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教学的去碎片化策略
2019-09-10袁康
袁康
【摘要】众所周知,高中历史知识点多且联系紧密,从整体上进行把握,不仅有助于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架构,而且可加深其对历史人物、事件的深刻理解,对提升学生全面分析问题、考虑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做好碎片化教学研究,分析碎片化带来的影响,以及造成学生碎片化学习的原因,并及时采取相关策略改进。当前,去碎片化受到任课教师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高中历史;去碎片化;教学策略
碎片化,顾名思义,是指在学习中将整个有关联的内容分隔成多个“碎片”。碎片化打乱了知识的顺序,削弱了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不利于学生整体掌握与理解所学知识,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采取措施,做好去碎片化工作。
一、高中历史教学碎片化的影响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碎片化对教学质量与效果会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不利于巩固所学。将高中历史知识分解成若干碎片,虽然能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但学生只是围绕某个碎片知识点学习,不利于其整体记忆与掌握已学知识。其二,不利于把握全局。众所周知,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涉及较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学生只有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学习,才能准确把握。若将其简化成联系不紧密的碎片,犹如“盲人摸象”,大大削弱学生的学习效果。其三,不利于理解所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只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才能灵活应用,进而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将高中历史碎片化,学生很难做到全面认识,必然影响学习效果。
二、高中历史教学碎片化的成因
1.教学观念落后
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较大,并且学校在评优时,依然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指标,因此,为了短时间内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方便学生记忆与掌握,教师不惜将历史知识划分成若干碎片。另外,部分教师认为高中历史中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点较多,进行碎片化教学,可降低学生的记忆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方法不当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学方法会给教学效果造成直接影响。部分教师热衷使用模块化教学,但因对模块化教学理论缺乏足够的认识与理解,很容易走进碎片化教学的误区。例如,教师在模块化教学中进行提问时,往往容易忽略一些因素,导致学生未能关注重要因素。这种思考方式显然是片面的。
3.课堂设计不合理
众所周知,高中历史课堂时间有限,而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较多。部分教师为使学生在课下更好地记忆、掌握所学,将历史知识划分多个碎片,只在课堂上讲解一些重要知识,剩余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在课下完成。这种做法看似减轻了学生的课下学习负担,但收效并不明显。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去碎片化策略
1.整合知识,完善体系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从整体上对教材内容进行把握,做好历史知识整合,使学生不仅学习相关知识,而且构建完善的知识网络,从而为其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奠定基础。一方面,教师应打破教材内容编排。教师可结合以往教学经验,将所有知识点依据相关线索整合起来,为学生进行全面、透彻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各知识点间的内在关联。另一方面,为了使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网络,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工具,如借助思维导图各分支,将所学的历史知识串联起来,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其更好地记忆。
例如,在讲解中国古代历史时,教师可以将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整合起来进行讲解,使学生在掌握不同历史知识的同时,还能认识到上述知识点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在分析历史问题时,考虑得更为全面。
2.明确主题,全面对比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为了避免碎片化,教师可以认真研究教学内容,明确一个主题,教学工作可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拓展。一方面,做好充分教学准备,明确教学主题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尤其将所有与主题相关的知识点列出来,避免知识遗漏。在课堂上为学生以点带面,系统地讲解。另一方面,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记忆与理解,教师应围绕这一主题,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记忆、分析。
例如,在讲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教师可以围绕“政治制度”这一主题,从纵横两个角度进行讲解。其一,讲解我国各个时期政治制度的不同,以及不同政治制度的特點和不同政治制度给当时社会带来的利弊。其二,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同一时期外国的政治制度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分析造成不同国家实施不同政治制度的原因,使学生挖掘更多历史知识。
3.创新形式,突出整体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创新教学形式,不断为学生带来学习的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好地掌握所学。一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改变以往只注重做题,不注重思考的学习方法。在做题过程中,在明确题目考查知识点的同时,引导学生结合所学进行拓展,注重回顾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保证其回答问题的全面性。另一方面,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可围绕某一知识点,积极创新问题形式,从不同角度进行设问,保证问题设置的系统性、连贯性、整体性,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对历史人物和事件有整体、全面的认识与把握。
例如,在教学《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课的内容时,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三大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教材中已有的历史知识,还应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全面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外交。如可提出以下问题要求学生思考:(1)新中国初期外交发展历程是怎样的?(2)为什么要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3)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给你的整体印象是怎样的?以此引发学生从整体上思考所学知识。
四、结语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碎片化教学给学生的学习效果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因此,任课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碎片化教学的弊端,做好碎片化教学研究,及时采取去碎片化教学策略。本文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有以下两个方面。(1)引起高中历史碎片化教学的因素较为复杂,教师应正确认识,转变观念,尤其应做好去碎片化理论学习工作,并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寻找适合自己的去碎片化教学策略。(2)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为了获得良好的去碎片化效果,教师应注重整合历史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同时,教师还应明确主题,进行各个要素的对比,引导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掌握所学,创新教学形式,尤其在创设问题的过程中应突出全面性、整体性。
【参考文献】
徐艳.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的原则要素及优化[J].教学与管理,2019(06):114-117.
高利红.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敎学的实践探索[J].甘肃教育,2019(03):123.
武登江.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9(01):25-26.
关娴娴,张政芳.高中历史“碎片化”教学的原因及克服[J].内江科技,2018,39(09):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