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第一课时)的三个要素

2019-09-10费敏伟

山西教育·教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黄果树瀑布生字

费敏伟

阅读教学每一课时都应有明确的目标,应有自己的课时重点。那么,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教学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应该教些什么?笔者认为应激发学生进行阅读的兴趣和内驱力以及为学生深入阅读做好充分准备。具体来说,阅读教学第一课时应包括以下三个要素。

“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王荣生教授曾经说过:“在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方法好不好之前,首先要考察它的教学内容对不对。”语文教学首先要注重“教什么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紧扣教材,深入教材。

精准的教学目标从何而来?教师应把握《语文课程标准》,从语文课程要求中探寻。如,对于高年级来说,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概括性地把握文章内容,深入地去品味文章的语言,领会并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任何课文都是学生与文本的初次接触,这就决定了第一课时的目标必须考虑共性的要素,如,生字生词的学习,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对课文文体、表达方式方法的基本了解。待这些问题解决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接下来的深入学习,教学效果会更好。

教什么的核心是学生“学什么”。考虑教什么,一定要从学生学什么出发,学生应该学的、必须学的,就是教师应该教的、必须教的。

首先,“读通文章”是语文教学第一课时的重点。在第一课时学习时,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去读,可高声诵读,也可静静默读。

《黄果樹瀑布》一文的词汇丰富、语句优美,尤其是大量比喻句的出现,使语言显得格外具体生动。在学生初读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用笔划出生字新词、好句好段。初读中,教师要让学生读重点、难点,如“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等重点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反复地读,要指导学生读,必要时教师还要示范读,以此让学生达到读流畅的初读目的。同时,在读正确、读通顺的基础上,让学生读有所思、读出情趣,其中,最关键的是教师要训练学生理解词和句的能力、整体把握的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并在训练中传授方法,以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其次,学习生字新词,完成此类基础知识的学习是第一课时教学的首要任务。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舍得花时间下功夫,夯实基础,才能带领学生更好地进行后面的学习。在进行生字新词教学时,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有重点地、有取舍地巧妙指导和教学,不需要面面俱到机械重复。

《黄果树瀑布》一文中“隙”“叠”“醉”三个字容易写错,像这些容易错的字就要有针对性地教,教师可以根据汉字象形、会意的特点,通过字理分析,把字变成形象的故事、立体的画面,这样,便于学生加强记忆。同时,教师也可从文化和审美层面上指导学生书写。如,书写“叠”字时,要让学生注意四点:第一,要端正;第二,结构要规范,上部分注意谦让;第三,笔画要规范;第四,各部分要相互照应。

另外,针对《黄果树瀑布》一文,教师还要进行重点词的教学。这篇课文中描写声音、感受等方面的词很多,如,表示声音的词有“哗哗”“人喧马嘶”“喧嚣”“雷声轰鸣”“山回谷应”“訇然作响”等,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学生觉得词语教学不枯燥呢?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采用了词语“组块教学”的办法,使词语教学既不枯燥乏味,又不功能单一。教师先把文中出现的有价值的词语进行归类,便于学生识记,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多手段地理解词语,多层次地积累词语。如,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听瀑”环节中一系列表示声音的词语,就可引导学生采用字形理解、比较、拆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其中的差别以及作者用词的巧妙之处。最后,给学生多角度运用的机会,使词语“活”起来。

语文教学要从整体着手,课文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针对第一课时教学,教师要让学生整体通读、概括、感知课文,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让学生能够理清文章脉络。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可分成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突出一个“训”字;第二方面是“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突出一个“练”字。《黄果树瀑布》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脉络清晰,“移步换景”写作方法明显。教师教学时可引领学生理出三条线索:所闻、所见、所感,并初步接触“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这样,完成了以上所说的“第一层次”,为第二层次的练习打下基础。

教什么的问题,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教师不能只停留在“教什么”层面上,而忽略了“怎么教”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制定学习策略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而“自主互动”的学习方法目前来说是最符合认知规律的,也符合学生的成长需要。“互动”是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的一种有意识的交往沟通。在互动的过程中,能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以产生教学共振,提高教学质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整个互动过程顺利有效进行的关键。

例如,教师在教学《黄果树瀑布》时通过师生诵读《望庐山瀑布》导入课文学习,让学生感受文中迷人的景色,在情感上震撼了学生,在心灵上唤醒了学生,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每个人都是有个性的、有潜能的、发展的、完整的生命体。

在教学《黄果树瀑布》一课的生字时,教师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细心阅读,把他们认为比较难写的或写得不够漂亮的生字,用心地描一描、临一临,揣摩它们的写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选择一两个生字,想一想该如何来指导全班学生把它们写正确、写漂亮。这样的教学方式,“激活”了学生,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自觉识字的意识,形成了完美的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达到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实践活动的目的。

第一课时在结课时要善于设置疑问,抛出问题、启发学生主动思考,为后续学习留下悬念,在学习高潮处、疑难处、矛盾处戛然而止。这样既符合从整体到部分的教学规律,又使第一课时有趣生动不枯燥。

比如,《黄果树瀑布》的教学接近尾声时,教师出示这样一句话:“他完全沉醉了,此时此刻的我们,也完全沉醉了。”然后说:“他是徐霞客,是什么连徐霞客也沉醉呢?‘沉醉’可以换成‘陶醉’吗?作者是怎样写黄果树瀑布的特点的?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深入学习课文,期待下节课你们的精彩表现。”这样的结尾,达到了“课虽下,味还在,趣仍浓,思无限”的艺术效果,真所谓“一曲终了,余音绕梁”。

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到底应该做些什么,教些什么?作为语文教师,应有明确的课时观,要按“季节”规律“播种”,才可能走进和融入博大浩繁的语文世界。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要塞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岳 舒)

猜你喜欢

黄果树瀑布生字
关于“口”字的教学分析
瀑布是怎样形成的
一起看瀑布
斯诗私塾
观安顺黄果树瀑布(新韵)
瀑布
安顺黄果树旅游区挂牌成立
黄果树啊黄果树
生字变身
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