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指导家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探究
2019-09-10余静
余静
【摘要】幼儿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比知识的获得更为重要,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出来的,它需要家園的共同合作和不懈的努力。幼儿园要充分发挥其作用,正确合理地、有针对性地做好各类家长的指导工作,让家长知道幼儿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使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行为练习、实践,从而使幼儿获得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幼儿园;家庭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每个人的成长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对幼儿的行为影响起着决定性作用,一是家庭教育是最早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二是家庭教育的影响是最为深刻的;三是幼儿的可塑性大,最容易接受教育;四是家庭教育的时间最长。所以家庭教育在人生成长的过程中是尤其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一、家庭教育的误区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地提高和改进,其对家庭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困惑和不适宜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行为。那家庭教育都存在哪些误区呢?
1.目标定得太高
孩子刚出生时是一张白纸,父母可以为他们设计蓝图。可是家长设计的蓝图太过美好。有许多家长认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就给孩子报了许多的特长班,如钢琴、舞蹈、书法、乐器、英语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占据了家长们的全部。只看重结果,只会让孩子误认为习惯并不重要,从而使孩子从中学到的好的行为习惯也被抹杀了。
2.包办一切
现今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家长都特别疼爱他们,孩子的起居生活都被家长一手包办,使很多孩子自理能力较差。
3.教育是学校的事
现在还有不少家长误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家长满足孩子的物质条件就行了。家长为此努力工作,从而疏忽了对幼儿的家庭教育。当孩子没能满足家长的要求时,家长就说学校教育得不好,就爱抱怨、训斥孩子,从而使孩子也学到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如打架、骂人等。
二、幼儿园如何指导家庭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
幼儿园家长工作的目的是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素质的提高。所谓“家园配合,同步教育”主要是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这是家庭教育很重要的一项内容。面对家庭教育中的误区,幼儿园该如何指导家庭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呢?
1.通过家园沟通帮助家长提高对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认识
习惯就是人们在不断地重复中逐渐巩固下来的,在一定情境中会下意识地出现的某种行为。行为习惯包括人在学习、生活、道德实践中无意识地自然出现的行为方式。习惯的养成是在条件反射基础上建立动力定型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实现。幼儿年龄越小,肌体可塑性越大,越容易建立动力定型。因此,幼儿园可以通过家庭访问、家长园地和家园邮箱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使幼儿开始进入规律的生活,并注重提早对他们进行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幼儿在习惯、知识、言语、思想等各方面都打下坚实的根基。
2.帮助家长提高科学育儿的水平
幼儿园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育儿知识,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不仅可以改进和优化家庭教育,而且有助于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园取得共识,达到教育上的协调一致。首先幼儿园要帮助家长认识到幼儿时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幼儿时期是人生的奠基时期,是身体、智力迅速发展与性格、品德、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是进行教育的黄金时期。其次幼儿园要使家长认识到其在教育孩子上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该尽到自身的责任。
所以我们要帮助家长端正和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使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全面和谐发展的思想,树立面向未来,培养社会主义新一代人的观念。在转变家长教育观念上,幼儿园要帮助家长把只有学校才能教育孩子的观念变为开放的家园共育的观念。同时家庭教育要尽可能配合幼儿园教育思想来教育孩子,适时弥补幼儿园教育的不足。总之,家园必须用同样的科学教育观念武装自己,形成观念一致的教育合力,使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向家长宣传育儿知识
当今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但又教育无方。他们不了解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缺乏科学育儿知识。有的家长对孩子娇惯溺爱,有的简单粗暴;有的家长对孩子过早地进行定向教育;有的家长不主张孩子玩游戏,认为玩游戏是学不到知识的,对幼儿施行小学化、成人化的教育等。因此,托幼机构既要向家长宣传有关幼儿身心特点和科学保育、教育的知识,又要了解并研究家长在教育方面的困惑,让家长了解教养孩子必须遵循的科学规律,坚持以严爱结合、正面教育为主,以身作则以及教育一致性等教育原则,从而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促使家长为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是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从本质上讲,家庭教育是一种环境教育,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1.家庭物质环境
物质环境是适宜于孩子发展需要的玩具、图书、活动材料、活动空间等。
2.家庭精神环境
家庭精神环境是由家庭成员的修养,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及家庭气氛等组成。这是关系幼儿身心发展极为重要的方面。首先,父母要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氛围。幼儿在这样的家庭中才会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得到爱心的熏陶,萌发自信心、上进心。其次,父母要创设优美整洁的家庭环境,使幼儿从小萌发爱美、爱整洁、爱护物品、生活有规律等良好行为习惯。最后,父母要将教师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幼儿园要求孩子怎么做的,在家里同样如此要求孩子,这样才能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教育方式为子女的习惯系统的形成提供了行为的强化条件,而父母修养则为子女的某些习惯的塑造提供了榜样。父母言传身教,孩子耳濡目染,整体的习惯则潜移默化地完成建构。不少家长由于不了解孩子,不尊重孩子,教养态度与教养方法不正确或者溺爱孩子等,不能为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氛围,这就需要托幼机构给予有针对性的帮助,要使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尤其是家庭幼儿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环境教育,要重视为孩子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创设良好的物质和精神环境。
3.向家长提供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首先,家长应坚持正面教育,多表扬、多鼓励。心理学上指出: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结合幼儿的这一特点,家长可以在家里制作“宝宝学会了”专栏,用不同颜色的泡泡图片来表示幼儿不同方面的进步。孩子如果完成得好,得到肯定就会信心大增,无论做家务,还是其他方面,都会更积极地去努力,这能让幼儿在愉快的心情中获得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家长应让幼儿反复训练,形成习惯。家长要想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做好长期“历练”的心理准备,不能操之过急,否则会适得其反。
总之,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需要家庭、社会、幼儿园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健康成长、取得人生成功的奠基石。我们应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家长的指导工作,采取更富有创意且有实效意义的指导方式来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受益终身,让幼儿健康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孙云晓.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