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立教 让德育之花在班级自然绽放
2019-09-10刘芸
刘芸
【摘要】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教师应以身立教,用“正”能量来影响幼儿的言行举止。在德育教育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潜移默化地将德育渗透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鼓励呵护,在交往中培养幼儿健康的人格。教师应具有亲和力,春风化雨地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让德育之花盛开。本文阐述了幼儿教师在班级内开展德育教育的具体策略,旨在以身立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幼儿教育;以身立教;潜移默化;角色转换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身正为范,以身为教。一方面,幼儿模仿能力强,其大部分行为能力都是通过模仿获得的。所以,教师要将自己比作芝兰之室,以沁香的味道熏陶幼儿。另一方面,教师是幼儿课堂的主导者,其职责是以榜样的作用教育幼儿。所以,教师要做阳光照耀着幼儿,使其健康成长、乐观向上。幼儿教师最接近“幼苗”的根部,对幼儿向什么方向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尤其是幼儿的德育教育,应被视为重点工作。在这里,教师不能急于引导,而应潜移默化地进行熏陶,用点滴的真诚行动“润物细无声”。另外,对于幼儿的错误,教师不能用埋怨的口吻进行批评,而应结合鼓励,以亲自示范的方式化解幼儿的恐惧。最后,教师要实现从教师到朋友再到亲人角色的转变,以情动人,以身立教。
一、潜移默化,以身立教,润物无声
古语有言:“善歌者教人习其声,善导者教人习其志。”意思是说,在一个擅长唱歌的人面前,久闻其声,自然会“习其声”;在一个擅长引导的人面前,久观其行,自然会“习其志”。这是在说一个人的榜样作用会潜移默化地对身边的人产生影响,使身边的人向着好的方向发展。而这种影响并不是大张旗鼓,充满目的性的,而是无迹无痕、润物无声、自然而然的,是让人舒服、没有紧张感的。这种教育方式非常适合幼儿教育,能使其在不知不觉间自然地跟随教师的行为引导进行活动,没有压迫感,也没有拘束感,但在自由的活动中又能获得更充实的教育内容。因此,在幼儿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可以以身立教,用点滴的真诚行动“润物无声”,让德育之花在幼儿班级中绽放。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对环境保护问题还没有什么概念,但这却是德育教学绕不开的话题。所以,幼儿教师必须以恰当的方式将“保护我们的环境,创造美好的家园”这一意识传达给幼儿。在这里,教师要避免说教。说教对于幼儿较抽象,不易使其体会其中的要旨。教师也不能强迫幼儿对保护环境采取行动,这样不仅不能使其了解到环境的重要性以及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职责,还会使幼儿产生抵触心理,对接收知识失去兴趣。在这里,教师要以身立教,用自身保护环境及爱护环境的行为引导幼儿,启发幼儿的思考,实现对其潜移默化的影响,做到“润物细无声”。但要切忌“作秀”式的榜样树立,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保持真诚的态度。
例如,教师可以戴上小兔子的面具,用蹦蹦跳跳的方式走到课堂的讲台处,然后大声地说:“我要打扫打扫我的家,我要把它变漂亮,收走这些垃圾,我要爱护这里的环境。”说着将一堆垃圾扔进垃圾桶。幼儿也有模有样地学起来。这时候,教师可以继续说:“哇,你们也在打扫自己的家吗?你们想做什么小动物呢?赶快上来挑走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面具,然后我们一起把我们森林里的小家收拾干净吧!”随后,幼儿选走了自己喜欢的动物面具并戴上,还做出了小动物的动作,发出了小动物的声音,自主地收拾起了自己的“家”。当然,这是有设计成分在内的以身立教式教育,在平常的班级生活中,教师也要发挥榜样作用,将教育渗透于生活中。
二、结合鼓励,亲自示范,化解恐惧
关于错误,很多人都表示了自己的看法,莎士比亚说:“一个人往往因为有一点点的缺点,将来会变得更好。”对于幼儿也是如此,走向“最后正确结果的高座”,唯一的途径就是登上大量錯误的台阶。换句话说,一个优秀幼儿的形象是用无数个错误堆成的。但是,我们常常不理解幼儿的错误,常常对其进行批评,长此以往,幼儿会表现得胆小,不敢自主地完成一件事,这不利于其独立人格的建立,而且也很容易使幼儿养成推卸责任、喜欢埋怨他人的毛病。因此,教师应以身作则,宽容对待幼儿,避免对幼儿进行说教式批评。教师应结合鼓励亲自示范,化解幼儿内心的恐惧,培养其做错事勇于承担的人格品质。
例如,在班级游戏时,有些幼儿虽然十分想和其他幼儿成为小伙伴,但由于调皮捣蛋的天性,反而会使用错误的亲近办法令其他幼儿感觉不舒服而大哭。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不能听到哭声就下结论,将所有的错误都归结在调皮捣蛋的幼儿身上,这会增加其心理负担,使其更不会与人沟通,从而变本加厉地运用调皮捣蛋的方式参与游戏。同时,也不利于其人格的完善,很容易阻碍其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教师要结合鼓励以身立教,为该幼儿做示范,告诉他什么样的参与方式才是正确的。如教师可以参与到游戏中,与其他幼儿交换玩具玩,而不是抢,或者帮助其他幼儿摆积木,而不是将其推倒,或者向其他幼儿请教某个玩具的玩法,而不是进行语言攻击。
三、角色转换,以情动人,以身立教
最好的教学是能达到角色的飞跃,即由教师转换为朋友,与幼儿心灵相通,平等沟通,并由朋友转化为亲人,对幼儿无微不至,用心关怀。只有角色在三者之间转换,幼儿教师才能将自己的职责全部发挥出来,以情动人,以身立教。可以说,只有教师投入了情感,才能得到幼儿的信任,这是“以身立教”的“等式”。而信任是教师走进幼儿世界、与幼儿进行有效沟通最有力的保障。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理解幼儿因何而哭、因何而笑、因何安静,才能采取措施帮助幼儿进步,实现有效的德育教育。
例如,在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以教师的身份对幼儿进行指导和德育熏陶,或为幼儿讲故事,或引导幼儿谈谈听过故事后的感受。但在课余,教师要转换为朋友的角色参与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中。当然,教师的角色在这里仍是忽隐忽现的,要以教师敏锐的眼光发现幼儿在活动中的异常表现,如内向、不爱说话、不爱与其他幼儿做游戏等等。这时,教师应以朋友的角色倾听幼儿的心声,了解该幼儿是如何想的,是害怕还是不愿意。教师要搞清楚原因,再将朋友的身份转换为亲人的角色对幼儿进行关怀,使其改变对世界的认识,变得开朗活泼、能够敞开心扉,与其他幼儿开心地玩耍。
【参考文献】
徐萍.浅谈幼儿园如何开展德育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2):233.
徐超.模仿是孩子们的天性[J].考试周刊,2016(09):184.
高甜甜.浅谈幼儿园开展德育优先的教育[J].科学导报,2015(06):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