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一场纠治形式主义的攻坚战
2019-09-10
基层减负为广大基层干部所期待,突破形式主义的藩篱,去除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更是时代所趋。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提出要“着力解决党性不纯、政绩观错位的问题”“着力解决文山会海反弹回潮的问题”“着力解决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的问题”“着力解决干部不敢担当作为的问题。”由此打响了一场纠治形式主义的攻坚战。
形式主义的不同程度存在已经使基层干部难以承受。如以会议代替落实,以文件代替落实,以讲话代替落实,把开会当成落实的完成,把发文当成工作的终结。中央出台一个文件、部署一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开到县一级,接下来省、市、县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又分别召开贯彻落实的会议。算下来,有的基层干部同一主题的会要开4次,有的基层干部一年要签33份责任状。
工作留痕本是印证工作开展情况的一项重要举措,留痕资料不仅可以作为当年考核评比的重要材料,一些重要资料也可以存入档案供日后查阅,但现在一些单位和部门为应付上级检查,将“留痕管理”发挥得淋漓尽致,各种摆拍、造假层出不穷。在当前脱贫攻坚工作面临艰巨任务和巨大挑战下,竟然有人把“精准扶贫”变成“精准填表”。一个基层干部拥有八九个内容雷同的笔记本,下乡下村先找信号通过手机签到,干工作先拍照,上班期间回复各种“微信工作群”,为了考核加班补齐各种材料。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
有些单位问责不准,机制不全,导致干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一时间,或者“想干不敢干”“放不开手脚”,平平淡淡过日子,当好岗位老好人;或者工作求稳,怕出乱、怕出错,不思进取、不搞创新,总想重复“昨天的故事”,一心惦记“不在人前,不在人后,保持中立”,遇到问题“绕道行驶”,不敢大胆地履职,缺乏创新进取意识。还有一些单位,由于执纪简单化、问责粗线条,导致乱问责、错问责、问错责的现象时有发生,对基层干部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甚至处于战战兢兢的状态。
形式主义泛滥的根源在于政绩观错位、“唯上不唯实”和责任心缺失。一些地方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没有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在一些人心里,总是认为只要压任务提要求,把压力传导给下级,就算万事大吉。动辄签“责任状”,变相向地方和基层推卸责任,至于基层怎么落实、能否落实,那是基层的事。这种“压力甩锅”等不正常现象的背后,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顽疾在作祟。
形式主義之所以如此顽固,也与少数干部缺乏担当和能力不足有直接关系。比如“精准扶贫”变成“精准填表”,可能很多干部都知道不妥,但如果不这么做,上级检查时就无法证明工作成绩,所以,明知不对,也只能硬着头皮做下去。还有的干部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束手无策,却又害怕受批评,甚至还想瞒天过海向上级邀功请赏,于是“造盆景”“刷数据”“捂盖子”,搞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以此为自己增添几分政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现在,我们就是要向这个“大敌”开战。吉林省委已经下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具体措施》,全省上下要深入开展形式主义问题大排查,从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和领导方法上,深入查找症结、剖析原因,敢于自我揭短亮丑,不遮掩问题,不回避矛盾,并建章立制求长效。
只有力戒形式主义、整治官僚主义,我们才能真正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本职工作中,把习近平总书记心系基层、关爱干部的深厚情怀转化到为人民服务中去,把美好目标变为生动现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