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摩尔曼斯克到索契 寻觅不—样的俄罗斯
2019-09-10张博涵
张博涵
From Murmansk to Sochi To find a Russia with different flavors
3月11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援引俄罗斯联邦委员会成员福明在第七届俄中旅游论坛上发表的数据称,2018年,赴俄罗斯的中国游客人数达到120万人次,增长幅度超过13%,其中通过团体免签方式随团入境的人数超过100万人次。
通过不断增长的数字,可以看见中国游客出行俄罗斯的热情。“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俄罗斯在每一个游客眼中的风景也都各不相同,有的人看到了这片土地的刚毅,有的人则将她幻化成一首延绵的诗……
一月底,极夜的威力还没过去,摩尔曼斯克上午十一点才刚刚亮起来的天,在下午两点转眼又黑去。“天光大亮”的那段时间太阳也出不来,只好在天边“愤愤地”晕染出从红到橙从橙到黄再到蓝的渐层,再挂上一两朵说不清是朝霞还是晚霞的红云,聊以自慰罢了。面对极夜,太阳仍不甘心,奋力把红橙黄绿蓝靛紫足足七种颜色浓墨重彩地往漆黑的画布上一泼,于是人类发出惊叹:“畦,极光!”
近年来,极具性价比的摩尔曼斯克已成为中国游客观赏极光的热门选择。在这座不大的城市中,中国人往来穿梭,当地更是形成了包车追极光的固定产业。而在更偏远的极光观测基地,房间往往都被中国人抢购一空。在和当地人闲谈时,这种感受更加明显,大学生安娜告诉我:“现在我也会说一些中文了呢!”
我们也不能免俗地选择了包车市区追逐极光这种方式。沿着大雪覆盖的道路行驶一个多小时,到了一片开阔无云的空地一看,中国同胞已经准备就绪。在鹅毛大雪中,我们一边裹紧羽绒服瑟瑟发抖,一边抖抖索索地抬头望去。
漫天星斗,银河倒卷。
久居城市的人大概很少看见这么广袤的天空和这么明亮的星星,只是这时星星已不重要了,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几条泛着神秘晕白的光带吸引着。
一阵兴奋地尖叫过后,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盯着光带在夜空中舒展,变化,明明暗暗,从天的这头划到那头,逐渐融化成一层似风中摇曳的帘幕。
返程途中,大家激动地从《喀秋莎》唱到《山楂树》,从《小路》唱到《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路边树林的黑,车灯前道路的白,略显单调,还好极光还挂在天上。
回到市区,四处转悠的我们见到了摩尔曼斯克的另一面。市区内一片祥和,暖黄的灯光照着堆起的雪人,商业综合体、酒店、餐厅……一切和普通的俄罗斯城市没什么两样,只有波浪型与船锚型的霓虹灯装饰透露出一点端倪。摩尔曼斯克不仅是一座北冰洋边的小城,更是俄罗斯重要的港口城市,二战英雄之城,北方舰队的总部所在。世界首艘核動力破冰船列宁号就静静停在城市边缘,离市中心不过十分钟路程。西南边,英雄阿廖沙的雕像踏着鲜花和火焰微笑地凝视着科拉湾的平静海面。
自从一战时期建立以来,摩尔曼斯克就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钢铁的烙印,透露出血与火的气息。这或许就是它矛盾割裂气质的根源。摩尔曼斯克的肃杀来源于战斗的磨炼,更来源于对周围千万里雪原的挑战和抗争——在北极圈内建立一座城市,无疑是一项创举,而俄罗斯人做到了,摩尔曼斯克人做到了。
一座老城,有山有水。山还戴着雪帽,水有无边的怀抱,俯首是碧海蓝天,抬眼是雪山云霄,岂不妙哉?
这就是索契拥有的,靠着大高加索山,偎着黑海,背山面水,负阴抱阳。春神也不愿远离这里,和高山联合起来把俄罗斯阴沉冰冷的冬天拒之门外,爱怜地洒下一丝丝金色的阳光,让整座城暖烘烘的。这还不够,还要点化几口温泉、用雪装点远方的群山,再令海神献上各色鱼虾、螃蟹贝类,这才算满意,并身化常绿的树荫,慈爱地庇护着这里的子民。
春神偏心得明目张胆,以至于游客一下飞机就能感受到。摇曳的棕榈树叶、温暖的微风、灿烂的阳光都是冬日俄罗斯弥足珍贵的风景。无怪平这里是俄罗斯最负盛名的度假胜地。当黑白灰成为其他城市的主色调时,索契依然翠绿鲜活得令人嫉妒。这或许就是索契城市气质的独特之处,它被阳光晒得“晕乎乎”的,有着俄罗斯城市少有的轻松和慵懒。
整个城市在山和海之间伸展。浅色的精致小楼和生机勃勃的棕榈树带来一种身处热带城市的错觉,因而在转角处迎面撞上一片灿烂的海也不算太稀奇。只有远方巍峨的雪山沉默地提醒,这里是俄罗斯,而身后还有茫茫雪原。
索契的日出日落都令人着迷。在天上随便涂几笔红色粉色,配上雪山和大海自然就成了绝美图画。被美景美食簇拥着,索契人养成了悠闲又热情的性格。这里的生活节奏比莫斯科等大城市慢得多。温暖的海边,戏水的孩子、垂钓的老人、做日光浴的美女帅哥,各成一景。
印象里的俄罗斯,常常是冰天雪地里参天的白桦林与无边的钢铁洪流,忧郁又肃杀。但索契的存在无疑证明着,远在大海彼端、群山之后,这个国度还有着欢乐的一面,诗意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