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
2019-09-10李夏恒
李夏恒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单一的教师说教式教育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的教育环境,也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心理。所以,教育者要在教学方式上寻求更大的创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情境创设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通过模拟不同的情境达到教学目的。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阅读文章,就情境创设教学的必要性、如何应用情境创设进行教学及其会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办法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情境创设;艺术性;实效性
情境创设不仅有利于学生充分理解作品,抓住主要中心思想,加强对作品的整体理解,也能启发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拓展学习兴趣。在实际应用中,要想熟练应用,教师需要准确把握其艺术性和实效性的衔接,不能顾此失彼,影响了教学的整体效果。
一、情境创设的艺术性和实效性
情境创设的应用并不是随意和粗糙的,而是应该仔细挖掘作品的内涵,加入美学概念,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如在讲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时,教师可以应用现代科技播放动态画面,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然后将每一句诗有感情地吟诵出来,这不仅在视觉上满足了学生的需求,也能让学生的想象空间跟随音乐和映画场景的切换得到最大限度的扩展延伸,从而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美的效果。情境创设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解文章的能力,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不能忘记教学目的,能否带给学生启发、能否让学生深入理解文中的内容,这都是教师应该时刻考虑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开始前、进行中、结束后进行小测,对学生理解能力是否有所提高、提高了多少进行了解,这有助于教师的后续调整,以便运用更好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写作表达能力,最终目的是提高其拓展阅读的能力,启发其独立思考与质疑的精神。长期以来,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都是采用简单的划分段落、找中心句、总结全文中心思想的单一说教式教学,这种模式缺乏互动,枯燥乏味,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情境创设的应用增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境创设的具体应用
1.记叙类阅读文章的情境创设
记叙类文章主要以寫人和写事为主,在情境创设时教师要立足于现实生活,将现实情景与文章主旨相联系,引导学生将感情融入文章中,慢慢体会。教师平时可以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将其与教学内容相联系,使文章内容更加浅显易懂。这样学生会更容易接受阅读内容,这对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非常大的帮助。教师也可以根据阅读内容,利用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力的小故事进行现场编排演绎,对学生了解人物的心理变化起到引导作用,使学生能够随时保持对教学内容的好奇心。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朱德的扁担》一文时,有位教师在教学前专门找人借了一把扁担,将其带到课堂上,并示范用扁担挑水的正确方法,让学生亲自体验挑水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了解到了那个时代生活条件的艰苦,也体会到了朱德先生勤劳朴实的品质,有效地达到了学习目的。
2.抒情类阅读文章的情境创设
要想培养学生含蓄优美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抒情类的文章是必不可少的。阅读这类文章时,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紧跟作者的感情起伏变化,感知每句话所要表达的含义,但是在调动感情时需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教师在创设情境时需要避免过分注重形式而忽略实质,不能一味地强调感情,需要在情感的衬托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意思。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的《大自然的语言》一文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事物播放大自然事物相应的声音,让学生感知文章内容的艺术性,并跟着背景声音对文章内容进行逐句讲解。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听到的和想到的内容进行发散式讨论,最后应及时进行概括总结,提出“大自然是美丽的,应该好好保护”的观念。声音可以让学生感知语言的艺术性,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3.写景类阅读文章的情境创设
这类文章在于培养学生通过语言描写感受文字背后风景独特魅力的能力,真正做到身临其境。如《绿叶的梦》这篇文章,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文字进行自主想象,动笔画出想象中的画面。在学生根据想象力自主创作画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段词句,激发学生思维。紧接着,教师可以讲解阅读内容,最后再对之前学生画好的画面进行点评,完善学生对于文中景物的印象,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4.寓言类阅读文章的情境创设
对于教学寓言类阅读文章,要想达到良好的情境创设效果,需要采用情景再现或者互相问答的形式。在进入正式讲解之前,教师可以先通过简单的情景再现带学生进入故事情节中,了解基本的情节走向,这有助于学生领会故事寓意;也可以通过编排简单的小故事,创设一个相互问答的情境,与学生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之后带着这些方案走入文章中,与主人公的解决方案进行对比,思考其解决问题的思路。这种问题式的教学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使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又让学生领悟了寓言的真谛,感受到了生活的真谛。如对于《刻舟求剑》《揠苗助长》等文章,在讲解前,笔者带学生进入了情境之中,一边演绎一边提醒学生思考这样做到底对不对,并说出理由。最后,笔者和学生一起探讨了寓言故事背后蕴含的更深层次的道理。这种情景再现和互相问答讨论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了提高,同时也让学生更好地领悟了寓言的真意,感受现实与寓言的本质差别。
5.古诗词的情境创设
古诗词与我们现实生活中所接触到的语言存在很大差别,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精神境界,使其感受到传统诗词文化的魅力,以及在今后的写作中能熟练运用诗词。在情境创设时,教师可以借鉴《经典咏流传》节目中以旧词入新曲的创新方式,加入学生喜闻乐见的流行元素,将古诗词结合一定的背景唱出来。这样所达到的教学目的比逐句讲解更有效,更生动。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创作,这有利于学生对诗词含义的理解,方便其以后熟练地应用。
三、结语
在实际应用中,教师应加强对情境创设教学的理解和认识,注意其艺术性和实效性的衔接,不能顾此失彼;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个体差异以及心理需求灵活运用多种形式,以阅读内容为核心进行情境创设,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情境创设教学的优势。
【参考文献】
顾文娜,曹文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12):56-57.
王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08):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