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蚂蚁效应
2019-09-10马薇薇
马薇薇
在不确定的世界做确定的决策,在压力和焦虑面前保持冷静,这是风险劳动者的基本素质。不过,如果你以为风险劳动只是决策者或管理者的事,那就错了。有一些看似纯体力劳动的职业,其实也有一大部分收入来自风险劳动。比如说,同样在煤矿工作,下井和不下井的工人,待遇相差极大;同样是保洁工作,在室内擦玻璃和在室外进行高空作业,收入也大不一样。这明显不是由体力劳动的强度决定的,而是由风险劳动的强度决定的。
在企业管理上,对“风险劳动”这个概念还有一个延伸性的应用。如果你整天忙忙碌碌、日程排满,那反而说明有问题。要让自己有时间闲下来,要让一部分人经常能闲下来,去做些看似没意义却更具挑战性的事,才能产生更大的效益。这个现象,叫作“懒蚂蚁效应”。
蚂蚁一直都被看成勤劳的代表,但是北海道大学生物学教授长谷川英佑有不同的看法。他在2002年做了个实验,将90只蚂蚁分成3组,然后观察它们的日常行为。结果发现,每个小组都有20%的蚂蚁其实是不做事的,要么躺着不动,要么就是在巢穴周围四处闲逛,教授叫它们“懒蚂蚁”。
这就奇怪了,这么勤劳的生物,怎能容忍一群白吃白喝不干活的废物?其实,它们的作用只有非常时期才能体现出来。当研究者断绝了这群蚂蚁的食物来源时,那些平常工作起来很勤快的蚂蚁立刻陷入混乱,急得团团转,反倒是那20%的懒蚂蚁站了出来,带领蚁群找到新的食物来源。
原来,它们平时的四处游荡、玩耍,其实是为了侦察和研究。
也就是说,蚂蚁在亿万年的进化中形成了这样一个群体智慧:种群要保持一部分“闲逛”的自由,在遇到危机时,才更有可能找到新的出路。
按照现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的说法,大部分管理者都是“机构的囚徒”。因为公司的每个人都可以随时来找你,而你也必须应对所有人的需求。这样一来,你就很容易陷入事务性的繁忙中。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你变成了“近视眼”,只看到眼前的具体事务,没时间思考团队的前进方向。
蚂蚁的世界那么简单,尚且需要20%的“懒蚂蚁”时刻留意外界变化,人类社会这么复杂,又怎能只考虑眼前的工作?所以德鲁克就很直接地说:“一个管理者整天加班还嫌时间不够用,并非什么值得夸耀的事,反而是极大的浪费。”因为管理者最稀缺的资源不是人力,也不是预算,而是时间。不管日常工作多忙,总要给自己留出反省总结和提升的时间,让自己“闲”下来,不带任何具体目标地琢磨自己手头上的事。
现代企业管理中也非常重视“懒蚂蚁”的贡献。有些企業会建立完备的战略规划和市场分析部门,它们不负责带来经济效益,只负责分析市场动向,为企业提供灵敏的嗅觉。还有一些企业,甚至会逼着员工不要太忙,比如谷歌,公司允许员工将自己20%的工作时间用于本职工作之外的项目。就是说,除了公司要你干的活儿,你自己也得去琢磨还能再干点儿啥。而事实证明,这个政策,是谷歌产品创新最重要的来源之一。
摘自《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