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失调与进出口贸易的双向影响效应研究
2019-09-10谢非刘婷婷
谢非 刘婷婷
内容提要:选取2005年第三季度至2018年第三季度相关经济数据,运用BEER模型测算其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失调程度,并通过建立VAR模型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失调与我国进出口贸易双向影响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汇率改革至今,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失调程度都在10%以下,总体上不存在严重的汇率失调:进出口贸易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失调有双向作用,表明了我国经济的韧性较强。应采取调整国际贸易收支结构、完善政府国内财政公共支出结构等举措来调节汇率失调程度。降低国与国之间贸易摩擦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失调;进出口贸易:双向影响效应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543(2019)03-0128-11
汇率失调与进出口贸易具有双向影响:进出口贸易的异常变动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汇率的大幅度波动,从而导致汇率失调:另一方面,汇率失调反过来影响进出口贸易。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影响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两国之间的进出口贸易规模和结构正发生深刻改变,由此会引起人民币汇率变动幅度的进一步增大。人民币汇率在短期内的剧烈变动是汇率偏离均衡状态的表现形式,此时会造成人民币汇率风险急剧增加。测算人民币汇率失调程度和分析汇率失调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双向影响效应对维持人民币汇率均衡、减少汇率风险和应对贸易摩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有效汇率可划分为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由于实际有效汇率不仅考虑了所有双边贸易因素,而且还剔除了通货膨胀的影响,能够综合反映本国货币的对外价值和相对购买力,因而本文选取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进行研究。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我国实际情况,本文运用BEER模型对均衡汇率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失调程度进行测算。另外,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失调与我国进出口贸易之间建立VAR模型,再进行脉冲效应和方差分解分析,研究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失调与进出口贸易的双向影响效应。
一、相关文献综述
汇率作为联系国内外经济贸易的纽带,在一段时间内的失调状况必将引起进出口贸易的变化。当一国的实际汇率偏离均衡汇率较大时,将不利于本国出口贸易的顺利进行和经济内外的均衡发展。Throstensen et al,通过分析巴西、美国和中国的实际情况,认为忽视汇率失调带来的影响将不利于多边贸易谈判,从而形成比关税更严重的贸易壁垒。Nictia也同样认为,汇率失调会对国际贸易活动产生显著的影响,即引起全球贸易的转移:另外。他还指出。贸易政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汇率失调带来的不利影响,为此他建议货币当局对汇率波动引起足够的重视,实施较为稳定的汇率制度以实现贸易均衡。
国内学者在人民币汇率失调与进出口贸易方面也作了相关研究。吴丽华等在测算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失调程度后,将其引人进出口方程作为解释变量,对实际汇率失调与进出口进行了探讨,认为实际汇率失调对我国商品进口、出口均有负面影响。吕剑将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纳入均衡汇率模型中,研究发现二元经济结构是形成我国巨额顺差的根源:人民币实际汇率低估幅度越大,就越容易形成贸易顺差。丁正良等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发现,实际汇率贬值促进出口贸易,但对进口贸易影响较弱,并且人民币汇率贬值对我国经济增长有持续促进作用。付波航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实际汇率失调对经常账户产生负面影响,其中,实际汇率每低估1%,出口增加1.97%、进口降低0.15%。为此,他建议将汇率政策、财政政策和汇率政策相结合以实现汇率稳定的目标。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梳理可知,现有文献主要是研究实际汇率失调对进出口贸易的单向影响,很少有文献研究两者之间的双向影响效应。鉴于此,本文在运用BEER模型测算和分析均衡汇率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失调程度的基础上,通过VAR模型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失调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双向影响效应进行实证分析,从而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失调的测算
(一)模型的选择
在计算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失调程度前,应首先测算人民币均衡汇率。早期估计均衡汇率的方法是1964年由Balassa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PPP)确定的。由于该方法缺乏与国际收支平衡间的相互联系,导致估计的结果存在偏差。后来由Williamson、Clark提出了基本均衡汇率法(FEER)和行为均衡模型(BEER),这两种方法都考虑了宏观经济因素对实际均衡汇率的影响。被业界广泛认可。研究发现。对于发展中国家存在的数据质量不高、经济结构不稳定等问题。基于宏观经济因素与实际均衡汇率间关系的BEER模型更具备操作性和适用性,因此本文选择BEER模型进行均衡汇率的测算。
BEER模型是通过建立实际有效汇率与影响其相关经济变量的回歸方程,并通过计量经济学的方法估计和评价实际有效汇率的行为决定因素的一种方法。本文以Clark总结的模型为基础计算均衡汇率。其简约回归方程可表示如下:
其中qt为实际有效汇率,Zt表示影响实际有效汇率的中长期基本经济因素向量,Tt表示影响实际有效汇率的短期、暂时性因素,α、β为系数向量,岛为随机干扰项。在通常情况下,α、β为不变系数,表示样本期内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平均影响,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
(二)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在建立宏观经济因素与实际有效均衡汇率间的关系模型前,首先需要确定主要影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因素。Cenedese认为。国外净资产、一国的贸易条件、政府支出和贸易开放程度是影响实际有效汇率的重要经济因素。国内学者依据我国的具体实际情况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补充和完善:肖立晟等通过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实证分析后发现,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会影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卜国军认为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深,离岸人民币资产规模和境内外利差已成为影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新变量。本文在选择影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基本经济变量时,主要考虑了已有文献所选取的基本经济变量、数据的可获得性和我国的具体国情三个方面,因此选取了政府支出、贸易条件、贸易开放度、国外净资产、离岸人民币资产规模和境内外利差这六个基本经济变量。
本文进行实证分析的样本区间为汇率改革后的2005年第3季度至2018年第3季度。模型中各变量的数据来源和获取方法如下:
1.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of RMB,REER)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剔除了通货膨胀对各国货币购买力的影响,是我国与所有贸易伙伴国货币双边名义汇率的加权平均数,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人民币的对外价值。根据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月度数据,将每个季度的3个月数据进行算数平均后得到季度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
2.政府支出(Government Expenditure,GE)
政府支出代表了政府的债务水平,对汇率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政府支出结构:若政府债务水平在安全范圍内,则意味着政府主要消费非贸易品,此时会引起实际汇率的升值:若政府支出的增加超过安全范围,则意味着政府债务风险水平上升,主要消费贸易品,此时会引起实际汇率的贬值。本文选取我国各季度政府财政支出的总额与GDP之比作为政府支出的代表变量,数据来源于财政部和国家统计局。
3.贸易条件(Term ofTrade,TOT)
贸易条件是指出口商品的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该比值的增加意味着单位出口商品可换回更多数量的进口商品,经常项目收支状况改善,此时实际汇率升值。中经网公布的是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月度数据,经算数平均后得到季度数据。
4.贸易开放度(Opening,OPEN)
贸易开放度的提高意味着贸易管制、关税壁垒的下降和贸易自由化程度的加深,此时会刺激大量进口,导致贸易产生逆差,使得经常项目恶化,最终反映为实际汇率贬值。该变量根据我国季度的进出口总额与GDP之比得到,由于进出口总额以美元计价。为了使得数据具有可比性,将GDP根据该季度的日均汇率折算为美元。数据来源于中经网。
5.国外净资产(Net Foreign Assets,NFA)
国外净资产主要包括了外汇储备、黄金等。从两个方面影响经常账户的收支情况:一方面。由于国外净资产水平较高时有足够的对外偿付能力,因而可以容忍更多的经常账户赤字,此时呈现负相关关系:另一方面。拥有的国外净资产越多,从外部获得的投资收益就越多,经常项目收支状况越好。对汇率的主动权越大。该变量的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6.境内外利差(Interest Rate Spread,IRS)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加深,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不断提高,境内外利差的变化使直接投资项目的跨境资金流动规模扩大,从而使得银行间外汇供求发生较大变化,进而对人民币实际汇率产生较大影响。本文选取境内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日均三个月Shibor与境外日三个月美元Libor之差作为境内外利差的变量,数据来源于中国货币网。
7.离岸人民币资产规模(Offshore RMB As-sets Scale,RMB)
离岸人民币规模代表了境外对于人民币的需求,若离岸人民币资产规模增加,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强。跨境人民币支付增多。则人民币即期汇率升值。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离岸人民币资产规模所占比重,本文选取了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人民币存款作为离岸人民资产规模的代表变量,数据来源于香港金融管理局。
(三)均衡汇率的测算
1.平稳性检验
为了避免出现伪回归,本文采用ADF检验法对各变量的样本数据进行数据的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1(下页)所示。根据检验结果可知,LTOT、LNFA为I(0),为平稳时间序列;其余各变量均为I(1)。为一阶单整序列。
2.协整分析
为了确定各变量间是否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文本采用Ende-Granger方法进行协整检验。当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各变量具有协整关系时。建立的状态空间模型才有意义。Engle-Granger方法分为两个步骤:一是对样本区间内的数据进行OLS回归,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二是对回归的残差序列进行ADF检验,确定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是否存在协整关系,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残差序列的ADF统计量低于1%的显著水平,说明残差序列是一个平稳序列,即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政府支出、贸易条件、贸易开放度、国外净资产、境内外利差和离岸人民币资产规模之间确实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协整方程为:
3.均衡汇率的测算
根据行为均衡汇率理论,均衡汇率可分为当前均衡汇率和长期均衡汇率,将各基本经济变量的当前值和长期均衡值代入协整方程(3)。可得到人民币的当前均衡汇率和长期均衡汇率的对数形式,经换算后可得到人民币当前均衡汇率(Current Equilibrium Rate,CREER)和长期均衡汇率(Long-term Equilibrium Rate,LREER)。
(四)人民币均衡汇率的误差修正模型
在协整方程(3)的基础上。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进一步确定各基本经济变量在短期内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均衡汇率的影响。设et为协整方程的误差项。则误差修正模型为:
根据式(5)可以看出,误差修正项的系数显著为负,表明各变量间协整关系稳定,人民币汇率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动收敛机制,能够以26.3%的速率趋于均衡汇率水平。就短期而言,政府支出与贸易开放度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产生负向冲击,贸易条件与国外净资产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产生正向冲击。
(五)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失调程度分析
根据测算的人民币当前均衡汇率CREER和长期均衡汇率LREER,将其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REER进行比较(见图1)。
根据图1可以看出,自2005年第三季度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总体上呈现围绕当前均衡汇率和长期均衡汇率波动、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保持稳步升值趋势的特点。经过HP滤波处理得到的长期均衡汇率趋势较为平滑,但从短期来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确实呈现阶段性的失调,且偏离程度和方向有所不同。
根据计算出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当前和长期失调程度,可将其直观地绘制成图2(下页)。
从图2(下页)可以看出。人民币当前汇率失调的方向变化要快于长期失调,说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容易受到短期因素的影响,且有显著的周期性特征。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失调,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被高估和低估的阶段性走势都基本一致,又由于长期失调剔除了短期波动性影响,因此本文根据长期失调走势分析汇率失调的情况。在样本区间内,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长期失调经历了高估到低估循环往复六个阶段,具体情况如表4(下页)所示。
总体而言。尽管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存在着阶段性的高估与低估,但总体汇率失调均值较小(0.08%)。且偏离水平都在10%以下。也能够以26.3%的速率趋于均衡汇率水平,因此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在总体上不存在严重失调。
三、人民幣实际有效汇率失调与进出口贸易的双向影响效应
(一)模型设定与数据处理
1.模型设定
根据向量自回归(Vector Auto-Regressive,VAR)模型分析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失调与进出口贸易的双向影响效应,其一般形式为:
2.数据处理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失调程度通过上文计算得到:进口额和出口额用以反映一个国家在对外贸易方面的总规模,根据中经网提供的月度数据,将三个月的当期数据进行加总,得到2005年第三季度至2018年第三季度的进出口总额,由于出口额(EX)是以美元计价,进口额(IM)是以人民币计价,为了保持口径一致,根据各季度的当期汇率换算成统一货币单位。为了避免季节原因造成的影响,所有数据均根据X12进行了季节调整。
(二)实证分析
1.平稳检验
本文建立VAR模型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失调、进出口贸易额的双向关系展开实证分析。首先,为了避免经济变量不平稳造成的伪回归,运用ADF方法对LMIS、EX、IM进行单位根检验。根据检验结果显示,三个变量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都是非平稳的:一阶差分以后。DLMIS、DEX、DIM三个序列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都是平稳的,即各变量的一阶差分具有平稳性。均为一阶单整序列。
2.模型稳定性检验
由AIC、HQ、FPE和LR取值最小的准则确定VAR的最佳滞后阶数为2.即VAR(2)。建立VAR模型,必须验证模型的稳定性以确保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结果具备有效性。根据图3.所有特征根都位于圆内,则表明建立的VAR(2)模型是稳定的。
3.格兰杰因果检验
经济变量中有一些变量虽然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但是也未必都有意义,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可以考察一个序列是否是另一个序列产生的原因。本文运用该方法判断分析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失调与进出口之间的因果关系,具体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从检验结果可以看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失调对出口贸易的格兰杰因果检验P值为0.2132.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不能拒绝原假设,则说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失调不是出口贸易的格兰杰原因。出口贸易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失调的格兰杰因果检验P值为0.0005.说明出口贸易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失调有显著影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失调对进口贸易的格兰杰因果检验P值为0.0124.进口贸易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格兰杰因果检验P值为0.0002.说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失调与出口贸易为双向格兰杰原因。
4.脉冲响应分析
在建立VAR(2)模型通过稳定性检验的基础上。可以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分析随机扰动项一个标准差的冲击对内生变量的影响,即考虑扰动项的影响如何传播到各个变量。本文选取滞后长度为20期,在图4、5、6(下页)中,横坐标代表冲击作用的滞后期数(单位:年),纵坐标代表对冲击的反映程度(单位:%),实线部分表示脉冲响应函数,虚线部分表示正负两倍标准差的偏离带。
首先,分析进口贸易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响应情况和响应路径。根据图4可以看到,进口贸易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失调的一个标准差新息的响应在前15期处于波动阶段,期间正负响应交互更替。到第15期后趋于稳定收敛迹象。具体的响应轨迹是: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在1-4期冲击为负,在第2期负向冲击达到最大,即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失调每提高1%,进口贸易会下降473.78%:此后冲击力度逐渐减弱,并于第5期转为正向冲击,在第6期正向冲击达到最大。即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失调每提高1%,进口贸易提高158.48%。随后上升率和下降-率都出现了下降,后趋于稳定的收敛迹象。进一步观察追踪期期间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进口贸易的累积效应。可以看到在前5期、前15期的累积效应影响分别为977.67%和-798.39%这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提高1%,将导致进口贸易总额分别在第5期、第15期累积降低977.67%和798.39%。
其次,分析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失调对出口贸易的响应情况和响应路径。从图5可以看到。在15期内正负响应交互更替。到第15期后趋于稳定收敛迹象。具体的响应轨迹是:进口贸易的增加在开始阶段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失调的上升并没有立即形成冲击,第1期的冲击为0;随后在第3期时达到最大正向冲击,此时进口贸易每提高1%,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失调程度上升0.3898%:此后冲击力度逐渐变弱,并在第6期转变为负向冲击,随后虽有出现正向冲击现象。但上升率出现明显的下降。并于15期后趋于稳定收敛。进一步观察追踪期期间的出口贸易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累积效应,可以看到在前5期、前15期的累积效应影响分别为0.7538%和0.5323%,这表明出口贸易每提高1%,将导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失调分别在第5期、第15期累积提高0.7538%和0.5323%。
最后,分析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失调对进口贸易的响应情况和响应路径。从图6可以看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失调对进口贸易的脉冲响应模式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失调对出口贸易的脉冲响应轨迹大致相同,都是第1期冲击为0。此后正负冲击交替进行:但是冲击力度和冲击周期不一样。具体的响应轨迹是:在第2期正向冲击达到最大,此时进口贸易每增加1%,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失调程度增加0.6889%:在第3期后出现了一段时间的负向冲击,并在第6期时负向冲击达到峰值0.1752.随后出现小幅的正负冲击交替后同样于15期趋于收敛。进一步观察追踪期期间的进口贸易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累积效应,可以看到在前5期、前15期的累积效应影响分别为0.9735%和0.8388%,这表明出口贸易每提高1%,将导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失调在第5期、第15期分别累积提高0.9735%和0.8388%。
5.方差分解分析
方差分解是通过分析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的变化(通常用方差来度量)的贡献度,从而进一步评估不同结构冲击的重要性。由于方差分解结果在第10期后基本趋于稳定,因此本文截取到第10期的方差分解结果。如表6(下页)所示。
方差分解的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失调的变动主要是受到自身冲击的影响:在第1期达到了100%后出现下降趋势,最后稳定在79%左右。来自出口贸易的冲击对汇率失调变动的贡献率在第2期只占了0.0007%,最终稳定在5%左右,这说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失调程度的预测方差的5%可由出口贸易的变动来解释。来自进口贸易的冲击对汇率失调变动的贡献占比较大,从第2期的10%到最后稳定到15%左右,这表明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进口贸易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失调的影响是很大的,它解释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失调的15%左右。与出口贸易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失调的影响相比较,其影响程度明显大得多,这主要的原因在于:在国际收支中的贸易顺差有助于改善经常项目。从而促进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反之,当进口大于出口时,经常项目恶化。从而提高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失调程度。同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失调对进口贸易变动的贡献在第2期就占了16%,此后逐渐上升,最终相对贡献率保持稳定在25%左右,这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失调在长期和短期内都对进口贸易产生较大的影响。上述结论与前面的脉冲响应分析的结果相一致。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根据BEER模型测算了样本期间内的均衡汇率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失调程度,并建立VAR模型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失调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双向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得到以下研究结论:
第一,政府支出、贸易开放度和境内外利差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影响显著为负,贸易条件、国外净资产和离岸人民币资产规模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影响显著为正,这与本文在理论分析上的结论一致。其中。贸易开放度的弹性系数最高(-0.3146)。即贸易开放程度每提高1%。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贬值0.3146%:贸易条件的弹性系数为0.163.说明了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的提高有助于经常项目收支情况的改善,从而使实际汇率升值。
第二,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总体上呈现围绕当前均衡汇率和长期均衡汇率波动,且保持稳步升值的趋势,这与我国不断改善的贸易条件、国外净资产的扩大以及离岸人民币资产规模的增长等基本经济变量的趋势一致。失调程度总体在10%以内,总体平均失调程度为0.08%,最大高估程度为9.87%,最小低估程度为5.95%,且汇率失调程度呈阶段性特征。这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人民币预期及制度政策的调整有关。误差修正项的系数显著为负,表明各变量间协整关系稳定,人民币汇率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动收敛机制,能够以26.3%的速率趋于均衡汇率水平。
第三,通过建立VAR模型,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可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失调不是出口贸易的格兰杰原因,但出口贸易对人民币汇率失调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進口贸易与人民币汇率失调互为强的格兰杰原因。另外,进口贸易对人民币汇率失调的影响比出口贸易更强,说明了贸易逆差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人民币汇率出现失调。2018年3-9月,人民币兑美元一直守住7的关口,并且在此期间我国进出口贸易额不降反升,这说明了我国的经济韧性较强。
基于以上研究。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均衡、减少汇率风险和应对贸易摩擦,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调整国际收支结构。目前,我国已成为直接投资资本的净输出国,且近年来输出规模持续增长,这有利于提高对外资产的收益率水平,增加经常项目顺差,即使是在贸易顺差下降时也能维持经常项目顺差,从而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我国对外资产中,收益率低的储备资产占比较高。收益率高的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占比较低。而对外负债则相反。这样的对外资产负债结构导致了收益项目差额为负,从而不利于经常项目的顺差,影响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为此,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扩大对外人民币贷款规模等方式进一步调整对外资产结构和国际收支结构。具体而言。一是以人民币形式输出资本,在目前外汇供求基本均衡的背景下不会对外汇市场产生购汇压力,从而避免了人民币汇率贬值:二是通过外放人民币债务的增加使其出口采用人民币结算,从而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第二,完善政府国内财政公共支出结构。根据实证分析可知,政府支出对汇率水平的影响显著,并且其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影响正负取决于政府支出的结构。即政府支出的主要消费方向为贸易品还是非贸易品。为使得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趋于均衡水平,可以合理利用政府支出结构来调节汇率水平:当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被高估时。政府支出主要消费非贸易品。使得均衡汇率升值:当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被低估时,政府支出主要消费贸易品,使得均衡汇率贬值。当然,这也需要与我国财政政策互相协调。
第三,编制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是判断汇率是否失调的重要指标,货币当局可根据其高估或低估采取一定的调整措施。使得汇率趋于合理均衡的水平。目前,我国央行尚未编制该指数,学者和投资者一般采用的是BIS和IMF编制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但是由于其主要以贸易作为权重来计算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不适合现阶段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外汇供求状况。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可根据国际收支中的贸易、投资、收益、债务等多个项目来确定外币的权重,从而编制更加可靠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并通过定期公布这项数据,引导公众从主要关注人民币兑美元双边汇率到汇率制度所参考的一篮子货币汇率上来。
第四,合理引导人民币升贬值预期。尽管从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下波动,但是市场对于人民币升贬值预期均有不断自我强化的趋势。人民币升贬值预期是推动长期均衡汇率上行或下行的重要原因,由此会影响判断人民币汇率是否失调。因而货币当局应当对人民币汇率预期进行管理。一是与市场保持良好的沟通。比如向市场传递积极的情绪、稳定GDP增长率和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相关政策信号。二是提高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等政策的透明度,在政策实施之前与市场进行合理沟通以便提前获得市场反馈,推动投资者形成稳定预期。三是计算并公布合理的均衡汇率计算方法,促进市场内部自动平复汇率失调,形成人民币自动收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