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人出发·关注社会:“唯物史观”素养的培育关键

2019-09-10王亮

中学历史教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唯物史观资产阶级资本主义

王亮

历史教学的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作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1]。“唯物史观”核心素养是 “人与社会”的价值观。教学设计与实践理应由人出发,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一、唯物史观的地位与内涵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有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三个维度。唯物史观属价值观念维度,好比驾驶素养中的“尊重生命”理念。它不仅是帮助我们认定事物、辨别是非的正确思维取向,还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得以育成的理论保证,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解释历史。

新课标就唯物史观素养的育成,提出如下要求:“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2]高中生需要掌握以下基本观点及方法: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第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第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第四,正确认识阶级分析方法;第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第六,人类社会形态经历了从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发展。[3]教师要引导学生以特定社会存在下的人的所思所作为出发点,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认识不同文明的共性和个性,并使之成为认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二、基于唯物史观的历史思维构建

“依标施教”专题1.18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新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4]笔者依据现有教材,以英国为例进行设计,分析人文主义发展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间的因果关系,坚持唯物史观,让学生学会对英国代议制确立做出历史唯物主义解释,感悟英国的独特发展智慧。

人文主义是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本课当然从分析人开始。首先展示托马斯·罗兰德森两百多年前创作的一幅版画(图1),一排是英国人,一排是法国人,请学生辨别哪排是英国人,并说出理由。学生凭经验不难得出上面是英国人,因为大家对英国的一般印象是绅士、稳重等。就英国的民族性格,笔者提出了一个更形象的词——“瞻前顾后”。 其意是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亦指顾虑较多。

图1    英法对比版画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笔者设计了史事年表以简示英国“瞻前顾后”的底蕴,让学生明确相关大事,为下面认识英国社会在各领域的新变化做铺垫。

(一)“瞻前顾后”的底蕴

1.宗教改革触动政治

(清教徒)反对烦琐的宗教仪式,惜时如金;提倡禁欲、戒酒、节俭和积累财富。

——人教版《历史·选修4》

探究问题:清教的主张反映了什么阶级的愿望和意志?

设计意图:中世纪的欧洲宗教占支配地位,我们先从英国宗教领域的新变化讲起。清教徒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提高政治地位,反映了宗教改革对英国政治的推动作用。

2.思想与经济的互动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 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英)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探究问题:

①莎士比亚是英国什么思想解放运动的代表人物?这场运动以什么为核心?

②据此分析,莎士比亚对人的价值做了怎样的赞美?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回到莎士比亚所生活的历史现场——16世纪后期至17世纪初英国处在大西洋航路的中心,积极发展海外贸易。随着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提高及宗教束缚削弱,人们开始谋求尘世乐趣。莎士比亚将欧洲的文艺复兴由质朴推向高雅。思想解放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科学进步。资本主义经济与文艺复兴之间的互动,阐释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的观点。

3.经济引发政治危机

英国政府推行“重商主义”政策,鼓励出口,支持工商业者参与贸易竞争,占领殖民地。采取这些措施,国家会受益匪浅……代表着更多的舰队、更广阔的殖民地、更大的市场和更丰厚的利润。

——人民版《歷史·必修2》

17世纪中期的英国,新的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快速发展,资产阶级经济实力大为增强。与此同时,英国贵族中分化出一个与资本主义有密切关系的新贵族阶层……

——人教版《历史·选修4》

探究问题:重商主义带动了英国工场手工业的发展,这对其社会政治会产生何影响?

设计意图:运用唯物史观的阶级分析法,把从事资本主义经济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划在一起。他们强烈要求参政,却遭到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的阻碍。英国逐渐形成资产阶级、新贵族集中的议会同王权的尖锐对立。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引发政治危机。

4.科学影响宗教思想

我愿以自然科学的研究来证明神的存在,以便更好地事奉神。

——牛顿

牛顿以他对天地万物的寥寥数条规律的精美绝伦的概括,彰显了人的理性的伟大,暴露了宗教非理性主义的的荒谬。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探究问题:牛顿的初衷是以科学证明神的伟大,但其成就对人们的宗教信仰会产生什么影响?

设计意图: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引导学生认识到,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英国在科学领域的“瞻前”。牛顿的科学贡献成为启蒙思想家打击天主教会的武器,从而淡化宗教信仰。

5.思想推动政治变革

洛克认为,君主和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当国王及其政府继续威胁大多数人民的生命、财产及人身自由时,人民有权推翻它。这些主张就为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人民版《历史·必修3》

探究问题:洛克的主张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何联系?

设计意图:牛顿的科学成就促成了英国启蒙运动的“瞻前”。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正是由于国王查理一世及其政府威胁了多数人民的生命、财产及人身自由,因而人民奋起推翻它。这正是洛克思想的实践,由此学生不难理解思想启蒙对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作用,领悟社会意識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二)“瞻前顾后”地前行

他用武器弹药,在这块土地上对议会和整个王国发动了一场残酷的战争,导致遍地荒芜、国库耗尽、贸易萧条、成千上万人民死于非命以及其他数不清的恶果——所有这些严重叛国罪行,足以将查理·斯图亚特定罪……

——(英)罗伯逊《弑君者:把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的人》

1658年克伦威尔逝世后,君主制的复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英国人已厌烦了由“圣徒”和“新模范军”统治的激进主义和过度的狂热。人民期望重回国王、宗教和议会那令人舒适的传统。

——(美)查尔斯·布利泽《帝王时代》

探究问题:

①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是在什么事件中当上国王的?该事件中的“瞻前”与“顾后”分别是什么?

②查理一世的罪名是什么?作何理解?

③为什么君主制的复辟是不可避免的?

设计意图:某种程度上保留国王就是“顾后”,但国王权力来源由神授到议会授予又是“瞻前”的。查理一世发动内战,被定为叛国罪。克伦威尔实行军事独裁统治,渐失民心,终致旧王朝复辟。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教师引导学生明白处死国王是因其破坏了英国社会的稳定,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无条件请回国王同样也是对和平传统的怀念。革命中的“瞻前顾后”就是为了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

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得到发展,城镇人口急剧增长,对农产品的需求更加迫切… …政府通过各种议会立法,使圈地运动合法化。

——钱乘旦《英国通史·第三卷》

探究问题:光荣革命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何?这与当时的政治有何关系?

设计意图: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革;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表现为积极地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光荣革命后,议会中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开始掌握政权,积极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此后,通过和平渐进的政治改革,到18世纪中叶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这在世界上是“瞻前”的。

(三)“瞻前顾后”的智慧

他(英国)就像一个倒退着往前走的人,眼睛盯着过去,诉说着过去的美好,但行走的方向是前方,所以一直向前走。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特点,也是一种很大的智慧。

——钱乘旦腾讯专访(2016年12月)

设计意图:英国在瞻前顾后中率先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到19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大都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使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潮由理论付诸实践,再次诠释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

三、基于唯物史观的教学实践反思

怎样运用“唯物史观”才有助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教学设计“由人出发,关注社会”,是“唯物史观”素养达成的关键。

整体关注“人与社会”。 唯物史观的创立者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是同社会的形成和发展紧密相连:“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5]通过学习,学生把握“人·社会·智慧前行”的主题。关注“人与社会”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唯物史观认识历史、解释历史的能力,培养运用唯物史观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

横向把握史事的联系。任何历史活动都不可能独立存在,它们之间或是相对简单的因果关联,或是复杂的结构性关系。梳理这些关系,是我们历史探究的基础。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英国的人文主义有了很大发展,这与英国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科学进步、宗教信仰淡化都是紧密相关的,都为英国革命的发生和新制度的确立做了铺垫。

纵向建构史事的关联。任何史事都是在具体的时空下发生的,运用唯物史观还要将认识对象置于特定时空下进行考察,把16至17世纪莎士比亚、洛克的思想主张与英国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相连。通过时间概念的空间化,抽象的历史时间被具体化,突出了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揭示历史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6]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建构史事间的关联,把握人文主义发展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总趋势,理解历史的继承与发展。

【注释】

[1][2][4]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前言、第6、16页。

[3]朱汉国:《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释义》,《历史教学》2018年第5期。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6页。

[6]高黎明:《试论历史的空间性与历史学习》,《历史教学》2018年第5期。

猜你喜欢

唯物史观资产阶级资本主义
“分配正义”概念的历史追溯与唯物主义重构
唯物史观下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实践研究的思考
“危险的侵略者”
毛泽东青年思想的唯物史观底蕴
论阿来小说《尘埃落定》中的唯物史观
对时代观视阈下《共产党宣言》的思考
论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也谈资本主义一词的使用
不要给资本主义过多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