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部编本历史七上教科书“东汉宅院画像砖”图片说明的商榷

2019-09-10刘剑

中学历史教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图片说明画像砖雀鸟

刘剑

2016年版部编本《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宅院画像砖”图片说明如下:

这块房屋画像砖采用鸟瞰手法表现东汉建筑。图中的屋主悠闲地对坐畅饮,起舞的雀鸟和洒扫的奴仆,衬托出一派安逸祥和的世俗生活景象。

“东汉宅院画像砖”宽46.4厘米、高40厘米、厚6.3厘米,1954年出土于四川省成都市扬子山,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因教材中的图片是原物照片,有些细节不清晰,为方便观看,本文采用摹本(见图一)来说明。此图来自《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作者孙机先生将其命名为“带望楼和跨院的院落”,描述为:“大型院落……,院墙为方形,一座大栅栏门开于南墙西侧。门内为前院,院中有鸡。二进以北为内院,绕以回廊。北堂3间,悬山顶,有插栱承托前檐。两楹为束竹柱,有方形础石。堂基颇高,廉隅分明。堂上主客对坐,堂下双鹤起舞。东侧南小院中有井、桌、炊具等,应为东厨。其北面之跨院较大,当中有一座很高的望楼,楼下系猛犬一只,仆役洒扫于其间。这处院落可以视为汉代一般官绅住宅的缩影。”[1]

根据图片和孙机先生的描述,笔者认为教材的图片说明有两处可商:

其一,起舞的是“双鹤”,不是“雀鸟”。“雀鸟”一词,在《红楼梦》第三回中有解释:“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雀鸟。”[2]图片中明显不是“各色鹦鹉、画眉”,而是鹤。汉代达官贵人有喜好饲养鹤等珍禽的习俗,以显示富贵、气派,如汉乐府古辞《相逢狭路间》曰:“入门时左顾,但见双鸳鸯。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音声何噰噰,鹤鸣东西厢。”[3]

有学者认为宅院左下方的是两只斗鸡。[4]笔者认同这一观点。东汉时盛行“斗鸡走狗”,《后汉书·梁统传附梁冀传》载,外戚、权臣梁冀“好臂鹰走狗,骋马斗鸡”;[5]东汉末年名士、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写有《斗鸡诗》:“丹鸡被华采,双距如锋芒。愿一扬炎威,会战此中唐。利爪探玉除,瞋目含火光。长翘惊风起,劲翮正敷张。轻举奋勾喙,电击复还翔。”[6]在东汉壁画上,也有斗鸡场面的描绘。2007年10月,山东东平县出土了一批壁画,其中有一幅被整理者命名为《绘鸡狗人物图》(见图二,摹本),[7]有学者则称之为《斗鸡走狗图》,认为斗鸡刻画十分传神:“左侧鸡颈部羽毛炸起,弓背屈爪,伺机跃起前扑;右侧鸡引颈张喙,体态威猛,随时准备接受挑战。”[8]

其二,图片说明中没有望楼功能的介绍。望楼即望远守御之楼,具备军事防御功能,在东汉画像砖和壁画中均有发现。1971年10月在河北安平縣出土了一幅东汉熹平五年(公元176年)的彩色壁画(见图三,摹本),[9]此画描绘了当时一个比较典型的豪强大族府第,“于后排中间的一个大院内,设有一座五层的方柱形瞭望楼。楼顶为庑殿式。顶层周围有栏杆,于右侧后部树一测风旗,杆顶有一向风鸟;右侧前部置一扁圆形报警用鼓。楼的中间均有方形射孔。”[10]毋庸置疑,戒备森严的望楼是屋主“悠闲”和“安逸祥和”的保障,教材应予以说明。

【注释】

[1]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增订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223页;摹本图片在第224页。

[2](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三家评本)第一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39页。

[3](陈)徐陵编,(清)吴兆宜注、程琰删补,穆克宏点校:《玉台新咏笺注》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0页。

[4]刘志远等:《四川汉代画象砖与汉代社会》,北京:文物出版社,1983年,第83页。

[5](宋)范晔撰,(唐)李贤等注:《后汉书》第五册,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178页。

[6](唐)欧阳询撰,汪绍楹校:《艺文类聚》下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1585页。

[7]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东平县文物管理所:《东平后屯汉代壁画墓》,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年,第30页。

[8]朱华:《东平汉代墓葬壁画及其相关问题》,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编:《海岱考古》第十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年,第465页。

[9]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增订本),第224页。

[10]刘来成:《安平东汉壁画墓发掘简报》,《文物春秋》1989年Z1期,第75页。

猜你喜欢

图片说明画像砖雀鸟
岁末雾晨赴友处尝酒
浅谈新闻摄影技巧在展现农民工形象中的运用
胎动
《河西画像砖艺术》出版
两汉时期画像砖流变考论
敦煌晋墓画像砖研究
新媒体传播背景下图片说明的创新趋势
立夏时节有雨
河西走廊魏晋墓室壁画砖饰艺术研究
征 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