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学效应在班级非正式群体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19-09-10张晓影

中小学班主任 2019年5期
关键词:足球队效应群体

张晓影

非正式群体的概念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是由美国现代管理心理学梅耶教授在著名的霍桑试验中提出的。非正式群体是相对于正式群体的客观存在,它存在于社会的一切领域中。而班级作为一个集体,一般有班委会或共青团等正式群体,同时也有部分学生因个人兴趣、爱好、性格、座位等因素自发结合在一起,形成交往频繁的群体,这个群体就是班级非正式群体。班级非正式群体对班级的影响是双向的,如何积极引导该群体的积极影响,减少消极影响,对班级管理者来说至关重要。

心理学是描述规律的科学,教育自然要遵循科学,但是应用科学规律却是艺术,有赖于教育者根据特定的情境去创造。而目前运用心理学原理对班级非正式群体的引导类研究还不多,本文通过实际案例分析的方法,在处理班级非正式群体的事件时,运用了心理学效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从而为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管理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一、班级非正式群体特征介绍

本文中案例涉及的对象是因足球兴趣而形成的非正式群体,一共有6位男生,他们在高一年级时分属于不同的班级,都选修了足球课,并且都是校足球队成员,高二年级被分到一个新的集体,被班里的同学称为“足球队”。

该群体的6位同学性格活泼、外向,每位同学都有比较明显的特长,喜欢唱歌、朗诵、表演、主持、运动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该群体没有特别明显的“领袖”,不过小戴同学在群体中的正面形象最多,属于学生会成员,经常参加学校的主持、文艺活动,情商很高,颇受同学欢迎;其他5位同学属于班级舆论的引领者,口才好,具有说服力。由于该群体在集体活动中往往光彩照人,所以得到班级其他同学的喜爱和肯定,其他同学也会倾向认同该群体的价值观念,甚至会模仿这个群体的行为方式。

但是,该群体所有学生均有一些不良习惯,如忘记打扫卫生、不交或者迟交作业、迟到,甚至逃课,对校规和班规的违反也比其他同学要多。“足球队”中的小张最喜欢搞怪,出风头,甚至有点哗众取宠,在课堂上和自习课上经常说俏皮话,引得班级哄堂大笑,并且小张的性格属于易怒冲动型,老师一旦批评就可能会与老师直接对抗,很令任課老师和班主任头疼。

二、放大班级非正式群体对班集体的积极作用

高二新集体组建后的第一次大型活动是年级朗诵比赛,由于笔者在赛前进行了积极动员,所以班级参赛意愿很高,参与人数达到10人,其中“足球队”6位成员全部参加。但是据语文老师了解,“足球队”成员每个同学的朗诵水平并不平均。笔者看到如此多的同学参加朗诵比赛,开始有点担心,担心这个小群体不能认真对待赛前准备,打着练习比赛的幌子去踢球,反而带坏了其他同学。但是也绝对不能因为对他们的些许不信任而让他们退出比赛,那样一定会降低他们参加活动的热情,也会对其他同学有一种心理暗示作用,如果不能为班级争光就不要参加比赛,或者让其他同学看出老师对他们的不信任,给该群体贴上不良标签,这不利于班级文化的建设。那么如何对这次活动进行引导呢?

(一)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于1968年通过实验发现。该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一般而言,这种效应主要是因为教师对高成就者和低成就者分别期望不同的行为,并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他们,从而维持了他们原有的行为模式。

针对这个比赛,笔者的做法是这样的:利用一次晨会时间,在全班同学面前非常郑重有力地表达了班主任、任课老师和全班同学对他们的期望:

这是新班级的第一次集体活动,而我们班级,正如我们看到的这样,我们是独一无二的、最优秀的班集体,我相信我们班集体在学校的第一次亮相一定是光彩夺目的!我提议所有同学鼓掌表示对他们的感谢!为他们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喝彩!为他们即将抽出自己宝贵的课余时间而认真训练喝彩!老师最后也表达一下对本次比赛的态度,我不在乎我们最终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但是我相信大家一定会经历一次团结协作的过程!而这个过程,这个认真备赛的过程就是最宝贵的财富!

整个排练过程很紧凑,包括选诗歌、定角色、租服装,一切都是学生自己组织、策划,笔者只负责跟一位同学沟通了解排练情况。由于排练场地在足球场,有几次小张和小蒋忍不住想踢球,都被其他同学劝止了,并且告诉他们,第一次亮相哦!第一次亮相哦!

在比赛现场,本班同学朗诵完毕后,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最终朗诵比赛获得了年级第一名,使得学生对班级认同感大大增强,而“足球队”同学也更加自信了。

由于笔者在活动之前运用“罗森塔尔效应”对该群体发出了积极期待,使得该群体在活动准备过程中提升了对自己的要求,对自己的不当行为进行了有效的约束,从而获得本次活动的成功。

(二)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该效应是指一个人的某种品质或一个物品的某种特性给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在这种印象的影响下,人们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个物品的其他特性也会给予较好的评价。合理运用晕轮效应,放大学生身上的光环,可以更大程度地发挥学生身上的潜力,及时向学生传递一个信息:你这个事情做得很好,其他的事情也一定能做好。

因而笔者经常与这些学生聊天:

我觉得我真是蛮幸运的,班里能够有你们几位这么优秀的学生,你们现在可是班级的小明星了,很多家长都经常提到你们,表扬你们呢!说你们会朗诵、会跳舞、会主持、会唱歌,还经常帮班级打扫卫生,只要我提到干“体力活”,你们几位总是冲到前面!我觉得我们班现在越来越好了,其他老师提到我们班都会竖起大拇指呢!数学老师最近也在我面前提到小张同学作业写得不错,小戴同学的英语作业再认真一些就更好了……

笔者运用晕轮效应对该群体的闪光点进行放大,使得他们在思想上愿意主动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不再认为自己是“调皮”的学生,而是要成为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并且愿意为班级的团结和谐而努力。高二一年间,该群体还参加了健美操比赛,获得年级特等奖,参加篮球赛也获得不错的成绩。

三、减小班级非正式群体对班集体的消极影响

有一次年级集会时间,笔者因故不能到集会现场,该“足球队”自由主义思想泛滥,相约逃会去踢球。踢球过程中被笔者无意撞见,逮个正着,非常生气。这样的事情如何处理才比较好?

(一)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是由詹姆士·威尔逊及乔治·凯林提出的。此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如果一座房子的窗户破了,但是没有人去理会它,那么不久之后,其他的窗户也会被人打破。同样,一个班级的某项规章制度被打破而没有及时被制止,就会使得班级其他常规也会被打破,最终导致班级系统的崩塌。

针对踢球事件,首先教育管理者必须有原则、有底线,绝对不能因为该群体在集体活动中的优良表现而宽恕这次错误行为,否则这种行为的影响必将扩大。这是笔者对待此次事件的基本态度。可是采用什么方式呢?温柔说教还是严厉批评?

(二)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如果学生犯了错误而过多地指责,反而导致学生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自动地启动“全副武装”,教育效果会大大下降。

针对逃会事件,笔者认为这次事件性质恶劣,负面影响巨大,一定要让该群体深刻地认识错误,而简单地、温柔地说教很难让其有深刻的認识,但是也不能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严厉批评,该群体里有几个学生特别容易激动,以前经常因为有些老师的批评而情绪失控,与老师直接顶撞,如果班主任与学生直接正面冲突,一定是两败俱伤,没有胜者,因而严厉批评亦不可取。

(三)南风效应

“南风效应”也叫“南风法则”或“温暖法则”,它来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的寓言。它告诉我们,温暖胜于严寒。感人心者莫乎情,温暖胜于严冬,感化胜于压服,和风细雨有时候要强于暴风骤雨。

笔者将6位同学全部集中在足球场,表情严肃地看着他们,不讲话,用眼神交流,因为学生内心是知道自己的错误的,在老师表情严肃时,学生自然不敢张口说什么。大约10分钟后,开始非常真诚地讲话:

知道为何我站了十分钟吗?这是对我自己的惩罚,我觉得我不是一个称职的班主任,我没有能力把这么多优秀的学生带好!因为我最信任的学生们,我最为之骄傲的学生会做出这样的事情!你们平时的表现那么优秀,你们主动搬书、扫地、擦玻璃,那么认真地准备比赛!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我的学生做出的事情,我对自己很失望,我只是没有去集会现场,我的学生就转空子跑出来,我非常伤心,我有点不知道以后的班级该怎么管理!我不知道我的学生是否依然值得我去信任!唉……

笔者讲完后,又是一阵沉默,小李和小戴几乎要哭了,说:“老师,我们错了!以后再也不会了,不想让您失望,不想看您难过!”其他几位学生也相继保证不再犯类似的错误,小张说:“老师,我们来写保证书,在全班面前保证!老师不要再生气了!”

笔者巧妙地运用“南风效应”,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将近成年的学生自然不会再跟老师犯冲,反而会从情感上认为辜负了老师的期望,从理智上也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这件事情的认识也会更加深刻。经过逃会事件之后,“足球队”成员几乎没有再犯过类似错误,但是也有个别同学依然会犯一些其他小错误。总的来说,各种行为习惯开始逐步纠正。

四、总结

本文通过对班级“足球队”这个班级非正式群体进行案例分析,剖析了兴趣型班级非正式群体各成员的性格特征、行为习惯,并通过几个具体的实例,来说明笔者运用心理学效应对该群体进行的引导。通过不断地“期待”和“闪光点放大”,发挥该群体在班级中的积极作用;巧妙地运用“南风效应”增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避开“破窗”和“超限”对班级管理的破坏,减少该群体对班级的负面影响。通过这些心理效应的应用,使得“足球队”成员由开始的“调皮”“不守规矩”,变成愿意为班级考虑、愿意为班级付出,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加大了其他学生对该群体的认可程度,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使得班级管理更加有效。

猜你喜欢

足球队效应群体
画与理
Top football team rises from slum 贫民窟中崛起的足球队
达到群体免疫,没那么容易
“小团体主义”帽子不要随便扣
调查
中间群体
大山里的足球队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球迷悼念 这一夜为沙佩科恩斯足球队流泪
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