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部编教材“交流平台”板块的教学价值和策略

2019-09-10朱林辉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交流平台语句交流

朱林辉

“交流平台”是部编三年级教材中出现的一个全新教学板块,与“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等构成完整的“语文园地”。它是以“语文要素”为主体,围绕单元教材中出现的语言现象、语文知识以及学习方法,展开探究、梳理和交流,是“语文园地”乃至单元整组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笔者通过对三年级“交流平台”教学现状的观察发现,尽管教师努力把握教材编写意图,但在教学中还是出现了学生主体缺失、教学目标错位以及交流形式单一等现象,使教师未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交流平台”的教学价值在哪里?适宜的教学策略有哪些?笔者结合三年级“交流平台”的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究和实践。

“交流平台”的教学内容着眼语文要素,是对单元语言现象、语文知识以及学习方法的总结、梳理和巩固,主要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价值。

(一)语言现象的具体化呈现

部编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编排教材,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语言要素。以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其“交流平台”是围绕“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这一语文要素来设计的。那么,什么是“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呢?这些词语和句子又“新鲜”在何处?在学生的认知中,尚未十分明确。况且“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并非千“词”一律、千“句”一面,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内容指向,不同的作家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就需要我们为学生提供具体的语言范例,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感受。为此,教材提供了两个语例:

例一: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例二: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这两个句子通过“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追逐影子”等拟人化词语的运用,将景物活化成人,形象地描绘了事物的外形、动作等方面的特点,遣词造句独特且富有新意,为学生认识“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提供了依据,并以此为参照,举一反三,迁移辐射,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的同类词句,从而对单元语言现象形成初步的认知和体验。

(二)语文知识的融合式介绍

部编教材的单元语文要素还包括相关的语文知识,语文知识的学习应该在具体语境中,结合相关内容进行有机渗透。而“交流平台”就是结合单元课文对语文知识进行了融合式的介绍。以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交流平台”就是围绕童话的相关知识来编排的。为更好地引导学生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教材进行了这样的提示:

提示一:童话是一座五彩缤纷的大花园。在童话的世界里,植物、动物不但和人一样会说话,而且也有喜怒哀乐。

提示二:这个单元的童话故事充满了丰富的想象,蟋蟀可以在牛肚子里旅行,一棵树也有自己的愿望……

提示三:閱读童话,我能交到很多奇特的朋友,经历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还能获得很多启示。

这三个交流提示分别指向童话的两个特点——充满想象力和富有启示。其中,“充满丰富想象”这一语文知识,是结合“动植物也有喜怒哀乐”“一棵树也有自己的心愿”等具体故事情节来渗透的;而“富有启示”则是融合在学生阅读感受的交流中来介绍,这样就避免了让学生死记硬背语文知识的现象出现,融合于课文的知识介绍和渗透更加形象有趣,教学效果更好。

(三)情境式对话平台的构建

对话是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和途径,而“交流”就是把已有信息提供给对方,实现资讯的流动和传播。就本质而言,交流也是一种对话。“交流平台”就为学生探究、学习成果的展示创设了对话的情境。

“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意思”是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交流平台的教学内容,教材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对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进行梳理和提炼,并进行交流和展示。同样,本册第六单元也围绕“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一要素设计对话交流式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语言现象,掌握学习方法。

与人教版“语文园地”中“我的发现”这个教学板块相比,“我的发现”更注重发现结果,而“交流平台”则在强调学习成果的基础上,突出了“交流”的形式、展开对话的过程,以交流学习方法、展示学习成果。

由此可见,“交流平台”对于单元教学的落实、语文要素的习得和阅读素养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语文部编教材强调“单元整组教学”,作为单元整组教材中的重要一步部分,“交流平台”的教学应在单篇课文的教学中有机渗透,加强与整组教学的融合,并注重课内外阅读的联结和延伸。

(一)基于单篇,有机渗透,落实语文要素

“交流平台”与课文教学都应围绕单元要素选择内容、确定目标。因此,不能将两者割裂开来,孤立地进行教学,而应有机渗透,适度融合——既保证单篇课文教学目标的精准适切、过程的充分展开,也实现“交流平台”教学的有序推进。

1.聚焦语例,具化语文要素

仍以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语文要素是“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交流平台”也是围绕这一要素展开。对“有新鲜感词句”的关注和体验首先应该融入单篇课文的教学,结合具体语句进行落实。

以“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个句子的教学为例,要引导学生发现独特的表达形式,想象画面,感受情境,可以展开如下教学过程:

教师启发:同学们,上课的时候是怎样的情景?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聚焦语句:学生交流,教师引导聚焦“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个句子。

品读发现: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展开品读想象,说说自己仿佛看到的画面。在交流中引导学生感受词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语言表达的特点。

小结发现:这句话很有意思,把小动物当成人来写,更容易让我们感受小动物的动作,读着词句就能想象到同学们上课时的情景。

运用拟人化的写法,将动物当作人来进行描写,是“有新鲜感词句”的表现形式之一。上述教学过程先引导学生聚焦语句,抓住“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来展开联想,想象画面,进而体会拟人化写法给阅读带来的丰富联想,感受遣词造句的特点和作用,从而初步认识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了解语言现象,使单元语文要素得到较好的落实。

2.展开过程,渗透学习方法

以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其“交流平台”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优美生动的语句”,而这个要素的习得自然要融入单篇课文的教学中。比如为了体会小燕子飞行的轻盈,就要在《燕子》一文的教学中围绕相关语句展开品读想象,交流感悟。常态的教学过程如下:

搜索聚焦: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聚焦语句“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品读想象:联系生活,体会“沾”的动作和画面。

比较体会:品读比较“沾”与“浸”“打”等其他字词的不同表达效果。

小结发现:体会语句的形象生动,“沾”字让我们体会到小燕子飞行的轻盈。帮助学生初步体会语句描写的精妙之处。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小燕子飞行的姿态和样子,通过字词的比较加深体验,感受字词运用的奥秘,把优美生动语句的品读融入教学中。这样不仅让学生对“优美生动的语句”有了具体、形象的感知和理解,也渗透了学习方法,发展了想象画面的能力。

(二)融合整组,前联后引,构建语义网络

“交流平台”的教学内容与单元整组课文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的过程理应融合整组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在交流中逐步构建清晰的语义网络。

1.多篇联系,梳理语言现象

通过梳理、总结发现单元课文中出现的语言现象,是“交流平台”重要的教学目标。语言现象的发现需要对多篇课文中的词句进行联系、比较,而“交流平台”中给出的仅仅是个别范例,不可能穷尽本单元中所有的语言现象。我们要引导学生从范例出发,联系本组多篇课文,由点及面,在大量语言的联系和诵读中来发现。

以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要想真正引导学生发现“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就需要以教材提供的范例为起点,引导学生展开搜寻、比较。可以引导这样展开交流:

交流提示:聚焦第一个范例,启发思考:在这个句子中,哪个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学生展开:体会“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的独特写法,初步感受把动物当成人来写的方法。

交流引导:在本组的其他几篇课文中,像这样很有特点的词语和句子还有哪些?

交流准备:学生根据交流,寻找本组课文中的其他语句,品读体会。

联系比较:联系《花的学校》中“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等语句,发现表达上的共同特点。

从一个语言范例开始,引导学生回顾单元课文中其他优美生动的语句,在交流中加深体验和感悟,更好地帮助学生对“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这一语言现象产生初步的印象和体验,促进单元要素的有效落实。

2.前引后连,形成语文知识网络

语文学习是一个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的过程,不同年段、不同单元的语文要素和学习方法也会有一定的承接和联系。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交流平台”的话题是“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渗透了“关键句在语段中不同位置”这一语言现象和“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一学习方法。而在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交流平台”中,渗透了“关键句在语段中的不同位置”这一语言现象和“直接摘录法、对关键语句进行改造”这两种学习方法。两者既各有侧重,又相互承接,螺旋递进。

因此,教学中就要前引后连、有机整合。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交流平台”的内容时,既要注重语言现象和学习方法的整合,引导学生先了解“关键句在语段不同位置出现”的语言现象,也要借助关键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掌握学习方法。而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交流平台”时,则可以先引导学生复习回顾,再进行比较,发现两个“交流平台”的联系。这样勾连教学,既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语言现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进行巩固,也能帮助学生形成语文知识的网络。

(三)辐射课外,充实化用,提升语文素养

语言现象的发现、学习方法的掌握,一定要经历从课内学习到课外实践的过程,让学生在更为丰富的语言文字实践中加深印象,从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不断提升。

1.语料补充,丰富语言现象

部编教材注重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的衔接与联通,这一点也体现在“交流平台”的编写之中。教学时可以通过课外语言材料的引入,丰富语言现象,拓宽阅读视野。

在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交流平台”提供的语言范例中,“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这句话就选自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作品《新月集》。在展开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这个语句进行迁移拓展,补充其他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在更多语句范例的阅读、类比中,加深对语言现象的体验和认识;也可以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积累和背诵的词句,引导其他同学进行辨析比较、品读体悟。

2.方法实践,提升语用能力

“交流平台”的教学注重学习方法的梳理和巩固。当然,最好的策略还是实践与运用。在三年级上册第六组“交流平台”的教学中,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运用,实现学习方法的巩固。

引出交流:聚焦交流提示,明確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意思的方法。

交流引导:根据关键语句在语段中的位置,结合单元课文,寻找相关的语段,复习巩固。

实践运用:教师出示课外相关文章的语段,学生阅读并寻找能概括一段意思的语句。

交流展示:学生交流答案,相互评议。

在三年级上册第四组预测单元、三年级下册第二组寓言故事单元的“交流平台”教学中,也可以进行迁移拓展、实践运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

以上环节的教学,可围绕提示明确方法,结合单元课文进行巩固,再给学生出示另外的语段,供学生练习和实践,让习得的方法在实践中得到运用,不断强化,最终促进语用素养和语文能力的不断提升。

总之,部编教材中“交流平台”板块的教学只有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在单篇课文的教学中有机渗透,对整组课文中出现的语言现象进行融合与梳理,并适度拓展,迁移方法,才能更好地落实单元语文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责任编辑:李阳)

猜你喜欢

交流平台语句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基本算法语句
我喜欢
作文语句实录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