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课三研:学用并举,师生共进

2019-09-10陈永平陈树华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2019年2期
关键词:统编教材

陈永平 陈树华

【摘 要】“一课三研”校本研修坚守儿童立场,践行适合理念,尝试以研课为载体,引领教师将“学”和“用”贯穿研磨学案、引领学程、反思学境的全过程,以“问”启“思”,以“试”导“习”,以“研”促“用”,和学生一起在研习中发展。

【关键词】适合教育;统编教材;一课三研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14-0055-04

【作者简介】1.陈永平,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教师发展中心(江苏盐城,224100)教科研中心副主任,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2.陈树华,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三龙小学(江苏盐城,224161)教师,一级教师,盐城市陈永平名师工作室骨干成员。

在探寻适合本区域实际的统编语文教材教学研训方式的实践中,笔者带领研修团队,以研课为载体,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研”,将“学”和“用”贯穿语文教学实践探究的全过程,在“习”与“试”中激励教师发展,引领学生成长。现以学用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为例,谈谈教学研训中“一课三研”的实践与探究。

一、课前——研磨学案,以“问”启“思”

笔者与研修团队成员研磨学案,重点做三件事。

1.读教材。

教师在这个被称为“裸读”的环节中,细读本课,通览全册,整体感知教材,形成了教学预案的初步框架。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用多大的声音”,教材编排以问题的形式引发学生思考,通过3个具有代表性的场景图,引导学生具体感知所处场景、说话音量的不同,“泡泡”提示了交际的内容,“小贴士”明确了依据场合确定说话音量的交际要求。教学可以依托教材情境图,创设表演情境,引领学生试用“泡泡”里的话,练习在不同场合和面对不同的对象时用合适的音量讲话。

2.阅教参。

在这一博览环节,教师阅读研究《教师教学用书》,读《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小学语文》《课程·教材·教法》等报纸杂志,重温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的《“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统编语文教材执行主编陈先云的《增强六个意识,教好部编小学语文教材》、统编语文教参执行主编徐轶的《部编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编写理念及主要特点》等论述及培训辅导讲座,对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反复揣摩统编语文教材“口语交际”编排理念、特色、教学要求。

在品读交流中,教师有了新领悟:本课教材中的三幅情境图场景不同,交流方式、说话音量也不同,但蕴含其中的尊重他人、自主表达、乐于交流的实践目标是一致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借助教材生动有趣的情境图,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和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培育文明和谐的交际素养,把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落到实处。

3.访学生。

在学情调研中,教师有了两个新发现:一是由于家庭教育背景的差异,学生对教材中三幅情境图的认知有差异。几乎所有学生都能辨识第三幅图的情境是在教室里,较难辨识的是第一幅图的情境是在图书馆里,且此现象以农村学生居多。二是根据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音量,学生悟理易,说理难,音量大小也难掌控。

两个发现给了教师两点启发:一是在引导学生观察场景图时,可以重组教材,活用教材,由易到难,扶放结合;二是引导学生经历交际体验时,要为学生说理搭建平台,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体验音量适度。

二、课中——引领学程,以“试”导“习”

课堂上,我们立足引领学生用“学材”学语文,将“学”和“用”贯穿语文学习探究的全过程,以“试”导“习”,激励学生在“习”与“试”中享受成长的快乐。课堂实践大致分为三个板块。

1.看图说画,试眼力,学表达。

课始,教师在引导学生充分感知学材的基础上,把学习实践迅速聚焦本课重心——

师:小朋友们刚才观察了3幅图,现在谁愿意先试着告诉大家,你看懂了哪一幅图?说说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

生1:我知道第3幅图中的小朋友是在教室里上课。

师:真棒!你第1个发言,而且声音很响亮。

生2:我看到第3幅图上画了黑板、讲台,还有好几个小朋友,这是在教室里。

师:你不光会看,还会想,讲得也清楚、完整。给你一个大拇指!

生3:我看到了第3幅图上小泡泡里的字,一个小朋友在前面说“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还有4个小朋友坐在下面认真听,这是画的教室里的事情。

师:了不起!你还关注了图上的那些字,并且能读出来。也给你一个大拇指!

生4:我看到第3幅图上画了黑板、讲台,一个小朋友在前面说“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4个小朋友坐在下面认真听,我就想到这幅图画的是教室里的事情。

师:你把前面几个小朋友的话结合起来说,说得有条理。说明你刚才认真听别人发言,学习别人说话的方法,说得比他们还好。掌声送给你!(带头鼓掌)

该片段中,师生、生生的课堂对话,真实自然地再现了口语交际情景。看图与说画结合,观察与表达并举,学生在试中学,学中试,让人真切感受到学生观察渐趋全面、思维逐步深入、表达不断丰富。教师的评价语言始终在引领学生学和试,既点拨方法,又激励学生进取,让学生在试和学中体验交際和进步的快乐。

2.辨音评量,试听力,习语感。

该教学环节,学习活动大致分三步走,概述如下。

第一步,学生看图思考并试说每个场景说话声音的要求。学生可以借助教师投影提示的句式练说:我觉得第( )幅图在( )里说话声音要( ),因为( )。第二步,学生先进行同桌对练,试说三幅图中小泡泡里的话,辨别音量大小;再进行小组交流,品评音量是否适度。第三步,想象对话场景,试着为图书馆、教师办公室两幅图配上应答的话,并根据场景要求,与同桌试着分角色练习。

逐层推进的三步学程,看、想、说结合,说、听、评对练,扮演角色拓展体验,教师引领学生在自主反复的实践与同伴合作尝试中,学习倾听、表达、应对,丰富了对音量大小的感性体验,对适度有了初步的体悟。试的是交际,习的口语,展示了口语交际课最本质的实践境界。

3.答问述理,试总结,练迁移。

此板块引导学生根据课堂练习的体验,试着总结回答“什么时候说话声音要大?什么时候说话声音要小?”的问题。在学生利用教科书上呈现的场景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又为其拓展了实践空间——

师:小朋友们答得正确,说得有理。能试着联系日常生活场景来回答吗?

生1:在家里跟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说话声音不能太大声,要尊敬长辈。

生2:老师,他(指着生1)说得不全对!在家里跟奶奶说话,声音要特别响。

师:(诧异)是吗?请说说理由。

生2:我要大声说话,奶奶才能听得清。

师:(惊喜)哦,好孩子!给你三个赞!第一,你认真听别人发言,习惯好;第二,你主动说出和别人不同的想法,有勇气;第三,跟奶奶说话时,心中想着要让耳背的奶奶听起来方便,心善良。(带头鼓掌)相信你跟其他人说话时也会尊重他人,方便他人。我们大家要向你学习。

该段教学与课始比较,有两点变化:一是学生交际实践更主动,发言更踊跃;二是师生、生生的课堂对话更顺畅,实践有深度、显亮点。教师始终引领、鼓励、帮助学生自己尝试,学归纳,练发散,习迁移,教师教学语言传达了教书育人“德为先,能为重”的心声。教者对创意表达的巧妙激发、敏锐捕捉和精心呵护,感染着学生,也感动着听课研学的同伴。

三、课后——反思学境,以“研”促“用”

笔者和研修团队成员的教学反思立足学与用,聚焦学情评估、学理探究、学策改进,在追问中深思,在畅谈中共享。

1.适合才能更好。

顾明远先生曾说:“适合,回归教育本真。”成尚荣先生亦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本课话题“用多大的声音交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需要,又能引领口语交际。我们的研学实践,如教学目标的拟订、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策略的选择等,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适合学生,适合教材,用自觉行动实践育人思想,方能在课堂创造辉煌。

2.学习语文贵在“习”与“试”。

所有的学习实践活动要让学生自己亲身经历,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和口语交际品质的提升离不开尝试、习得。用“学材”学语文,“试”为经,“习”为纬。我们期盼通过不懈的努力,在课堂上听到更多“我想试”“我愿试”“我敢试”“我会试”的童声。这或许正是本课教材学习导语中“快来试一试吧”的魅力使然。

3.研学无止境。

随着研学实践的深入,我们的思考也在不断深化。课前研学,我们强调研读教材要读准要求,读明目标,读透意图。教后反思,我们又有了新的领悟:研读教材还要读活使用策略。如本课教材“小贴士”中的温馨提示,并非仅仅回答本课开始的提问,也并非只是教学的目标提示、方法引领,更应该是学生自主实践的感悟交流,是尝试、习得体会水到渠成的真情表達。这些新认识、新感悟,必将成为我们新一轮教材解读和教学探究的新起点。

“一课三研”的过程,其实是教师作为学习者与学习引领者“一课三习”“一课三试”的过程。“一课三研”,这是我们探寻的学用统编语文教材的研训路径;“习”得真功,“试”出精彩,这是我们学用统编语文教材追求的境界。

猜你喜欢

统编教材
把握好教材,创造性地用好教材
脱离“拼音”拐杖,突破识字难关
“分角色朗读”的七大策略
基于统编教材的综合性学习教学实践
谈统编教材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的亮点
用德滋润儿童心灵,用法护佑儿童成长
统编教材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初探
从最新初一语文统编教材得到的教学启示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