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面管教:一种基于人性的教育声音

2019-09-10魏青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2019年3期
关键词:正面管教启发式积极

魏青

【摘 要】正面管教从正面的树人视角,遵循人性心理发展的规律,是富有生命力和人情味的教育理念。基于儿童心理正面管教的实施路径包括:积极而不消极,正面而不负面;鼓励而非表扬,启发而不说教;常态而非刻意,常识而不僭越。在实施正面管教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应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去呵护学生,以赏识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因材施教,并将尊重和关爱融入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之中。

【关键词】正面管教;积极;鼓励;启发式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24-0056-03

一、正面管教:对“主观赏识”教育的理性匡正

在我国中小学实施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主观意识强、教育方法过于传统单一的现象,赏识教育的效力无法真正落实到学生身上。换言之,这种状态下的所谓“赏识教育”,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很多时候违背了学生心理成长的规律。

(一)什么是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以相互尊重与合作为基础,把和善与坚定融为一体,以启发为策略、以鼓励为引领,尊重人性,关照生命成长,在学生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正面管教是一种思维模式的转变,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而不是成为惩罚和奖励的被动接受者。

(二)正面管教的理论基础

1.多元智能理论:正面管教践行的基石。

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基于这一理论,不同的儿童天生有不同的特定素质。正面管教主张每个儿童都具有独特的闪光点,不论儿童哪一种类型的智能突出,都要对其实力进行客观评价,不吝啬赏识,从而推动他们朝着自己喜欢的、正确的、稳定的方向发展。

2.需要层次理论:正面管教推进的支柱。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表明,人的需求由低到高一共有5个阶段,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正面管教倾向于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的成长教育问题,呵护儿童自尊、自我认可的心理需求,遵循其自我发展的轨道。

3.归因理论:正面管教前行的保障。

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认为,人类对自身行为成败的解释可以归纳为6个原因,分别是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态、其他因素(如他人协助等)。从正面管教的角度出发,我们对儿童行为成败的归因很大程度上是客观的,对天赋能力超群或后天努力程度惊人的儿童表示高度认可,对需要教育者“拉一把”的儿童,也要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

二、基于儿童心理的正面管教的基本路径

(一)积极、正面——坚定正面管教的方向

1.积极而不消极。

“皮格马利翁效应”指出,教师在开展教育的工作中,对学生的期望程度与学生日常表现呈正相关。如果教师在潜意识里对学生抱有很高的期望,学生往往会产生积极回应;反之,学生表现则越来越差。每名学生都渴望被发现、被关注、被赏识,这时候如果教师积极应对,结合学生需求构建合乎实际的期望网络,就可以形成完整的激励教育链条,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正面管教过程中,一方面要做到“会听”,在互动交流中,教师要主动获取学生的信任,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其内心活动;另一方面要做到“听懂”,通过与学生交流,及时发现学生行为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全面、细致了解学生反映的信息,及时对学生的诉求作出反应,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积极体验他们的心理感受,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理解、被认同的。

许多教师对“积极”抱有错误的理解,他们认为,对学生“积极”就是取悦学生。“积极”意味着既尊重学生,也尊重自己。娇惯并不是尊重,不让学生有任何失望也不是尊重学生,它剥夺了培养学生抗挫能力的机会。用语言表达对学生感受的理解才是尊重学生,如“我看得出来你很失望”,相信学生能够经得起挫折并由此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这就是积极而不消极。

2.正面而不负面。

正面管教要求教师用正面的态度回应学生的期望,用包容的心态体验学生的感受,用敏锐的眼光察觉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行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特别是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经常遭受鄙视,内心非常敏感,尤其需要被温暖对待。所以,教师要结合个体特点,从思想、学习、生活等多方面帮助学生,让他们接收到教师传递的关爱和期望,真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

以学生与教师顶嘴为例,谈谈何为“正面而不负面”,见表1。

表1 不同应对方式产生的效果

(二)鼓励、坚定——遵循正面管教的方法

1.鼓励而非表扬。

学生取得优秀成绩时给予赞赏,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能够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被尊重,会充满前进的动力。鼓励并非一味地表扬,并非没有原则地夸奖,而是一种适可而止的引导、恰如其分的点拨。教师可以运用鼓励的方法,无形中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感受教师对他们的良苦用心和殷切期望。在正面管教中,还要把握界限,做到不盲目鼓励、盲目表扬,防止学生出现迷失自我、认知偏差等问题。表扬和鼓励的区别具体见下页表2。

表扬是有条件的,鼓励是无条件的,鼓励能让学生知道“他们做了什么”,与“他们是怎样的人”不是一回事,他们会因为自己的独特之处而受到不加评判的珍惜。鼓励能够帮助学生发展能力、发掘潜力。

2.启发而不说教。

很多时候,学生出现了问题,教师往往站在道德制高点,数落学生的不是,开展长篇大论的说教,却忽略了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就正面管教来说,要重点在启发学生上做文章,积极探索、发现、设置一些“偶然”事件,通过这些合乎常理、贴合实际的事件启发学生自悟。这些事件应尽量易于动人、具有启发意义,用一句简单的话语、一个微小的动作去感染学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自我成长。

典型的启发式问题包括:你当时想要表达什么?你对发生的事情有什么感觉?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事情的发生?你从这件事中学到了什么?你现在对解决这一问题有什么想法?启发式问题要求教师:(1)不要预设答案。如果对学生的回答预设了答案,让他们做选择题,就无法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2)心平气和地解决。如果教师和学生中有任何一方心绪烦躁,则不能提问,要等双方情绪稳定再平心静气地解决问题。(3)发自内心地提问。启发式问题要由衷而问,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并且要表达出同情和接纳。

(三)常态、常识——保持正面管教的习惯

1.常态而非刻意。

教师在正面管教教育中要达到的境界,应该是从容、自然、客观、有针对性地赏识学生,而非刻意哄让、纵容他们。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从学生自身切实发生的改变出发,经常性地对这些良性变化予以鼓励,让学生明白教师的认可所在。如果在没有事实根据的情况下,突兀、盲目、笼统地进行表扬,反而会适得其反。在上课过程中,如果教師不管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如何,永远是开口表扬,并且总是“非常好”“太棒了”之类的空话、套话,不仅会让学生摸不着头脑,时间一长反而打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刻意的夸赞脱离了实际,没有让学生真正认可和接受,不能有效地将教师的认可转化为进步的动力。应常态化地看到学生的优点,注重长期性和反复性,通过日常教学工作开展恰如其分的赏识教育,让学生长期磨砺、反复提高,在全面提升学习成绩的同时,推动人格、道德品质等方面共同进步。

2.常识而不僭越。

小学生处于个性发展阶段,没有任何一种教育手段能够完全适用于每一个个体。为此,要把“引导”作为正面管教的基本原则,认真总结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和习惯差异,分门别类地开展教育工作。有意识地向学生传递“我能行”的理念,不“僭越”他们的成长,相信每个学生都会朝着积极、成功的方向发展,坚定学生的信念,并以此作为赏识学生的出发点和根本点。特别是对于潜能生,要充分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引导他们主动求变,让主动发展成为他们成长的内驱力。

猜你喜欢

正面管教启发式积极
“正面管教”教师培训的本土化实践探索
美国“正面管教”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
如何在课堂中正确的培养教师角色的领导力
如何运用“正面管教”处理小学生的不良行为
高中物理教学方式探述
浅谈小学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案例陈美琴
启发式教学在《数据库技术应用》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