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峰会:为“—带—路”注入新力量
2019-09-10李卉嫔雷露
李卉嫔 雷露
2019 BROCBS infuses new blood into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4月15日至17日,“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专项活动之一的“一带一路”华商峰会在蓉举办,本次峰会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全方位发挥华商优势”为主题。4月16日,峰会正式拉开帷幕。中国侨联副主席李卓彬,四川省委副书记邓小刚出席活动并致辞。300余名来自4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侨商代表、中国侨商联合会代表、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在川企业代表等参加了峰会。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燕生作主旨演讲《扩大开放和“一带一路”》,5名访谈嘉宾结合各自从事的领域,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华侨华人如何持续推动四川与驻在国深入交流合作,带动越来越多的川企“走出去”发展以及“一带一路”侨资企业合作共赢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在当天举行的中外企业对口洽谈会上,不少企业搭起展台对接合作,一批科技、环保、医疗、健康等领域的项目成功签约。
4月17日,侨商代表赴内江、巴中等地,实地考察装备制造、有机农业、现代物流、旅游康养等项目。海外华文媒体和华文教育代表赴西昌参加“华文媒体四川行——走进凉山”活动。
“一带一路”华商峰会是一个汇聚侨界力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共享发展机遇的重要平台,也是助力四川打造立体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窗口。
嘉宾精彩观点
中国侨联副主席
李卓彬:
共建“一带一路”符合世界各国的发展利益,华侨华人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希望各位华商朋友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助力“一带一路”实现高质量发展。希望与会华商能够抓住机遇、共商合作、共谋发展,继续深入地参与到四川全方位互联互通和创新发展,为推动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徐飞:
华商在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更了解东道国政治经济、法律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在整合市场、社会、民间力量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的阶段,企业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走进去”需要扎根当地社会,充分了解当地情况,和当地充分融合,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坚持开放、互利共赢、和平合作的方针。
四川省委副书记
邓小刚:
近年来,四川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推进对外开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四川正在由内陆腹地加快向开放前沿的转变。希望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华商多到四川考察投资兴业,深化务实合作,共同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四川各项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柬埔寨著名华侨企业家、
亚太国际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
余伦凯:
我此次是带领团队过来考察成都的营商环境,希望在交流中寻找到更多项目投资机会。中国的高铁、共享经济、电商、互联网支付等已经领先世界,希望通过建设“一带一路”中泰缅经济走廊——缅甸亚太国际智慧产业新城,将中国先进的理念、先进的管理、先进的技术带到緬甸,让东南亚地区人民共享“一带一路”发展成果。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燕生:
要保持足够的历史耐心、战略定力、底线思维,不要浪费百年未有之大机遇。新时代对外开放的本质是推动改革,动力是压力驱动,要推进“非禁即入、法制与规则等制度型开放”,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的共享发展。四川要发挥好其区位优势,加大科研投入,将成渝城市群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支点,努力将成渝城市群打造成为一流的世界级城市群。
美国一带一路总商会理事长
高娓娓:
中国经济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粗放型招商引资到后来的“走出去”再到如今的“一带一路”建设“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发展国内经济更重要的是“引进来”,中国经济“引进来”已经进入“精准招商选资”阶段,可根据自身发展情况自主选择合适的资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