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2019-09-10杨毅君

家长 2019年10期
关键词:影响

杨毅君

摘要:本文从探究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中的预习活动入手,着重分析了预习活动对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影响,并对学生建立正确的预习观念、重视预习方法的功用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以期对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提供指导。

关键词:预习活动;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影响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活动是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课程改革中,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活动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传统教学模式并不注重预习的价值,也不会将其作为教学的常用功课,制约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力和思维发展,不利于其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习惯。在新课改中,怎样更好地引领学生明确预习要求、践行预习方法,增进其学习积极性,是当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预习活动在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中的应用现状

预习活动是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中经常被教师忽视的环节,尽管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很多教师都会将课前预习作为对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但是体现在实际操作中,经常出现流于表面、缺乏实效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很多语文教师认为,并不是每篇课文都需要预习,通过长时间的预习甚至有悖于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另一方面在于教师空有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活动的良好意愿,却缺乏指导学生进行高效预习的手段。不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烦琐、形式主义、教条的预习活动,更是将严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相违背。

二、预习活动对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影响

(一)良好学习习惯的建立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語文学习习惯。换言之,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要时刻围绕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这一主题不动摇。然而,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谈何容易。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与日常生活,及生活中接触的人、事、物关联紧密,如通过观察教师家长,效仿他们的言行举止,结合小学生自身的性格、想象、兴趣,就能形成某种特定的习惯。当教师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预习空间,引导其观察、感知、想象,并提供丰富化、多元化的语文知识内容,使学生保持对语文学习的天真和好奇,有助于其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二)建立正确的预先观

对很多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预习不过是为了应付教师交代的作业,作业完成即可,甚至有很多学生敷衍塞责,只找家长签字就等同于进行了预习活动。长此以往,不仅会使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会使其养成不预习的习惯,甚至滋生反感语文学习的情绪。而当教师正确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并结合以往的生活经验进行预习,将预习活动建立在在实际生活领域,就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预习观。

(三)与思维训练密切联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小学生在获得语文素养提升的同时,在逻辑思考、情感态度上有同步的成长。而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活动的一大好处,恰恰就是能够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自主学习不可或缺的独立思考能力。因此,在很多预习活动中,都需要联系小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动起脑来,也促使其主动思考、主动学习。

二、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活动

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活动必须将学生视作预习活动的主角,而不是预习作业或者家长,一方面,教师要用频繁地启发代替点拨,采取创新手段增强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活动的积极性与实效性,且调动其美好的情感体验来学习语文;另一方面,要摒弃传统的预习作业唯一论,从学生的习惯、兴趣、知识经验等出发,以指导者和配合者的姿态,同时积极争取家长的协作与支持,使学生的语文预习活动更多真诚、更多趣味和更多思考,使学生养成真正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强化预习指导,传授预习方法

课前预习观念和习惯的建立需要通过强化预习指导,传授预习方法,结合具体的预习作业、家长配合等方式。教师不能只将自己视作“传道授业解惑者”,更要以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角色,不仅要传授课本知识,更要强调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很多时候,学生囿于自身单纯的思考和仅有的知识经验,在预习活动中往往陷入不知从何下手的迷茫境地,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入手,例如课文标题引导学生思考想象、交流、推理,在阅读课文前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并思考文章主旨是什么,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快地把握课文中心思想,更能为其今后的阅读写作道路扫清诸多障碍。还可以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一旦学生养成了此习惯,就相当于打开了知识宝库的大门,各种思考、问题、知识会从四面八方向他们涌来,他们可以借此摄取更多书本上学习不到的语文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思维宽度和广度也被有效拓展,并能够为其日后的阅读写作生涯奠下坚实基础。

(二)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立足学生个体差异,布置针对性预习任务

实际上,学生对预习任务的理解,其根源来自个体知识、生活实际及其有限的思维能力。很多时候,相同的预习任务在不同学生中会引发不同的思考判断,导致预习任务完成度千差万别。因此,在教学中应立足学生个体差异,布置针对性预习任务,要采取目标化和人性化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要尽可能多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包括思维能力、生活经验、家庭环境等,然后布置针对性的预习任务,将预习活动建立在学生个体差异之上,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预习观,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更有利于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获得更多语文知识以及价值情感层面的学习感悟。

(责编  孟 飞)

参考文献:

[1]罗媛.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预习的重要性及指导建议[J].知识窗(教师版),2016(06).

猜你喜欢

影响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社交媒体中的影响者
民法典如何影响你的生活?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一张图告诉你:2014年,中央如何影响你生活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你喜欢什么样的床
小顽儿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