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欢歌一路行
2019-09-10景虹霞
景虹霞
“你曾对我说,相逢是首歌……”一生有你陪伴,一路欢歌不断。回眸18年的工作成长历程,流连于心灵的湖畔,因有你们的相伴,我才能笑对辛酸与苦楚,独享一份恬淡与从容。品一杯香茗,唱一曲欢歌,往事的音符在笔端的字里行间跳跃,组成我一路前行的幸福欢歌。我获得全国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获一等奖、江苏省中小学音乐优课评比一等奖、镇江市音乐评优课和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近三年来,在国家级、省市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21节音乐课吟唱的乐曲
1999年,我从丹阳师范毕业,分配到一所乡镇中学——丹阳市导墅中学。去学校报到工作的第一天早上,身为普通农村妇女的母亲就再三叮嘱我:在学校,要实实在在做老师,工作不能挑三拣四!从那刻起,妈妈的话就烙在我的心上,我也暗自下定决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工作。
导墅中学全校有21个班级,但只有我一个专职音乐教师。开学了,校长征求我的意见:“景老师,我们学校就一位专职音乐教师,如果开足音乐课,一周有21节课,你可能会吃不消,要不我们初三年级就停课?”我看着为难的校长,脱口而出:“不就是一周21节课吗?没什么大不了的,放心地交给我吧!”
然而当我接受任务之后,才发现自己想得太简单了。学校没有专用教室,音乐器材也就只有一架手风琴。一天四五节课下来,肩膀酸疼,嗓子嘶哑,下班坐在位置上一动也不想动。也有好心的老师劝我:“音乐课是小学科,你上课的时候偷点‘懒’也无所谓。”我咬牙感谢老师们的好意。
其实,我的心里也曾动摇,可是看到学生上音乐课那专注的神情,听到楼道里传来的歌声时,我浑身仿佛又充满了力量,忘我地走进课堂。不知从哪天起,学生主动从我的手上接过手风琴送到办公室,我的心里充满了感激,连声道谢。自此,只要有音乐课,我的手风琴总会长着“脚”,早早地来到教室。上课的时候,学生要求我坐着轻声给他们上课,教室里尤为安静。
那段日子虽然很辛苦,但也很充实。学生把我当成朋友,常常找我说说心里话,我也愿意去倾听去鼓励他们。2014年,我有幸担任了全市新教师岗前培训的助教老师,有位新教师上台发言:“我最感谢的是我初中的音乐老师景老师,她也在现场,当时我的成绩一般,也很顽皮,是她的鼓励改变了我,让我找到自己的方向,我要做一位像她一样的老师!”当时我坐在台下,一刹那蒙了,那浓浓的幸福感排山倒海般涌向了我。2001年,一周21节课,这些数字我終生难忘,因为那是辛苦与幸福的交织,它带给我投入音乐教育事业的力量,也带我开始浅吟低唱那属于我的乐曲!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初为人师,初尝教育之美,爱如琴音,绵长而又细腻,学生、同事、母亲之爱,开启我一路欢歌的前奏。
16条演出裙串成的乐符
同样是这一年,当我接手了21节周课时教学量时,丹阳市文艺汇演的比赛也紧跟而来。校长找到我说:“景老师,我们是农村学校,学生的艺术素养比不上城里的学生,你的课务量又大,这次的比赛就重在参与吧,你也别那么累!”听着领导体贴的话语,我的心里一阵温暖。可是手握比赛通知,内心却是激流暗涌。想到当初自己作为学生去观摩市里优秀节目展演时的向往,想到当时对自己说的话:“终有一天,我会带着我的学生出现在这个舞台上!”纠结让我辗转反侧,还是母亲开导了我:“既然要去做,为什么不尽力去做,这样最起码没有遗憾!”母亲的话一语惊醒梦中人,是呀,都做了为什么不拼搏?我一定要带领这些学生站在市里的舞台上。接下来便是清晨的舞蹈排练、中午的声乐排练、放学后的器乐排练……日子就在连轴的排练中忙碌紧张起来。
节目初见雏形,当我找到学校领导要求制作演出服装时,领导为难了:学校经费实在太紧张,看能不能到其他学校借借。我也找专业做演出服装的师傅了解过,每套服装160元,16套衣服至少要2500元。经过我的争取,学校最多支出1200元的服装费。我听说常州湖塘桥批发布料很便宜,就利用周末时间,转了几趟公交车去批发布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重重的两捆布料抱回到镇上的裁缝店,反复和店家磨嘴皮说好话,店家终于答应以最便宜的价格帮我加工这16条裙子。为了节约成本,每天晚上我和妈妈就守着这16条裙子,一针一线地串珠子、钉亮片,虽然很累,可是一想到我的小演员们穿着这些漂漂亮亮的裙子站在舞台上的画面,就继续坚持着……所有的付出终有回报,比赛取得了导墅中学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团体一等奖。当我把好消息告诉学生的时候,她们激动得欢呼雀跃,青春的笑脸紧紧地围在我的身边。
这针针线线串成的16条演出裙是我一生宝贵的精神财富,当我经历了初为人师的激动,经历了排练的困惑与彷徨之后,它指引着我坚定地找寻自己的梦。不仅串起了我对音乐教育事业热爱的乐符,更串起每个学生对音乐生活热爱的乐符。
一次全国赛课奏响的乐章
梦,依旧飞在云端;路,通往心的家园。游走在音乐教学的天地间,我常常幻想着自己心目中的理想音乐课堂。
2004年,我由导墅中学调到了华南实验学校,来到了新的学校,有了一个更高的平台,追梦之路也在脚下不断延伸。我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同时关注研究教法,上好每一节课,珍惜每一次的比赛机会,从基本功比赛到优质课比赛,从校级展示课到省级展示课,当一次次站在比赛的舞台,我的梦想就悄悄地生根发芽,比赛让我不断成长,也丰富了我的教学之路。
2014年,我经过丹阳市、镇江市、江苏省的层层选拔,作为江苏省唯一的中学代表赴深圳参加全国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评优课的比赛。这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一场奥林匹克竞赛式的角逐,从接到通知开始我就全力以赴地投入。音乐欣赏课《瑶族舞曲》是我参加比赛的课题,这也是我将近三个月里工作和生活的主旋律。
首先,我广泛地阅读教学杂志、美学专著等,比如《中国音乐教育》《江苏教育》等杂志,购买了廖乃雄教授的《音乐教学法》、杨燕迪教授的《遗憾的聆听》等,期待让书籍成为我教学的不竭动力,成为我课堂的源头活水。我认真反复地聆听《瑶族舞曲》,力争准确把握音乐中最本质的内涵核心要素。一遍遍的聆听让我心中有了音乐,身体中流淌着对这部作品的感悟,让我有种冲动,就是把作品最感动我的地方热切地告诉学生。
其次,为了求得鲜活的教学经验,我多次到杭州、南京等地学习培训;向往届的优秀视频课学习,学习专家名家的教学设计,学习她们端庄自如的教态和鲜活生动的语言;找到了其他教师《瑶族舞曲》的案例,一遍遍地分析一遍遍地对比,寻找教学设计的灵感。同时向我身边的教师学习,学习他们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
另外,除了自我学习和摸索以外,我还主动地向多位专家请教。当我觉得设计的体验活动太表面化,不能体现音乐中的要素时,镇江市教研员梁华老师带我反复梳理,在我的心里有效地架起音乐与体验之间的桥梁;而当我为自己的课堂感到不够准确精练、教态不够亲切自然之际,丹阳市教研员狄留芬老师就我上课的每个体态语、普通话的每一个发音、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细节,毫无保留地带我反复斟酌,让我逐渐找到属于自己的课堂语言风格。专家老师高屋建瓴的指导让我在思考中进步,在反思中成长;学校领导的支持、组内同仁们的陪伴让我感受到团队的力量与温暖。在请教、反思、实践的过程中,我也听到自己悄然拔节成长的声音。
且行且思,且行且歌,课堂在我的眼前逐渐明朗起来。现场比赛的那天终于来临,面对来自全国各地三千多位听课教师,面对来自多个高校的专家、音乐教育家以及各省音乐教研员组成的评委团队,我的心里既有紧张也有激动,按捺着不安的情绪,内心反复说:眼里有学生、心中有音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份付出一份感悟!在赛场上,我和学生合作,一起展示了这节《瑶族舞曲》,当听到教师们爆发出的掌声时,我知道所有的付出都值得。当我以一等奖的成绩站在领奖台上时,泪水不禁随着音乐流了下来,过往的一幕幕在我的眼前展现,点点滴滴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值得一生珍藏。
一次全国赛课奏响了有力的乐章,它激情而又浓烈。而学生、同事之爱,各级教研员如恩师般的爱,也将鼓励我继续谱写追求梦想的华丽乐章!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感觉像三月,喜悦的经典,醉人的诗篇……”心中追寻的理想音乐课堂就是我永不厌倦的诗篇,让每个学生享受音乐的快乐更是我喜悦的经典,走在音乐教学的路上,一路欢歌,幸福有我,优雅起舞,坚定前行!
(作者系江苏省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