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历史思维的消解及化解策略
2019-09-10周利娟
摘 要:历史思维在大学生思维构成中占据重要作用,在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认识及对历史规律的把握方面发挥重大的导向作用。部分大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认识不清,把握不住历史规律,在历史虚无主义的干扰下形成以质疑化眼光看待历史事件、以娱乐化心态对待历史人物及以否定化态度认知历史规律。应对这一现状,高校必须需要毫不动摇坚持唯物史观的立场以找准教育的基本点,旗帜鲜明强化历史思维以把握教育的支撑点及毫不犹豫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以实现教育的着力点,从而有效化解历史虚无主义的负面效应,强化大学生的历史思维。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大学生;历史思维;唯物史观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社会主义制度完全适合中国国情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完全正确的。“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1]历史虚无主义改编历史事实,污蔑英雄人物及领袖人物,颠倒大学生是非观。最终消解他们的历史认知,淡化历史记忆,导致错误的思维方式植入其头脑,阻碍大学生历史思维的顺利形成。大学生要树立历史观点,胸怀世界视野,了解真实的历史进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一、历史虚无主义本质与历史思维的内涵
历史虚无主义“狠抓”中国革命史与新中国发展史,编造谎言,污蔑革命英雄人物与领袖人物。同时,对“改革开放前后历史的两个否定论”可以看出他们把目光触及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在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中影响较大的有“英雄污名化”及“非毛化”,这些言论背后可以發现历史虚无主义矛头指向是中国共产党及社会主义制度,企图搞乱中国,动摇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历史虚无主义擅长对历史人物话语的断章取义,故意肢解历史情节,曲解唯物史观。
范正伟认为:“历史思维,是一种整体思维,要求我们看到历史的连续性,对历史心存‘温情与敬意’,避免人为割裂历史,甚至搞历史虚无主义。”[2]可见,历史思维着重回溯历史,注重事物发展的整体性历程,把握时间脉络。强调回到历史环境中探究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获取成功经验与汲取失败教训,把握历史发展大势,掌握历史规律。在历史思维的有效指导下,有利于提供可借鉴的思路,避免少走弯路。
二、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历史思维消解的状态
当前大学生有着繁重的学业压力与就业压力,尤其是去年教育部出台高校取消清考制度的政策,这一政策促使大学生有了更多的紧迫感与压力感,他们倾注大量的时间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学习的兴趣不高。部分学生认为只要三观正,期末考试难以挂科,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当作“消遣课”。大学生深处网络化、信息化的多元化时代,极容易受到网络负面消息的误导,质疑历史事实、否定历史规律及以娱乐化态度对待历史人物。
(一)以质疑化眼光看待历史事件
历史事件是探寻历史的重要方式,是追忆往事的重要途径。邱少云为了整个部队不被敌人发现,强忍住被火活活烧死的痛苦。黄继光为了给冲锋部队开辟一条道路,毅然决定用身体去堵住敌人的抢眼。网络却出现邱少云火烧不符合生理现象,黄继光堵抢眼不科学等谣言。黄继光堵抢眼,邱少云被火烧这些历史事件是革命历史时期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是大学生了解中国革命史的重要渠道,是当前及今后榜样教育的良好素材。历史事件背后的历史事迹所彰显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改变国家命运所作出的艰辛探索。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最终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抓住一切机会进行社会主义探索与建设。一些别有用心者夸大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对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进行全盘否定。由于部分大学生不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学习,不了解革命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革命历史记忆在头脑中渐渐遗忘,他们极容易受到网络负面言论冲击,开始质疑革命时期历史事件的真实性,消解历史事件影响力,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产生动摇。
(二)以娱乐化心态对待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尤其是英雄人物与领袖人物在大学生心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他们所创造的历史功绩值得每一位大学生去探索与实践,大学生应深入了解历史人物的历史成就。当前网络上出现恶搞历史人物的谬论,当大学生浏览到污蔑革命英雄人物的言论时,因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积淀,引发部分大学生以娱乐化态度对待历史人物。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等英雄人物及毛泽东为中国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大力推动历史发展的进程。这些历史人物做出的历史功绩珍藏于大学生心间,是他们学习的榜样,支撑着他们须充分珍惜青春韶华,为国家发展做贡献。“雷锋做好事不留名,但都写在日记上”凸显了一种娱乐化历史人物的倾向。手撕鬼子、反重力自行车、肩扛土炮、徒手扔汽油桶等抗日神剧的出现,这些剧情夸大历史人物的能力,肆意恶搞戏谑历史人物,否定历史事实。有人甚至把抗美援朝中牺牲的烈士为“挂炉烤鸭”,侮辱牺牲烈士是“烤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加入低俗语句并篡改叶挺写作的《囚歌》,石家庄工程技术学校团委的微博发出恶搞邱少云、黄继光、董存瑞英雄烈士的语句。这些种种行为是在挑战正义良知、扭曲价值判断。对革命英雄人物,领袖人物的戏谑也是否定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颠倒是非观,动摇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消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三)以否定化态度认知历史规律
历史规律,即历史法则,强调历史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预见性。在客观全面认识事物的过程中,透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去把握事物的本质,把这些本质加以进一步的凝练,最后形成历史规律。历史规律可以资鉴现实,预示事物未来方向,为人生发展指明方向。把握历史规律需要着眼历史人物,深入分析历史事件。历史虚无主义污蔑黄继光、邱少云、毛泽东等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以主观化“异想”改编历史情节,抹灭大学生的历史记忆,引发大学生不能正确把握历史规律。已形成的历史规律对大学生正确认知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发挥重大的导向作用,若他们对现存历史规律的否定,难以抓住历史的实质,容易引发思维的混乱。尤其在历史虚无主义的冲击下,引发否定中国共产党历史功绩的现象。历史与现实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符合与适合中国国情。在长期艰苦的历史探索中形成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历史人物对这些规律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若质疑历史事件,戏谑历史人物,将导致部分大学生否定已形成的历史规律,最终引发思维混乱,难以去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三、化解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历史思维消解的策略探析
(一)毫不动摇坚持唯物史观的立场以找准教育的基本点
“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 materialism),亦称唯物史观,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3]唯物史观诠释以客观、辩证、全面的视角看待历史问题,能有效化解主观化倾向看待历史问题,避免片面的、孤立的看问题,增加思维的全面性与客观性。习近平强调:“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4]对待历史问题必须站稳正确的立场,而唯物史观是打开历史的正确方式,是看清历史真实面目的重要立足点,有利于大学生扩展世界视野,增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校要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宣讲,引导学生从唯物史观的视角看问题,掌握马克思主义观察社会历史现象的根本观点和方法。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不仅记载在历史教科书,成为历史的重要篇章,而且也深深烙印在人民的心中,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撑。当前历史虚无主义仅仅从主观意识出发,陷入唯心史观的错误立场,妄图以主观化构想去替代客观化的历史事实。因此必须把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感受到真理的力量。同时,必须坚决反对用主观的想法去解释历史这种错误的立场,积极揭开历史虚无主义的“神秘面纱”,破除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迷雾,走出思维误区,树立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此外,历史虚无主义聚焦英雄人物,领袖人物,肆意抹黑历史人物。为此,必须要坚定站稳唯物史观立场,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去反对唯心史观,努力为革命历史人物正名,认同他们的历史功绩,严肃对待历史人物。与此同时,学习借鉴习近平总书记对待历史的态度,他善于对历史进行回溯与总结,从历史中寻找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做出改革开放是“重要法宝”“必由之路”“关键一招”等历史定位,精练的话语中彰显改革开放的重要作用,启发大学生要认真学习改革开放的历史,认识到改革开放前后的历史是紧密联系的,识别历史虚无主义者别有用心的企图。“欲要亡其国,必先灭其史”,历史对一个国家何等的重要,善于运用历史积淀的精神财富影响人。
(二)旗帜鲜明强化历史思维以把握教育的支撑点
历史虚无主义能成功扰乱大学生思维的重要原因在于大学生历史思维的积淀不够,因而高校必须旗帜鲜明开展教育,正确反映历史事件、歷史人物及历史规律,强化大学生的历史思维。首先,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在历史思维培育方面教师要增强主动性、创造性,积极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主导作用,自觉引导学生自主回到当时的历史场景中去审视历史事件,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增强学生的历史思维。教师要加强历史知识的学习,强化历史功底,突出课堂的理论性、趣味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深入浅出讲述了中国历史及取得的历史成果,总结了历史经验。教师要引导大学生体悟新民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历史经验,惊叹党和人民的奋斗史。同时,引导大学生从历史思维的逻辑层次认识与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由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所决定,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与发展的历史逻辑所决定,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新征程的实践逻辑所决定。”[5]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思政课教材及相关的历史书籍,了解重大历史事件,学习历史人物的事迹,以历史眼光去审视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树立历史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论述历史思维的重要性,只有树立这一思维才能以史为鉴,指引人生发展方向。只有树立起历史思维,才能更好理解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才能明白社会主义这条道路的艰辛。高校教师讲述到相应的历史篇章要直面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为英雄和领袖人物正名,还原历史真实细节。大学生若具有牢固的历史思维,历史虚无主义难以干扰大学生的思维。其次,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一堂生动有趣有价值的思政课需要有理论功底、教学功底的思政课教师,也需要有自主思考的学生。课堂上不应仅仅依靠教师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还应发挥学生作用,引导学生叙述历史事件,从他们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及获得的历史启示中把握其历史思维的现状,再给予针对性的教育,提升教育的精与准。大学生要善于挖掘历史事件背后蕴藏深厚的历史智慧,突破思维定势,增强理论思维能力,提升思维的科学境界。关于复杂的历史事件,学生应自主归纳事件背后蕴藏的历史规律,夯实理性思维能力。大学生具备历史思维有利于引导他们去了解本学科发展的现状,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进行创新,探索学科新境界。同时,更能明确在寻梦、追梦、圆满的历史进程充满艰辛,时刻做好心理与行为的准备。最后,明确教学的任务与目标。思政课教师要加强系统性历史知识的讲授,找寻理论观点的历史依据,细化主要历史事件,回到当时历史情节讲述主要历史人物,引起大学生重视历史知识的学习,汇聚智慧源泉。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决不能“轻描淡化”,必须以客观化视角叙述历史发生的经过及历史意义,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针对网络上戏谑英雄人物的话语要及时呈现在学生面前,把合乎逻辑真实可靠的历史情节讲述清楚,让谎言不攻自破。在评价领袖人物要分析当时的历史大环境,不用现在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及认识水平去要求与审视历史人物,不用“完美挑剔的眼光”看历史问题,尽量做到全面、客观及辩证。总之,全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敬畏历史,捍卫历史事实,发挥历史规律的借鉴及指引作用。
(三)毫不犹豫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以实现教育的着力点
高校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可以有效化解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实现教育的真善美。首先,找准意识形态工作的真。意识形态工作必须要发挥马克思主义指导作用,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学习,练就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以马克思主义视角分析问题,从理论中获取精神动力,找寻价值追求,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本学科专业知识的深度融合,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服,强化专业知识学习,明确历史使命,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现教育的真,用真理感召学生,用理论赢得学生。历史书籍记载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源与缘”,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历史与现实反复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完善中国。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历史虚无主义将难以消解他们的历史思维。其次,深化意识形态工作的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着眼于指导大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认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及社会主义制度。一大批革命先辈对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历史虚无主义逾越道德底线,对这些先辈肆意污蔑,抹灭他们的历史成就。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德性教育,实现教育的善,还原真实的历史面貌,避免错误看待历史问题,为英雄人物与领袖人物“正名”,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守“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及文化自信”。《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的出台进一步严肃大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态度,规范他们的言行,维系民族情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大学生要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中获取宝贵的精神财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顺应历史潮流,回应新时代所需,不断前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必须要接地气,显事实,增强英雄人物及领袖人物的影响力、感召力。最后,实现意识形态工作的美。高校要借助图像化教学,构建一种美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正能量的教育环境下成长,从美的视角去审视历史与现实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引导大学生要敢于同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制度言行做斗争,充分发扬“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守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阵地。认清社会主义可以救中国,发展中国,富强中国,给中国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社会主义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与个人全面发展,满足大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意识形态教育中巧用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去滋养、浸润灵魂,涵养深厚力量,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美人。
总之,大学生要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历史机遇期,脚踏实地,扎实学识,扛起历史的使命,接好历史的接力棒,实现青春梦想,为人生增添更多生机与活力。更加透彻理解历史虚无主义之“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扎根人民群众,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为中国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9-03-19,(1).
[2] 范正伟:涵养我们的历史思维——从历史中汲取走向未来的智慧[N].人民日报,2019-01-25,(4).
[3]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E%86%E5%8F%B2%E5%94%AF%E7%89%A9%E4%B8%BB%E4%B9%89/221979?fr=aladdin
[4]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7,(2).
[5]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基金项目:川北医学院2018年校级科研发展计划一般项目“大学生历史思维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CBY18-B-YB12)
作者简介:周利娟(1992- ),女,四川渠县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社会思潮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