假扮成收荒匠,从门卫那里了解到刘某的行踪和侵吞国资的犯罪事实,后将其当场抓获。
20年间,他还扮演过小学校长、企业老总。为了扮演涉黑组织成员,他还穿上花衬衫、红皮鞋等“潮牌”……
為取得更多突破,他苦练“望闻问切”,对犯罪嫌疑人的微表情、微动作等身体语言做起研究。
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近年来王志强也有一些变化,比如,更加重视带队伍,发挥团队的力量。
区纪委监委年轻干部鲁东记得,自己刚加入反贪队伍时,一招一式是王志强“手把手”教的。“2016年下半年,工作一年多的我对一个拒不开口的关键证人开展供词采集,王委员通过视频监控,把握证人的表情、动作等细节,教我进行询问,不断击破她的言词漏洞。3个多小时的询问,每20分钟王委员对我有一次耐心教授。最终,这一任务圆满完成。”近一年前,鲁东也转隶到区纪委监委案管室,业务颇受认可。
像王志强、鲁东一样转隶到成华区纪委监委的有16名干部。就在转隶那天,时任区纪委宣传部部长刘谢平注意到,大会结束后,王志强并未离开。而是在给转隶的同志讲,要注重自身形象、提高纪律素养、尽快融入新单位,“这让我感受到他作为兄长,对同事们的真感情。”
孙军则透露,转隶人员虽然分散在纪委各处室部门,但遇到问题都喜欢找王志强交流。甚至有些家务事,如个别干部因经常加班,夫妻一度有误会,也找王志强帮忙安抚。有纪委同事家庭经济遇到困难,他也千方百计想办法。
2011年前后,从没休过年休假的王志强曾因过度劳累,两次突发脑溢血住院治疗。此后,他开始让自己有张有弛,抽空带家人到成都周边品品小吃,喝喝茶。
变的是心性,不变的工作中“铁”的作风。“尽管已55岁,但他工作中仍充满激情,甘之如饴。”区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刘东给记者打了个比方,“如今的他(王志强)还是像电影里的老军人,一说有仗打——有案子办就很兴奋,加班熬夜亦毫无怨言。譬如明天有个案子,今天晚上他绝对失眠,辗转反侧,思考明天这个案子怎么操作。”
不变的反腐情怀
“每天早晨7点,我和平时一样准时出门,但我走的不再是前往成华区检察院的那条路……20年前,从国企工人来到成华区检察院时那种不安又兴奋的神情再次重现。如今,我们对未来的期待,和当初是那么相似。”
2018年2月,刚转隶不久的王志强,在参加市纪委的征文活动中如此袒露心声。近一年后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仍为自己投身监察体制改革大潮而自豪,“反腐败工作干了一辈子,这份感情是不会变的。现在我的人生又多了一重纪检情怀,我愿意为纪检监察事业付出一切。”
近一年的工作,探索中也面临挑战。“工作中有的细节还需完善,比如一些纪法衔接的具体操作和衔接等;个别规定和流程如何更加细化。”王志强坦言,随着监察体制改革深入,上述问题都已经或即将得到解决。
正所谓“快马加鞭未下鞍”。接受完记者采访,他又要走进区纪委监委主要领导办公室,领受重要任务。
“这些年,我钱没挣多少,官也没当多大,但不管你是正厅副厅,市长副市长,还是涉黑团伙,只要违纪违法,在我面前都要让你老老实实认错!”王志强走之前提高声调坚定地对记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