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学习策略模式下高中生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
2019-09-10朱文娜
朱文娜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化,注重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已经成为课程设置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2017年新版的课程标准更是将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作为第一理念,倡导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重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提倡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本文通过对高中化学材料内容的系统化研究与实践,将理论探究和实验探究运用到化学学习的不同模块,探讨在教学实践中最有效的探究策略。希望研究成果的应用能还原化学课堂应有的特色和生命力,推动探究学习在高中化学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化学教学;探究学习;化学学科素养
一、问题的提出
在依然用高考成绩来评定学生学业标准的今天,很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在听课、展示的时候才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这样的“探究学习”既浪费了课堂时间,又没有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2017年新课程标准增加了“核心素养”这一名词,重新定位了化学课程,强调了它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化学素养是学生必备的科学素养,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以探究为突破口,通过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采用学生更能接受、更为有效的教学手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丰富探究学习形式和内容,重视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发挥化学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体现化学课程对科学文化的传承和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此,本文将在教学实践中对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如何实施有效的探究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希望能在丰富教学理论、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的同时,达到提升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目的。
二、主要教学策略
1.激发问题意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学生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自行建构的,而不是灌输的。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由此可知,创设积极思维的问题,是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联系教学实际,从教材中发掘有一定思考价值的内容,并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得以激发。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与化学有关的实验、报道、实物、图片和视频,都可以作为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素材。例如,在进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回答在碱液中滴加酚酞指示剂的现象,然后请一位学生进行演示。结果并没有出现“碱加酚酞变红”这一实验现象。学生纷纷议论:“这是为什么?是不是药品变质或弄错了?”为了消除学生对药品的质疑,教师可以对浓碱液进行一定程度的稀释,再向其中加入酚酞,这样学生就能看到溶液变红的现象。此时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在激烈的争论后,教师顺势启发:两次实验结果的区别在于碱的浓度,故酸碱指示剂指示范围和溶液的浓度是有关的。本实验开始加酚酞不变红是因为当碱的浓度太大(PH>10),超出了酚酞的变色范围。至于溶液碱性太小(PH<8.2)时会出现什么现象,则要求学生在课后查阅资料并进行深入探讨。
在教学中,由于开始的实验情境和学生已有认知差距较大,所以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引出新知识,学生就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这样,教师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的方式,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也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可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使学生在“乐”学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2.运用实验教学手段,增大学生的探究空间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探究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要与学生已有认知水平相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找到合理解决问题的途径,并在连续的思维阶梯上前行,避免浪费更多的时间。
例如,“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的探究并非教材安排的实验,而是学生在做习题时注意到的。实验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并且是学生感兴趣的,符合新课程标准活动安排和STSE理念。实验中将酸碱中和滴定的知识迁移到其他定量实验过程中,体现出实验手段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师在实验探究中要引导学生形成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分析、讨论实验结果的科学研究思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这对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开展多种形式教学,丰富探究学习内容
任何观点的产生都不是他人强加的,而是在一定经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总结、反思领悟到的。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探究活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交流合作中提高和发展探究学习能力。
例如,在金属及其化合物复习课中,为了避免复习课的枯燥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如先让学生在课前对复习知识进行整理;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知识进行归纳;再通过竞赛方式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构建程度;最后让学生探究未知试剂检验的实验设计,每一步都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
4.深挖教学资源,拓宽探究学习功能
教师通过开展课题式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身边的科学以及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从而拓宽其视野,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行为习惯。
校本课程的设置是让学生体验课题探究活动的良好途径。例如,在环保篇“我们共同的地球,需要大家共同维护”的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围绕空气调查报告、探究汽车尾气处理装置的探究实验等,进行多形式、多角度的研究;在探索篇“大家齐动手,設计缤纷喷泉”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在掌握氨气能形成喷泉实验的原理和实验操作基础上,根据物质的性质,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并通过同学间的合作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探究。这样,在巩固学生知识和增强操作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以上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还能促使学生不断探究。
三、研究结果
研究表明,探究学习策略模式下高中生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和学生的长远发展,对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和技能,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启迪科学思维,提升科学素养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彭宇辉.如何在教学中培养高中化学学科科学素养理[J].创新人才教育,2018(09):5-6.
程遇玲.浅谈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学化学教育参考,2017(13):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