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实际有效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

2019-09-10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葫芦岛市教研课程体系

根据新时期课程改革形势的重大变化,葫芦岛市教育行政部和业务部迅速达成共识,于2015年分两批组织教育行政部、业务部工作人员和中小学校长先后赴山东、上海、浙江等地学习考察,开始了我市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下面从三个方面来阐述我市课程改革的一些做法。

2016年以来,省教育厅印发了《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有关课程改革的一系列文件。根据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市教育局先后制定了《葫芦岛市全面深化义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葫芦岛市义务教育课程课时安排(试行)》和《关于加强校本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以政策引领课程改革,确保课改工作有法可依。

两年来,我市的课改培训始终秉持四个原则:一是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以确保课改工作在理解的基础上开展;二是分级培训,逐级负责,重心下移,力求培训责任明确,落到实处;三是注重真实参与,积累培训资源,服务推广共享,注重课改的全员性;四是丰富培训方式,拓宽培训渠道,方便培训对象,加强培训内容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三级课程的有效实施是课程改革的难点和关键,为引领基层学校突破难点,夯实课改,我们着眼重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

(一)立足实际,活化国家课程

围绕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首先,我们对学科课程进行整合,关于内容的整合,我们开展学科内整合、跨学科跨年级整合、跨学段整合;关于层次的整合,开展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整合;关于形式的整合,开展学科课堂教学和学科实践活动整合。其次,对学科实践活动进行融合,将本学科的体验与延伸相融合,将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相融合。最后,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融合,将学校活动与社团活动相融合。

在“学科实践活动融合”的专题研究中,为确保相对薄弱学校能真正将不少于10%的学科实践活动落地,市学院牵头编制了《葫芦岛市中小学学科实践活动指导意见》,并组织编写了辅助学科实践活动开展的教师用书。

(二)注重综合,强化地方课程

为强化地方课程,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建立领导机制,学院成立地方课程领导小组,配备专兼职教研员具体负责地方课程工作。第二,组建课改先行团队,分别成立小学、初中地方课程学校联盟(小学11所、初中9所)作为教研综合体,率先开展实践研究。第三,科学规划研究思路,遴选骨干教师,成立课程整合研究团队,关注教材体系的关联点,理清知识点,突破重难点,从“时空与方式的整合、认知与体验的融合、与其他课程的融合”三个方面突破,梳理、加工、提炼课程主题,着手编制《葫芦岛市中小学地方课程实施指南》,初步建立义务教育地方课程资料库,为学校高效、科学的实施地方课程提供了保障。

(三)着眼特色,开发校本课程

在学校课程开发上,校长成为顶层设计者,教师、家长、学生、社会人士成为主人。在课程实施上,城镇学校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乡村学校更多依托乡村少年宫展开。在课程内容上,包涵体音美技能培养类、文化课学科的延伸类、综合能力素养拓展类等类别,涉及品德提升、思想教育、科学文化、健康与艺术等各个方面。两年来,全市中小学共开发校本课程近百门。

如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附属中学开发的社团课程、主题课程和创客课程等达30多门;辽中镇第四小学的“尚雅”课程体系,实施“德育+”“阅读+”“体艺+”等课程整合,构建了“言行示雅”“诵读示韵”和“艺体示美”三大课程类别。这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弥补了学校课程的不足,益于学生的发展,彰显了学校办学特色。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进步与成长促进了课程改革的深化,真正服务于学生发展的需要。

(四)强调融合,统整三级课程

我们注重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彼此关联和内在整合,引导各学校根据学校基本情况、学生实际和发展愿景,建立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目前,部分学校基本构建了科学的、有特色的、与学校文化和价值相契合的三级课程体系。三级课程各自整合,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初步形成了与学校文化相一致的课程文化。

(一)以学段联动为指向,整体设计课程布局

学院各部门教研人员在明确自身承担学生学科素养培育方面应负责任的基础上,打破学段界限、学科壁垒,小学、初中两学段9个年级联动、融合,各学段彼此关注,相互衔接,确立了全学段合力上演好“九集连续剧”的终期目标,形成了大教研的整体布局,为课程改革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以校际联盟为平台,打造课改典型

立足课程改革工作实際,基于城乡学校发展的不均衡状况,我们分别组建了“葫芦岛市小学特色发展学校联盟”和“葫芦岛市初中课程建设协作体”。协作校和联盟校的职责是聚焦难点、突破瓶颈,先行开展课改研究,总结经验,提炼成果,并拓展辐射、惠及全市。工作中,我们依据城乡差异和不同需求,分城、乡两组开展研究活动。

活动中,我们以轮值主席校为研究基地;以教学展示、经验交流、专题论坛等为研究形式;以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三级课程有效落实以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等为研究内容。两年来,中小学分城内与乡村两区域,共组织集中联盟教研18场次;轮值主席校18所。研究专题有高品质课堂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三级课程有效实施等。这种“组团式”发展模式,多元开放,联动辐射,带动了全市课改的扎实开展。

(三)以教研科研为引领,深化课程体系研究

我市多数中小学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深化课程改革为目标,采用“提炼实践问题——深化理论研究——指导课改实践”等教科研一体化研究模式,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意和实效的课题研究。为提升研究品质,我们还多次邀请专家来我市指导。其中,中国教育科学院李铁安博士三次来我市,指导我们开展数学高品质课堂的研究与实践;全国高效阅读总课题组组长李胜利老师两次深入课改基地校,为我们诊断教学、作专题报告。

目前,仅市教师进修学院教研人员主持研究市级以上课题已达30余项,参与研究国家级课题10余项,全市有80%的学校参与研究了有价值的课程改革相关课题。这些课题研究不仅是理论成果的提炼,更是理论向实践转化的研究,如小学语文教研员解迎峰老师主持省级课题“幸福读写”和“群文阅读”以来,就以课题推进会、专题研讨会等形式,四次组织教师集中研究。教师按照不同的人文素养和语文要素,将教材篇目跨单元、跨年级整合,将教材内与教材外篇目整合,将读与写整合。

(四)以课堂教学为抓手,筑牢课改根基

课程改革关键在于课程实施的改革,而课程实施的基本渠道在课堂。为此,我们着力建设以“高尚、本真、丰厚、灵动”为特征的高品质课堂。渤海小学等一批学校以“高尚、本真、丰厚、灵动”为特征的高品质课堂建设颇具特色。

(责任编辑:孙丽英)

猜你喜欢

葫芦岛市教研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葫芦岛市果树标准园建设途径研究
辽宁葫芦岛泳装行业首创“产业集群海外仓”的效应及经验做法
葫芦岛市市售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监测探讨
当前葫芦岛市直机关作风建设暨软环境建设对策研究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