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在原生态的语文课堂里健康成长

2019-09-10王志坚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19年9期
关键词:原生态导学王老师

王志坚

原生态是大自然的杰作,在自然规律下,其呈现出来的状态,和绿色、环保、健康紧密相连,给人积极的生命力量。原生态的食物,没有添加催化剂,美味又营养,备受人们青睐;原生态的民歌,在时间的沉淀中,犹如天籁,历久不衰;原生态的语文课堂能真实地展现学生是如何学的,学得怎样,让教师清醒地认识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知晓他们的认知能力,听到他们拔节的声音,看到他们点滴的成长。这样原汁原味的课堂往往散发着质朴自然的芬芳,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如果能充分利用好这片原生态,一定会打造出愉悦而高效的课堂。

许多公开课、教研课,课堂气氛热闹活跃,教学设备非常先进,师生互动频繁、默契,将课堂演绎得近于完美。我们惊叹于教师将课堂设计得精心之余,又不免质疑它的真实性、合理性。这样的课堂真的是语文课吗?这样的课堂学生是演员还是学习的主人?这样的公开课有一定的观赏性,在实际操作中却不便效仿和普及。叶澜教授指出,一堂好课应该是扎实、充实、丰实、平实,而又真实的;应该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好多人准备才能上的课。

为了让课堂更好地发挥实用性,成为孩子们成长的主阵地,我针对课堂的原生态开展了微课题研究。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激发他们主动探究,不断前行。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在原生态的课堂中健康成长。

那么,在原生态的课堂上教师该教些什么,又该怎样教呢?为了更深入地探究原生态的语文课堂,在我校导航杯教研活动中,语文组长王老师身先士卒,走在教研的最前沿,执教《爱之链》。他坚守在原生态语文课堂,不仅让我们看到精湛扎实的教学能力,更看到了原生态语文课堂的魅力。

王老师根据“三教三不教”的教学原则着手设计教案。

什么是“三教三不教”呢?即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能学会的不教,学生学不会的不教,把时间花在学生易错易混易忘的内容上,把时间花在概念的教学上,把时间花在关键字词句的内涵和外延上。

为了贯彻这一原则,王老师巧妙地设计了以下环节:

一、导学单引领学生自学

针对高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王老师精心设计了一张导学单,概括学生能学会的字词及文章主要内容,让学生自主预习。预习中,要利用导学单鼓励学生质疑,书写批注。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学习,首先要让学生进入状态。汇报自学情况时,教师只需集中精力针对易错字词和难以理解处加以点拨。如“餐”字的三笔“捺”同时出现,只要保留其中关键的一捺,另外两笔改为“点”,这一细微的指导,让学生掌握了书写要领,也会延伸运用到以后其他字的书写中。既避免了教师包讲全教的一言堂,又可以拓宽学生倾听的渠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不断提升自己。

二、辩论会激发学生表达探索

在合作探究中,王老师就“乔伊为老妇人修车到底能不能收钱”这个问题,让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激烈的争辩。一场小小的辩论,不仅让学生逐渐理清了思路,达成了共识,体会到了文章的内涵,还在阐明观点、说服对手中积极表达。有需要就有市场,语文训练只有学以致用才能落到实处,课堂中弥漫着浓浓的语文味儿,此设计可谓匠心独运。

三、用质疑引发学生思考

对课题《爱之链》的质疑,以及文章中“环境烘托人物情感”“细节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秘诀,王老师通过學生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并从交流、感悟中加深写作要领的理解。在课后模仿秀的练习设计中,学生将写作方法与实践结合起来,认识与能力一同提升。

四、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

三尺讲台、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原是教师的主阵地,在原生态的语文课堂上成了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学生能板书的,就让学生去展示;学生能讲清的,就让学生去解说。这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能力,也点燃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更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使主动学习成为习惯。

原生态语文课堂的研究也引起了我的思考: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凸显的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彰显的是学生能力的成提高,这才是原生态语文课堂的根。有了根,学生才会在教师的培养下焕发出勃勃的生命力。虽然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但正因为这样才显得更加真实灵动,朴实自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学生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我们的原生态课堂成就了学生“我的课堂我做主”的梦想。

猜你喜欢

原生态导学王老师
奇妙的旅行
有趣的动物
原生态音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真正的“原生态”
回归“原生态”
原生态河流亟待抢救和保护
我是小导游
难忘的“记者招待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