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渗透情感教育激发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兴趣

2019-09-10陈岳德

家长 2019年10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情感教育小学语文

陈岳德

摘要:随着小学语文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有效解决了传统语文教学存在的素材单一、形式单调等问题,但是在情感教育、兴趣激发等方面仍然存在问题。如何有效解决当前语文教学的局限性,提高学生参与热情、激发学生参与语文学习兴趣,成为全面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突破点。本文从情感缺失、兴趣不足和方法陈旧视角分析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究渗透情感教育激发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兴趣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情感教育;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

一、情感缺失、趣味不足: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情感性不够:教学重点错位、教学目标空洞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良好的情感理解能力是学生感悟所学语文知识,合理表达的关键因素。目前语文教学更多将重点放在了教學内容的掌握上。学生所掌握的语文知识主要为字词的使用、写作方法、文章分析等。语文教学的情感内涵往往被教师忽略,教学很难使学生形成“情感共鸣”。因此,当前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理念通常被师生“忽略”,影响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内涵认知。

(二)教学趣味性不足:教学内容单一、教学形式单调

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小学生参与语文课堂学习的核心要素,尤其是多数小学生学习注意力不够集中,很难在课堂上保持长久注意力。因此,打造趣味性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至关重要。目前语文教师教学使用的内容多以教材为主,缺乏对社会热点、传统文化的有效补充。在教学形式上,仍然使用传统的“说教式教学”,小学生只能以被动方式参与,单调的教学形式、单一的教学内容,都影响了语文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对语文教学形成“厌烦”“抵触”心理,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

(三)教学互动性不强:师生互动不畅、学生缺乏交流

互动交流是优化教学效果的基础,也是语言应用的重要表现。当前,由于缺乏良好的师生互动和学习交流,影响了学生的参与性和课堂活力。从学生角度看,小学生的主动性较差,缺乏自主分享的意识。此外,师生互动机制不畅,学生没有真实表达个人情感、想法,教师也未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具体心声,互动大多停留在“形式”上的互动,缺乏实质性的沟通和情感交流。

二、渗透情感教育,激发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兴趣的实施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形成学习、应用语文知识的兴趣,并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为其他学科和更高阶段学习打下基础。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引下,教师要渗透融入情感理念,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集体探究的方法参与语文学习,培养学生“敏思善学”的习惯。在小学语文创新时,教师要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与情感教育“全方位”融合。

(一)以情助学,合理化应用:做好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准备”工作

在教学创新时,要将情感理念融入小组合作学习之中,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悟认知状况进行分享、交流,深化学生的情感认知。因此,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第一,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状况,合理分组。教师从学生基础成绩、课堂积极性和个性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互补搭配、分组。完成分组后,教师要帮助组内学生精准寻找个人定位,并做好组内分工。为了确保小组合作能够实现最佳应用效果,分组结果是一种动态性、变化性结果,要按照学生的表现状况,灵活调整分组方案。第二,组织各小组制定符合本小组的学习计划,兼顾小组内成员基本状况的差异性,实施“阶梯式”管理方法。通过增加思维拓展训练,引导学生向组内其他学生讲述个人理解。

(二)以情拓学,多环节应用:做好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工作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重将小组合作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情感理解,实现语文教学的情感引导。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求,要从预习、练习、议论和表演展示等多个环节来开展合作学习。在预习阶段,以小组方式查找课堂教学所需要的课外材料,通过组内成员自我查找、组内共同分享,实现预习成果最大化应用。针对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特点,在预习时,教师要设计一些题目,使学生有针性地对开展预习,提高预习效果。在练习阶段,组内成员轮流将自己的学习方法、情感理解讲述给组内成员,并选出组内掌握最熟练的成员到班级发言,通过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议论阶段,注重使用小组合作加深学生的思维理解深度和广度。在学生基本掌握所学内容后,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并由各组记录学习过程中的“共同疑点”,教师负责统一解答。在表演阶段,通过组织诗朗诵、成语接龙的“合作形式”,引导小组内成员共同参与,增加教学趣味性,生动诠释情感理念,实现最佳学习效果。

(三)以情促学,多形式应用:做好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总结”工作

小学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掌握语言词汇,训练听说读写技能的活动。学习素材的特殊性决定了语文学习不仅是一种知识学习,更是文化、情感理念的系统化学习。在完成课堂预习、课堂教学之后,要按照小组模式,引导学生做好学习总结。通过转变教学重点和考核目标,注重在教学总结过程中,深化学生的情感理解。在教学考核评价方面,注重打破传统的成绩评价模式,构建课堂表现、小组协作和成绩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机制,客观评价学生学习状况。在教学总结方面,由各个小组形成组内统一学习成果,其中包含学习方法总结、情感理解和教学启发等多项内容。随后,组织开展全班评比活动,选出优秀的学习成果,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延伸教学价值。

小组合作是一种以分工协作、互助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将该模式应用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在变革课堂形式的同时,大大增加了学生参与语文课堂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在互动、交流中表达个人情感,深化理解所学的语文知识,并培养小学生形成必要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的逻辑思维、文化素养、情感认同和语言想象力得到全面提升,从而实现从语文知识学习到语言素养的全面转化。

注:本文为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山格中心校级课题“小组合作学习激励机制探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编  孟 飞)

参考文献:

[1]陈梅珍.小组合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课外语文,2018(13).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学习情感教育小学语文
“合”乐而“不为”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